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然蓝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天然蓝色素的研究概况,着重综述了栀子蓝,螺旋藻蓝,蓝藻蓝,甘蓝蓝及链霉蓝色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对这些色素在原料,提取,精制,以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了归纳,最后,作者对色素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栀子蓝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栀子蓝色素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耐氧化还原性和pH值稳定性,并就食品中常见的几种金属离子:Fe3+、Fe2+、K+、Na+、Zn2+、Mg2+、Cu2+、Al3+和常用添加剂对蓝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色素性能优良,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从螺旋藻中提取蓝色素的工艺以及PH、热、光、金属离子和一些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螺旋蓝色素的影响效应,,找出了提取该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和使用条件,为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天然色素具有安全、营养、多功能性的特点.天然蓝色素是天然色素中的稀缺色素.植物和微生物是生产天然蓝色素的主要原料来源.植物天然蓝色素主要有靛蓝、栀子蓝、藻蓝蛋白色素等.链霉菌、假单胞菌、假交替单胞菌、杜檊氏菌、黄杆菌、出芽短梗霉、光合细菌、基因工程菌株等微生物中的某些种类能够产生天然蓝色素,其中放线菌紫(红)素、绿脓菌素、紫色杆菌素为兼具抗生素作用的蓝色素.超声波破碎、柱层析和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法、微滤和超滤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天然蓝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精制纯化,微胶囊化、酯化、醚化、酰化等促进色素稳定的反应技术也被应用于改善天然蓝色素的稳定性及色素的其它性能.  相似文献   

5.
栀子蓝色素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单因子比较和正交设计法研究了栀子蓝色素发酵生产条件。通过优化试验 ,得到了最优摇瓶蓝色发酵生产条件。将该优化条件在 1 6L自动发酵罐放大生产 ,栀子蓝色素产量较初始条件下提高 2 4倍。  相似文献   

6.
两步法生产栀子蓝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以栀子黄提取后的废液为原料,通过将β-葡萄糖苷酶发酵和酶促反应分开的两步法制得栀子蓝色素。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和氨基酸的添加比例对栀子蓝生成量的影响。最后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麸皮培养基固态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浸提的β-葡萄糖苷酶液在60℃时水解栀子苷,在获得的栀子苷元溶液中添加1%的组氨酸,混和液再在80℃温度下水浴5h可以获得最大量的栀子蓝色素溶液。  相似文献   

7.
高色价栀子蓝色素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0种氨基酸与京尼平的呈色反应及部分反应产物的稳定性.分别将20种氨基酸与京尼平在80℃反应16 h,再用HPD100大孔树脂吸附栀子蓝色素,然后用80%乙醇水溶液洗脱色,洗脱液在50℃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深蓝色粉末,测定其色价,然后研究固体状态的栀子蓝色素的光照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20种氨基酸与京尼平反应后生成的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栀子蓝色素耐pH稳定性、耐热、光稳定性及金属离子、氧化剂、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其的影响,紫外、红外分析等性能测试及栀子蓝在食品、日化、医药等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栀子蓝色素具有稳定的使用性能和广泛、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栀子黄废液中的栀子苷为原料,采用酶促反应制得栀子蓝色素,并利用壳聚糖衍生物作为层析柱填料对其进行精制纯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酶促反应工艺条件为:浓度为40%的栀子苷溶液100m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0h,β-葡萄糖苷酶3mL,甘氨酸10g。层析法精制纯化的工艺条件为:层析柱径长比是1:20,上样量/填料比为1:40,蒸馏水作为洗脱剂,洗脱速度为0.1mL/s。精制得到的栀子蓝色素粉末的色价(E11c%m)为238,OD值为0.24,达到了国际市场标准。   相似文献   

10.
高色价栀子蓝色素的制备及其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栀子黄废液中的栀子苷为原料,采用酶促反应制得栀子蓝色素,并利用壳聚糖衍生物作为层析柱填料对其进行精制纯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酶促反应工艺条件为:浓度为40%的栀子苷溶液100m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0h,β-葡萄糖苷酶3mL,甘氨酸10g.层析法精制纯化的工艺务件为:层析柱径长比是1:20,上样量/填料比为1:40,蒸馏水作为洗脱剂,洗脱速度为0.1mL/s.精制得到的栀子蓝色素粉末的色价(E1cm 1%)为238,OD值为0.24,达到了国际市场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天然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理化性质、功能特性及应用等方面对番茄红素、姜黄素、红曲色素三种天然食用色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食用微生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广泛热议,食用色素也备受关注。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故合成食用色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天然来源的食用色素已经成为当今食用色素发展的主流。食用天然色素是指由天然资源中获得的食用色素,主要是指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的色素。但是植物来源的色素会存在来源不易保证、经济花费高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微生物产食用色素则刚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微生物产色素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的特点,利用微生物产色素则成为当今天然色素的发展趋势。本文将综述微生物色素的分类研究、有食用价值的聚酮类色素及其生产菌株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可能产生的毒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明胶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等。作为膜材料,单一成分的明胶膜存在着热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低、对水敏感、潮湿环境下易变质等缺陷,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明胶通过与蛋白质、糖类、脂类复合,或添加活性功能成分可以改善明胶基膜的性能,从而使明胶基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明胶与生物聚合物、活性功能成分复合制备明胶基复合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天然食用黄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兼具营养保健功效的天然色素是色素发展的必然趋势。黄色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占市场需求量的60%,具有广阔的开发实力及前景。文章主要以几种天然黄色素:栀子黄、姜黄、红花黄、红曲黄为例,对它们的来源、功效、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方面作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5.
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天然替代色素和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以及未来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天然高分子基纳米复合薄膜不仅耗能低,缓解了合成材料的不可降解对生存环境的污染及原料日益枯竭的压力,而且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纳米颗粒的增强作用,复合薄膜呈现出比常规可食性膜更独特、更优异的性质,具有价廉易得、可再生、污染小等特点。文章对国内外纳米淀粉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物理、化学等方法制备纳米淀粉的方法,简要阐述了其在纳米复合可食性膜中的应用,并对其改善天然高分子薄膜的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纳米复合可食用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梢瓜是一种活性成分丰富的食药两用特色植物资源。其嫩果生食可生津止渴,是老少皆宜的天然蔬果;其成熟果实、种子、全草均可入药,具有补肺气、清热降火、消炎止痛、祛风活血、益气通乳等传统功效,现代医学表明地梢瓜具有细胞保护、抗衰老、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地梢瓜食药两用特性与其合理的营养结构以及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密切相关,地梢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钾、钙、镁、硒等矿质元素,而且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其中地梢瓜苷为其特有的化学成分。本文介绍了地梢瓜的植物学特征,并重点综述了地梢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地梢瓜食药两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双酚奶瓶、聚氯乙烯保鲜膜等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引起社会关注,人们对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的需求日趋迫切,可降解、可食性包装是替代传统塑料包装材料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可食性薄膜的三种类型(蛋白膜、多糖膜和脂类膜)的分类和在动物性食品保鲜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几丁质酶(chitinase)是一类可催化几丁质水解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寡聚体或单体的糖苷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与病毒)及动植物中,因其特殊的生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医学应用、废弃物处理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文章综述了微生物几丁质酶的来源与分类、发酵条件、酶学性质及应用领域,以期为几丁质酶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