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MAP法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处理氨氮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沉淀的方式使废水中的氨氮浓度降到很低。而且沉淀反应不受温度、水中毒素的限制。找出了 MAP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最佳条件。由单项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的方法对 MAP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 :在 p H=8.5 ,反应时间为 2 h,Mg∶ N∶P=1 .4∶ 1∶ 1 .1时为较佳反应条件 ;氨氮的去除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 Mg∶ N的比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中氨氮的排放已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化学沉淀法(MAP法)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效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技术。本文采用了化学沉淀法处理模拟焦化废水中的氨氮。通过正交模拟试验,确定了pH值、氨氮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沉淀剂投加量n(Mg2+)∶n(PO3-4)∶n(NH+4)等五个重要工艺条件的最佳值,在此工艺条件下,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8.73%。  相似文献   

3.
王文华  张晓青  邱金泉  成玉  张雨山  王静 《化工进展》2014,33(1):228-232,252
大量氮磷营养物质排入海湾,引起了富营养化、赤潮等一系列海洋污染问题,污海水中氮磷处理技术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具有可同时脱除氨氮和磷酸盐,但还未应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尤其是污海水中氨氮的处理。本文采用磷酸铵镁(MAP)化学沉淀法对污海水中氨氮进行处理实验研究,利用污海水中大量存在的Mg2+,以Na2HPO4作为沉淀剂,探讨了初始反应体系pH值、PO43?/NH4+投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脱除效果的影响。结合沉淀结晶物XRD和SEM分析,确定了MAP沉淀法处理污海水中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初始反应体系pH值为9.5~10.5,PO43?/NH4+投配比为1.1/1,反应时间为40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随着氨氮初始浓度的增大,氨氮去除率逐渐增大,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2 mg/L时,氨氮去除率达到42.80%。  相似文献   

4.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反应沉淀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MgNH4PO4·6H2O(MAP)化学沉淀法去除模拟废水中氨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9.0~10.5时水溶液中溶解态的磷主要以HPO42-的形式存在,并与Mg2+和NH4+一起发生沉淀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氨氮;pH对高浓度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及磷的残余的影响最大,其次是n(P):n(N),而n(Mg):n(N)和初始氨氮浓度的影响较小,优化的工艺条件为pH=9.5,n(Mg):n(N):n(P)=1.2:1:0.9,25℃下反应20min,静置30min。该工艺条件下,对初始氨氮为3880mg/L的锆铪分离中试车间的废水进行处理,其氨氮的去除率95%,磷的残留约1.1mg/L。  相似文献   

5.
MAP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为沉淀剂,研究了磷酸铵镁(MAP)化学沉淀法去除模拟废水中氨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MAP化学沉淀法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0~10000mg/L的氨氮废水有很好的适应性,能达到去除水体中高浓度氨氮的目的。氨氮初始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沉淀剂投加比例等操作条件,对氨氮的去除率有明显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5~35℃,pH值为10,镁、氮、磷的量比为1.2∶1∶1.2较适宜,在此条件下反应20min,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氨氮废水的去除率达98.7%。  相似文献   

6.
王永龙  王洪岩 《辽宁化工》2012,41(2):139-141
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以Na2HPO4·12H2O和MgSO4·7H2O为试验药剂对垃圾渗滤液中高氨氮进行处理,以氨氮作为考察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工艺条件.试验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pH=8.5、M矿∶NH4+∶PO43-的最佳物质摩尔投配比为1.3∶1∶1.2、反应时间20 min、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去除率达到94%,为后续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化学沉淀法脱除焦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研究了药剂配比、pH值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净的MAP晶体,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8%。在温度为100℃、加热3h将MAP分解后,分解物重复用于脱除废水中的氨氮,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3%,既可大幅度降低药品成本,又可回收废水中的氨。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磷酸铵镁(MAP)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药剂使用成本,探索了MAP的热分解及热解产物循环用于氨氮废水处理药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9.5时,可得到纯度高的MAP沉淀物;将MAP沉淀物直接热分解,可将氨脱除,热解固体产物能吸附氨氮,循环用于氨氮废水处理药剂是可行的;实际操作时,控制热解温度为130℃、热解产物与氨氮的摩尔比为1:1、氨氮吸附体系的pH为9.5是合适的,对起始浓度为1 000 mg/L的氨氮废水的去除率达80%。  相似文献   

9.
MAP法处理氨氮废水的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含氨氮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生物脱氮技术,但这种方法对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效果不佳。近年来,对于磷酸铵镁(MAP)化学沉淀法除氨氮,即铵离子可以和镁离子、磷酸根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磷酸铵镁沉淀的研究很多。本文从热力学的角度模拟了MAP体系中pH值和药剂配比对MAP形成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氨氮废水处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MAP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药剂MgCl2 ·6H2 O和NaH2 PO4 使NH 4-N生成磷酸铵镁 (MAP)沉淀 ,以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氨氮。结果表明 ,若投加MgCl2 ·6H2 O和NaH2 PO4 ,在最佳pH8.5条件下 ,控制Mg2 :PO3- 4:NH 4的比例为 1:1:1左右时 ,渗滤液中氨氮的去除率可达 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陈振雄  范爱军  黎志华 《广东化工》2011,38(11):95-96,53
为了有效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本实验以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镁为沉淀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磷酸铵镁沉淀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10.0,反应时间为10 min,n(Mg)∶n(P)∶n(N)=1.2∶1.1∶1的条件下,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可实现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25%,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良好的反应条件。本研究对于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中国三聚磷酸钠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回收的现状,分析了对粉尘中存在的三聚磷酸钠进行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重力除尘法、惯性力除尘法、离心力除尘法、电除尘法及湿式除尘法进行三聚磷酸钠粉尘回收的利弊,指出采用超重力湿式除尘技术最为适合三聚磷酸钠粉尘的回收。同时指出,综合各种因素,建议采用氨-硫铵脱硫,采用碱液-亚硫酸铵吸收还原法脱除氮的氧化物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磷酸铵镁结晶法结晶去除污水中磷的工艺,结合运行数据,分析了影响磷去除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反应结晶时间、pH值、铵根离子浓度、镁离子浓度、晶种、杂质离子、进水总磷负荷、原料镁的选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
磷酸铵镁除磷脱氮技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氨氮和磷酸盐是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对含磷和氨氮的废水采用镁盐作沉淀剂可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磷酸盐,生成可用作肥料的沉淀物——磷酸铵镁,简称MAP,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硫酸、硫酸氢铵混合分解磷矿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钙比和硫酸氢铵加入量对磷矿分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硫钙比、硫酸氢铵加入量、成品磷酸P20,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是:m(SO2-/4)/m(CaO)=1.02,m(NH4HSO4):m(H2SO4)=0.20(即分解磷矿所需硫酸总量的20%由NH4HSO4提供),反应温度80℃,成品磷酸P2O5质量分数为26%,反应时间3.5h。  相似文献   

16.
孙超 《广东化工》2011,38(4):182-183
针对中晚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高浓度氨氮影响生化系统运行,研究采用灵活增设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达到降低氨氮浓度。试验考察了沉淀时间、pH、药剂投加配比等因素对中晚期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为95%,为后续的生化单元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刘辉  俞强 《河北陶瓷》2013,(4):9-10,12
本研究通过利用镁盐与上清液中的氮氮和磷酸根反应,形成磷酸铵镁沉淀,即鸟粪石晶体(MAP)。以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研究了影响该方法脱氮的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180min,pH值10,Mg:P:N的摩尔配比1:1:l,温度35℃,氨氮去除率为84.23%。  相似文献   

18.
韩奎华  齐建荟  李辉  路春美 《化工学报》2014,65(3):1093-1098
脱除生物质燃烧中气相氯化钾,有助于消除受热面的积灰和腐蚀。采用热力学化学平衡分析方法探索了磷酸二氢铵脱除气相氯化钾的反应特性,考察了温度和化学计量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铵在700~950℃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将气相氯化钾主要转化为磷酸氢二钾。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沉降炉实验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物相分析,探索了磷钾摩尔比、停留时间、温度对磷酸二氢铵脱除氯化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停留时间以及磷钾摩尔比均可以促进KCl的脱除,停留时间3 s,磷钾摩尔比为1时,700~1000℃下的反应产物中未检测到物相KCl,而生成了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偏磷酸钾、焦磷酸钾、磷酸钾铵、磷酸二氢铵钾等产物。结果有助于深入研究磷酸二氢铵用于脱除燃烧中碱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