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液相浸渍-碳化工艺、在不同碳化压力条件下(0.1MPa、40MPa、80MPa和100MPa)制备的2D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制件密度与浸渍-碳化工艺循环次数联系,并提出了复合材料密度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该表达式可以用来对复合材料制作的密度进行预测,并可为C/C复合材料制备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种快速制备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种快速制备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新技术罗瑞盈,李贺军,杨峥,康沫狂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是制备高性能碳/碳(C/C)复合材料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制备周期长、成本高是CVD法的一大缺点。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多次试验探索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C/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对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几组典型的不同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值,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与其硬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随其体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体积密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随其石墨化度的增加而降低;C/C复合材料体积密度对硬度的影响随其石墨化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体积密度为1.75-1.85g/cm^3的C/C复合材料,可据其洛氏硬度的范围大致判断其石墨化度的范围;对一定体积密度和热处理温度的C/C复合材料,可通过洛氏硬度判断基体发的微观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C/C复合材料的浸涂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浸渍工艺浸涂C/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浸渍剂渍后试样的抗氧化效果,以及常压浸渍和抽真空-加压浸渍对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浸渍磷酸盐后其抗氧化性能可得到明显改善,用磷酸盐加压浸渍是提高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常压浸渍处理时,在所使用的3种浸渍溶液(A溶液、Z溶液、M溶液)中,经Z溶液处理的试样其抗氧化性最好,浸渍了A溶液,Z溶液的试样的氧化失重曲线,其最佳抽真空-加压浸渍压力分别为0.8,1.2MPa.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碳/碳(C/C)复合材料的浸渍碳化(IC)工艺的改进技术中,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C/C复合材料浸渍量的理论公式,这对正确估计C/C复合材料的IC效果、研究IC工艺与C/C复合材料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所制备的1D-C/C复合材料的断裂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SEM、TEM观察认为纤维与基体结合过程是导致试样发生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TEM和SEM观察表明这种强界面结合是通过一致密完整的热解碳薄层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糠醛制呋喃用Pd/C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由糠醛生产呋喃的负载型Pd催化剂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利用浸渍法对Pd/C催化剂制备中的浸渍、焙烧、活化等条件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实验和平行实验得出了糠醛液相脱羰基用Pd/C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原料种类对C—B4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原料种类对C-B4C-SiC碳/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当使用β-SiC代替α-SiC作原料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提高,特别是断裂韧性,提高幅度达20%;鳞片石墨代替石油焦作碳原料时,复合材料表面密度和电阻率明显地降低,抗弯强度因鳞片石墨的各向异性及添加剂的不同,数据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Si/C/N纳米粉原位生长SiC晶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C/N纳米粉原位生长SiC晶须*潘正伟①张立同②SiC晶须的良好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特别是接近于单晶的理论强度十分引人注目。目前,制备SiC晶须的主要方法有SiO2碳热还原法和稻壳法[1]。在这两种方法中,均需要加入催化剂(如Fe、Co等)以形...  相似文献   

10.
医用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由碳纤维三维立体织物浸渍糠醇树脂、碳化、化学气相渗透和石墨化等主要步骤构成.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肖氏硬度计对碳/碳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及显微硬度进行观察和测定.为进一步探讨该材料作为骨组织替换材料的可行性,开展了实验动物骨内种植实验,并通过X射线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对材料与骨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工艺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均匀致密.该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与正常人体皮质骨十分接近的表面硬度.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医用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包埋法在医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碳化硅涂层,采用XRD、SEM、EDS等研究了碳化硅涂层形貌结构,并用MTT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实验证实该工艺下碳化硅层表面疏松粗糙,具有多孔结构,硅成分成梯度变化,且细胞毒性评价表明该涂层无毒性,这些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施加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交联剂在碳/碳复合材料沥青基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从C/C复合合材料的基体入手,分析了交联剂在沥青中的交联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对中温煤沥青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交联反应。结果表明,交联剂在C/C复合材料基体中的交联作用非常明显,不仅基体本身的残碳率及耐热程度有很大提高,而且,以它制成的C/C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也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Carbon/carboncompositesareafamilyofad vancedcompositematerials.Theyarethemostad vancedformofcarbonandconsistofafiberbasedon carbonprecursorsembeddedinacarbonmatrix.Thisuniquecompositiongivesthemsuchpropertiesaslowdensity,highthermalconductivity,goodtherma…  相似文献   

14.
以声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为起始原料,以异丙醇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经壳聚糖(CS)溶液改性后的碳/碳复合材料(C/C)表面沉积HAp/CS生物复合涂层.重点研究水热温度对复合涂层晶相、形貌的影响及涂层的沉积动力学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涂层表面由微晶疏松结合的多孔结构向紧密结合的多孔结构转变,涂层的内聚力增强;涂层的沉积速率随水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涂层的沉积活化能为43.58 kJ/mol.  相似文献   

15.
碳/碳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有限元模拟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成本高是制约碳/碳复合材料应用的主要因素,建立分析模型是一条降低其开发和制备成本的重要途径。根据等温CVI工艺的传热与传质特点,以筒状零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沉积过程的密度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模拟,并且基于Visual C 和OpenGL编程技术,建立了有限元模拟可视化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零件的致密化效果和孔隙分布情况,以进行准确的科学分析,有利于正确理解CVI工艺机理,并实现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20,30,40℃条件下活性炭从硫脲原始溶液吸附金的等温线,应用气相吸附的Langmuir方程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分别计算了饱和吸附量和吸附热。结果表明:(1)在20,30,40℃金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是6.00,9.17,15.4mmol/g,随温度升高而增加;(2)吸附热随活性炭覆盖率增加呈对数关系下降,起始微分吸附热和积分吸附热分别为-9.82和-9.61kJ/mol;(3)被吸附的络离子主要是Au[CS(NH_2_2]~+和Au[CS(NH_2)_2]_2~+,本体系具有化学吸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碳包覆铜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纳米铜在催化、电化学等方面有着非常优异的性能,但是易被氧化的缺陷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因此制备碳包覆铜金属纳米粒子有重要的意义。以硝酸铜为金属源、以蔗糖为碳源,经还原-退火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覆铜金属纳米粒子。采用XRD、SEM、TEM、Raman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大小分布均匀,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核为fcc型铜,粒径20~60 nm;壳为石墨化程度较低的非晶碳,厚度10 nm。  相似文献   

18.
采用堇青石型蜂窝陶瓷(monolith)为基材,在其表面浸涂二氧化钛,得到含二氧化钛涂层的新型结构化基材,提高了基材的比表面及抗腐蚀性。以甲烷为碳源,在结构化基材表面生长纳米碳纤维(CNF),制备出结构化复合纳米碳纤维催化材料(CNF/TiO2/monolith)。扫描电镜(SEM)和物理吸附仪(BET)表征结果表明,CNF粗细均匀、直径-70 nm,比表面-180 m2/g。并以CNF/TiO2/monolith为载体负载金属钯,制备出结构化纳米碳纤维负载型催化剂(Pd/CNF/TiO2/monolith),其催化加氢活性明显优于成型活性炭负载型Pd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碳纤维复合飞轮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具有的各向异性的特点,分别采用弹性力学的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集成化储能系统中的碳纤维复合转子进行了强度分析,给出了碳纤维复合转子强度计算的解析公式,对有限元法在该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文中最后对比了二者在应用中的差异,并提出了采用密度小、弹性模量低的材料做轴或在轴与飞轮之间添加弹性层,可以提高飞轮转速,最大限度地利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这一优化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聚偏氟乙烯/碳黑导电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剂法制得的 PVDF/CB复合材料 ,表现出明显的 PTC和 NTC特性 ,被动退火和辐射交联可部分消除材料内应力和缺陷 ,使材料的电性能趋于稳定 ;充分交联可消除材料的 NTC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