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钻井、露头的生物地层研究成果,特别是以冷科1井的生物地层划分为基础,笔者标定了地震剖面,追踪出了中、下侏罗统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并编制了早、中株罗世沉积相平面图。其研究结果表明,早侏罗世,该区发育扇三角洲与半深湖—深湖为主的沉积体系组合,沉积了北缘地区主要的烃源岩层;中侏罗世,该区广泛发育冲积平原沉积,仅在大煤沟组第七段沉积期有钱湖—半深湖沉积,烃源岩厚度及分布范围变小。在地层、沉积及烃源岩的研究基础上,划分了J1含油气系统和J2含油气系统,指出了该区的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杨永泰  张宝民 《勘探家》2000,5(3):12-16
依据钻井、露头的生物地层研究成果、特别是以冷料1井的生物地层划分为基础,笔者标定了地震剖面,追踪出了中、下侏罗统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并编制了早、中侏罗世沉积相平面图。其研究结果表明,早侏罗世,该区发育扇三角洲与半深湖一深湖为主的沉积体系组合,沉积了北缘地区主要的烃源岩层;中侏罗世,该区广泛发育冲积平原沉积,仅在大煤为沟组第七段沉积期有浅湖一半深湖沉积,烃源岩厚度及分布范围变小。在地层、沉积及烃源碉的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前景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极复杂,在其中虽已发现多种类型油气藏探明石油储量却十分有限。该地区早,中侏罗世沉积了数百米千余米厚的湖相及沼泽相地层。根据这一地区近年的勘探进展,结合前人工作,认为:1.盆地北缘的中生界厚度多为1-2km,主要是侏罗系,埋藏深度多超过4.5km;2.侏罗系烃源岩主要是其暗色泥质岩,其次为煤层,母质类型多为过渡型和腐殖型,有要质丰度高,成熟度也较高,油气生成量丰富;  相似文献   

4.
陈玲  白志琳  李文勇 《石油物探》2006,45(3):319-323
北黄海盆地属中一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地质构造复杂,我国在该区的油气勘探一直未见成效,2002年开始对盆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对北黄海盆地沉积坳陷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盆地由一系列中、新生代断(坳)陷构成:位于盆地北部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坳陷是盆地的主体沉积坳陷,最大沉积坳陷面积超过2200km^2,最大沉积厚度达9000m,其中中生界最大厚度达4800m;盆地南部则分布了一些规模较小的断陷。对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分析——根据朝鲜的钻探资料,北黄海盆地中生界的白垩系和侏罗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而盆地东部坳陷的中生界厚度大,烃源岩条件好,各种类型的局部构造圈闭发育,且既有区域性盖层又有局部盖层,生储盖条件优越,因此,东部坳陷应是盆地油气勘探前景最好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沉积学原理,利用河西走廊昌马、宽台地区现代洪积扇不同相区砾石直径的实测资料、鸭西地区砂砾岩厚度随相带分布趋势的统计资料,建立了砾石平均直径和砂砾岩厚度与搬运距离关系的指数方程.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及白垩系沉积地层等厚线走向的延伸趋势,对酒西地区祁连山北缘的白垩系变形盆地的原始沉积边界作了恢复.   相似文献   

6.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7年年底,西西伯利亚盆地天然气的已发现可采储量为16.1×1012m3,其中未开发油气田中的储量占9.96×1012m3,未发现资源量为31.6×1012m3。以盆地中57个大气田的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盆地北部生、储、盖等油气成藏要素,认为上侏罗统巴热诺夫组及其相当的层系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最重要的生气层,其有机碳含量超过7%;白垩系顶部的赛诺曼阶砂岩是大多数大气田(80%的天然气)的储层,平均厚度达800m。盆地内发育了大量复杂的构造—地层圈闭,已发现的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努尔明长垣、梅德韦日长垣等盆地北缘的隆起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与储量增长区仍是南喀拉—亚马尔、纳德姆—塔兹含油气省。  相似文献   

7.
侏罗-白垩系地史阶段适宜的古气候与古地理为秦祁昆造山带以北区域内发育成油盆地提供了良好的沉积环境.燕山期构造活动在侏罗纪末和白垩纪末表现突出,导致盆地反转并使侏罗-白垩系沉积实体中富含有机质岩石成为烃源岩且在该大套地层中分别生成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早白垩世两套主要成油体系,相对晚期的燕山-喜山造山作用为在这些盆地侏罗-白垩系地层中构成成藏组合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控油成藏动力学”(Perrodon,1992)角度,对北方中生代中小盆地成藏组合典型范例特征、成油盆地组构、盆地成藏条件进行论述,明确指出在北方西部中生代中小前陆型盆地中寻找来自早、中侏罗世湖沼煤系源岩垂(侧)向排运方式高阻捕集的油气和东部裂谷作用背景下垂向排烃为主体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湖沼相含煤火山碎屑岩为主体烃源岩油气聚集构造带作为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大煤沟组一段优质烃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中 下侏罗统是主要的油气源岩,而其中的大煤沟组七段是优质油气源岩。为了进一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侏罗系生烃能力,系统采集了大煤沟剖面中 下侏罗统大煤沟组的泥岩、油页岩、碳质泥岩、煤岩等样品,并进行了系统的常规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有机碳,S1+S2,I H,沥青A,总烃,H/C与O/C值,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生物标志化合物规则甾烷的组成等)。结果表明,大煤沟组一段与七段一样,是优质油气源岩,这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新发现。大煤沟组孢粉的显微沉积有机质组成及有机质类型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在对盆地中-下侏罗统进行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部署时,对大煤沟组一段的优质油气源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个老油区,中、下侏罗统是主要烃源岩.通过区域研究,将侏罗系划为3统4组,即下侏罗统小煤沟组,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上侏罗统红水沟组和采石岭组,其中大煤沟组可细划分7段.对钻遇侏罗系的38口井逐次进行了划分和对比,总结了下侏罗统、中侏罗统的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和中侏罗统含油气系统,提出冷湖-南八仙弧形构造带、鄂博梁构造带为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含油气系统划分与成藏历史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柴北缘烃源岩演化历史模拟和油气源对比,分析了其成藏历史,研究并划分了该区的含油气系统.得出的主要结果是:①柴北缘主要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分为Ⅰ、Ⅱ1、Ⅱ2、Ⅲ1、Ⅲ25种有机质类型;②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大多已超过过成熟阶段.下侏罗统在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沉积时期进入大量生、排烃阶段,中侏罗统则在下油砂山组-狮子沟组沉积时期进入生、排烃阶段;③柴北缘可分为两个含油气系统:一个是J1-R(!)含油气系统,生、排烃阶段在下干柴沟组-上油砂山组沉积时期;另一个是J2-J3(!)含油气系统,生、排烃阶段在下油砂山组-狮子沟组沉积时期.  相似文献   

11.
侏罗─白垩纪盆地,在北方板内是以同裂谷期(后裂谷期)伸展断陷或坳陷盆地和同造山期(后造山期)走滑前陆或走滑拉分盆地形式,在中生代构造运动控制产生的。盆内发育与暖湿古气候相适应的湖沼相沉积,为油气盆地提供物质基础。相对晚期的板内造山作用,导致烃类的排运聚并被捕获形成诸如现今被发现的油气构造带,这类中小盆地油气勘探靶区应为由侏罗─白垩系地层构成的油气成藏组合以及毗邻生油坳陷区相对隆起或低幅度凸起部位上的构造圈闭(如背冲背斜,断块挠曲或块断滚动背斜等)。  相似文献   

12.
梁若冰 《海洋石油》2017,37(3):16-22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表明,中生界具备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根据近年来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结合邻区地质资料,对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地层、烃源条件、储盖条件和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认为中生界在本地区分布广、厚度大,发育中—下侏罗统海相烃源岩和下白垩统海侵湖相烃源岩,具备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
侏罗─白垩纪盆地,在北方板内是以同裂谷期(后裂谷期)伸展断陷或坳陷盆地和同造山期(后造山期)走滑前陆或走滑拉分盆地形式,在中生代构造运动控制产生的。盆内发育与暖湿古气候相适应的湖沼相沉积,为油气盆地提供物质基础。相对晚期的板内造山作用,导致烃类的排运聚并被捕获形成诸如现今被发现的油气构造带,这类中小盆地油气勘探靶区应为由侏罗─白垩系地层构成的油气成藏组合以及毗邻生油坳陷区相对隆起或低幅度凸起部位上的构造圈闭(如背冲背斜,断块挠曲或块断滚动背斜等)。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 原中北部特提斯构造域中段,是晚古生代一中生代特提斯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特殊类型的复合对称型前陆盆地,具有广泛的中生界海相沉积和中国最年轻的海相地层,沉积厚度可达万米。羌塘盆地中生代具有广泛分布且发育良好的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最厚处在3000m以上,其中上三叠统的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和夏里组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有机质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分布,埋藏较好,其生油量巨大,是盆地油气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划分出了肖茶卡组(T3x)-曲色组(J2q)含油气系统、雀莫错组(J2q)-布曲组(J2b)含油气系统、夏里组(J2x)-索瓦组(J3s)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5.
南塔吉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塔吉克盆地的地层、沉积、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的滨浅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灰岩,有多套含油气层系,主要含油储集层为古近系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主要含气储集层为白垩系与上侏罗统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上侏罗统膏盐岩为气藏的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和古近系的泥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油气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与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基本地质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和勘探目标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东段德令哈坳陷是中生代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育起来的伸展坳陷,经历了第三纪的张扭坳陷和第四纪挤压坳陷阶段,坳陷内较稳定地分布了中侏罗统大煤沟组4—7段的烃源岩,还发育有石炭系潜在的烃源岩层系。储层在各层段均有分布,中生界以大煤沟组6段石英砂岩和白垩系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为主。圈闭主要分布在凸起构造带,山前还发育推覆构造带,构造形成定型期与油气运聚期配合良好,可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储盖组合。通过该坳陷资源潜力与油气远景评价,认为中侏罗统自生自储的成藏组合是现实的勘探领域,托南断阶、宗务隆山前逆冲带及埃姆尼克凸起带为主力生烃凹陷,具有一定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羌塘盆地海相地层发育,沉积厚度大(最厚处可达万米),其中以侏罗系厚度最大。羌塘盆地中生代具有广泛分布且发育良好的三叠系肖茶卡组、侏罗系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4套烃源岩。烃源岩主要为灰岩和泥岩,最厚处超过3000m。上三叠统的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碳含量平均1.5%以上、成熟度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分布,而且埋藏较好,生烃量大,是盆地油气的主要来源;索瓦组烃源岩虽然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但出露较多。烃源岩有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和新近纪早期两次生烃高峰。  相似文献   

18.
潮汕坳陷属南海东北部陆坡区的一个中生代大型残留盆地,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甚低。根据近年来潮汕坳陷及陆上邻区粤东、粤中的油气地质调查和LF35\|1\|1井钻探成果,系统分析了中生界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表明,潮汕坳陷中生界侏罗系海相暗色泥岩为该区主要烃源岩,其母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成熟度偏高,分布范围较广且稳定,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属差-好烃源岩;白垩系暗色泥岩为次要烃源岩,母质类型亦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成熟度亦偏高。据层序地层分析,下白垩统下部地层具有一定生烃潜力,属差-中等烃源岩。海陆中生代地层对比表明,潮汕坳陷生烃条件比陆上邻区粤东、粤中好,海域大范围发育和保存的与陆上下侏罗统桥源组等烃源岩相当的沉积岩系,其有机质生成和保存条件较好,具较大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业已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构造、沉积、有机地化和储集层韧性的研究表田:该区在中生代为主动大陆边缘盆地;该区白垩纪岩浆活动比浙闽沿海地区弱且晚,对烃源岩的破坏相对较弱,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该区持续的近岸和滨海环境、晚三叠世(?)一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台北坳陷南部的烃源层系为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系为白垩系,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侏罗系一白垩系具有类似的生储条件。台北坳陷南部、闽东坳陷北部和台西南盆地为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新近纪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的构造反转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中生界顶面上、下分布地层的综合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中生界之上接受的新生代最老的地层为新近纪的红粘土,这种红粘土分布广泛,厚度较大,自西向东分别覆盖于下白垩统、中侏罗统安定组及直罗组、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和上三叠统延长组之上。由此推断,盆地东部由晚侏罗世以来的持续隆起转变为坳陷接受沉积的时间为新近纪红粘土开始沉积的时间。由其底部的磁性地层测年可知,其反转时间约为距今8Ma。而裂变径迹测试分析资料表明,盆地西部在距今8Ma左右发生了逆冲抬升,由中生代以来的持续坳陷反转为逆冲抬升并遭受剥蚀。故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在新近纪均发生了构造反转。此次的构造反转对盆地内油、气流体矿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