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用测定树脂砂弯曲载荷-挠度曲线的方法,测定树脂砂中加入附加物后的断裂功,分析了附加物对树脂砂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硅酸乙酯对冷硬树脂砂的强化作用及强化工艺。提出用硅酸乙酯作为新的附加物代替硅烷加入树脂中,可提高冷硬树脂砂的强度,降低成本,具有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指出硅酸乙酯的强化机理主要是减弱了水分的有害影响,提高了树脂膜对砂粒的附着力和树脂膜的内聚强度。根据实验,对硅酸乙酯加入量等强化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镁合金用冷硬树脂型砂,提出了几种防燃附加物的选配和用量;通过控制树脂加入量,改善型砂的溃散性;采用两砂造型以简化造型工艺、节约冷硬树脂砂用量;结合镁合金机匣铸件特点,采用冷铁内移和冒口外调等工艺措施,达到使铸件精确美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以仲胺和硅烷为附加物对呋喃—I型和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砂的增强作用,以及对砂芯保存性能的影响,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在不同附加物用量,不同湿度条件下树脂膜破裂情况,提出了附加物对树脂砂增强作用的机理.(照片9张,表1个)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冷硬树脂砂工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获航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两次,被定为“九五”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也参与了有关厂家冷硬树脂生产线的论证和设计工作,如协助西安高压开关厂设计和论证了1000吨冷硬树脂砂铝铸件生产线,帮助长安特钢厂,陕西某深井泵厂等厂家论证和设计了单机树脂砂生产工艺,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  相似文献   

6.
冷硬树脂砂作为一项优越的新型工艺正在国内普遍推广。本文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对冷硬树脂砂工艺中的磷酸垫砂和面砂工艺问题,介绍我们的探索性偿试。  相似文献   

7.
前言冷芯盒制芯新工艺是在60年代后期试验成功并投入生产的,美国、西德大部份铸造厂都已采用冷芯盒,有些工厂冷芯盒制芯的比例已占80~90%。我国从1973年起,上海机制工艺研究所,南通农药厂,以及有关院校、工厂、科研单位,先后进行了冷硬树脂砂制芯的试验研究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年来有关厂所共同研制投产的F70型树脂粘结剂,是一种酸固化的冷硬呋喃树脂。它在造船、机车车辆和机床制造等部门的中大件复杂型芯的生产中,已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但是,这种冷硬树脂砂在工艺上也存在着可使用时间及开盒时间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本文介绍了用糖浆作延缓剂,用膨润土、糊精、普通粘土等粉状附加物来提高自硬砂的湿态强度,从而缩短制芯时的开盒时间,并对这种树脂砂的高温热压强度、热压变形量、发气性和溃散性等,和桐油砂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冷硬树脂砂在树脂、原砂固化反应等方面所进行的研试和生产实践,论述冷硬树脂砂造型质量与其工艺性能的关系和用于铝合金铸造生产的控制方法及参数的选择。对冷硬树脂砂用了铝合金铸造生产,经常出现铸件“皮下气孔”提出与树脂成分、氮气含量无关,关键在于固化剂受浇注热作用与铝合金液界面反应生成并熔入氢所致的观点探讨,并对其防止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树脂和固化剂对冷硬树脂砂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胜山 《铸造技术》2002,23(4):240-244
通过树脂砂高温性能试验仪测试和计算机非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研究树脂和活化剂种类及加入量、SO2 吹气时间对冷硬树脂砂高温强度和热稳定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树脂和活化剂的种类及其加入量对冷硬树脂砂的高温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地影响 ,而SO2 吹气时间的影响则不大。  相似文献   

10.
对呋喃树脂砂和Pepset酚醛尿烷树脂砂的热稳定性进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前者的热稳定性高于后者.对两种树脂结焦值进行测定, 呋喃树脂的结焦值也高于Pepset酚醛尿烷树脂. 在两种树脂砂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型附加物,可降低树脂的结焦值和树脂砂的热稳定性,改善树脂砂的容让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氧化型附加物可破坏树脂粘结膜和粘结桥.  相似文献   

11.
稀土在以Fe代Co金刚石工具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以Fe代Co的金刚石工具(胎体)材料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借鉴了稀土在硬质合金中应用的工艺经验,主要以掺杂法添加稀土La或Ce,对添加方式,添加形态及添加量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同时还在工艺过程中用TiH2进行了还原处理,确定了较佳的TiH2还原处理工艺路线,测试了金刚石工具(胎体)材料的实际使用性能,证实了在金刚石工具(胎体)材料中以Fe代Co,并通过添加稀土元素来提高Fe基金刚石工具材料的实际使用性能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结晶介质的化学成分和合成参数,对立方氮化硼晶体生长特性的影响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结晶介质成分和合成参数一样,对立方氮化硼结晶的完整性,杂质成分对晶体特性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出,往BN-Mg体系中,引入P可培育出不含游离硼的晶体,而往Li3N-NB体系中引入LiH和NH4Cl时,所得到的立方氮化硼具有高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同时还探讨了立方氮化硼在不同体系中的合成及其结晶过程的一般动力学规律,形核速度和生长速度动力学关系的最普遍的特征表明,立方氮化硼的自发成核速度及其生产速度与结晶介质的过饱和和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磨削中摩擦的一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冷却液和喷嘴对摩擦的影响,给出了颗磨粒磨削摩擦系数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速度单颗磨粒磨削的摩擦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临界磨削速度。小于临界磨削速度时,摩擦系数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磨削速度超过临界速度后,摩擦系数随速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大,我们称之为摩擦系数的速度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分层式金刚石锯片刀头的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电阻热压烧结分层式金刚石锯片刀头的工作机理和烧结过程 ,指出原有分层结构的设计存在不足之处 ,提出采用弱包镶层代替原纯胎体工作层 ,孕镶层中的金刚石颗粒采用化学镀膜处理从而使其避免在烧结和焊接过程中对金刚石的热损伤 ,大大提高了锯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单晶金刚石抛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晶金刚石被广泛应用于超精密加工工具,电子探针和光电子领域。抛光金刚石是获得光滑无缺陷金刚石表面的基本手段,本文全面介绍了单晶金刚石抛光机理和抛光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磨粒机械破碎,机械-化学去除,机械-热化学去除,氧化化学和机械-电去除等理论,对提高金刚石及金刚石薄膜的平整抛光效率和质量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提高我国金刚石工具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根据我们的实践与调研,就进一步提高我国金刚石工具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我国金刚石工业必须并可能为金刚石工具制品提供性能稳定、粗颗粒、热稳定性好的高强金刚石。为提高金刚石把持力,有必要在粘结剂中采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或镀覆金刚石,胎体用粉末宜使用超细粉末与预合金化粉末,以便改进胎体性能。在刀头生产中推广制粒工艺,以优化金刚石分布,提高冷压工艺的性能和效率,降低模具消耗。烧结工艺中采用保护气氛热压烧结工艺与设备,在绳锯串珠生产中采用热等静压(HIP)与高温钎焊工艺。激光据片生产中完善刀头烧结工艺与焊接工艺参数,生产高质量的激光据片。  相似文献   

17.
超硬磨料在硬脆材料切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硬脆材料切割中使用超硬磨料种典型切割方法。常用的硬脆材料的切割方法有:金刚石锯片切割,金刚石框架锯切割,金刚石带锯切割,金刚石串珠锯切割等。这此切割方法各有其特点,用途各异,也各有其局限性,除了金刚石串珠锯外,一般都难以切割曲线,并且切缝较宽,出材率率,不适用于贵重材料的切割。本文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较先进的线锯切割的几种方式,指出环形电镀金刚石线锯工切缝等,特别适合切割贵重的硬脆非金属材料,并且切割速度高,能充分体现金刚石磨料的卓越性能,是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切割方法。文中最后探讨了超硬磨料切割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板材多点成形与模具成形过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板材模具成形和多点成形的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不同成形方法对起皱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对比,确定了不同成形方法起皱开始发生时的临界曲率及临界厚向应变。结果表明:多点压机成形方法能够得到比多点模具成形和整体模具成形时变形程度更大且厚度变化更加均匀的制品。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金刚石复合片(PDC)耐磨性测试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针对目前国内PDC耐磨性测试方法中存在的称量误差太大的问题,笔者提出了采用工具显微镜测量PDC磨耗面长度,进而计算出磨损体积的方法,并推导出了相应的数学公式。实践证明这一改进可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且大大简化了测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粉末烧结材料闭式模锻充满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林  赵仲治 《模具技术》1999,(1):22-23,33
通过烧结紫铜圆柱体试样闭式模锻实验,研究了充满模腔过程的变形与致密规律。得出了烧结紫铜闭式模锻充满模膜过程中,轴向应变与相对密度呈线性关系,模锻变形力与相对密度呈幂函数关系,为粉末烧结材料闭式模锻工艺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