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u(I)-L-半胱氨酸强酸性体系配合物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极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相结合分析测定了Cu(I)-L-半胱氨酸在强酸性体系中的配合物组成。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RSH)以RS-负离子形式和Cu 形成配位数分别为1、2、3的配位离子[Cu(RS)][、Cu(RS)2]-[、Cu(RS)3]2-,它们的稳定常数分别为760,5.5×105,8.0×107  相似文献   

2.
马程军  姚斐  张关永 《化学世界》2003,44(7):370-372
以 L-半胱氨酸为原料 ,磷酸三甲酯为甲基化试剂合成了 S-甲基 - L-半胱氨酸。研究了 p H值、温度等反应条件对产品品质和收率的影响。发现在严格控制 p H为 7.0 ,反应温度不高于 37°C的条件下 ,并不出现消旋作用。这一合成路线可用于工业上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由溴化苄和L-半胱氨酸直接合成S-苄基-L-半胱氨酸,通过正交试验及统计分析,检验了各影响因子的显著性,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45℃,原料配比n(溴化苄):n(L-半胱氨酸)=1:1.在此条件下反应,摩尔产率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4.
用电化学方法对Cu(Ⅱ)-SCN-二元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0.04 mol/L的高氯酸介质中,Cu(Ⅱ)-SCN-二元配合物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生成一种非电活性的复合物,导致Cu(Ⅱ)-SCN-二元配合物的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流降低值Δip如在一定范围内与BS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5~5.5 mg/L,相关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0.5mg/L,所以该法可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循环伏安法将L-半胱氨酸电化学组装到铜电极上,用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循环扫描周数以及组装时间与峰电流的关系,并研究了扫描速度对L-半胱氨酸膜的影响,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膜的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说明L-半胱氨酸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组装过程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6.
黄燕飞  廖海星  唐和清 《应用化工》2014,(10):1762-1766
以石墨烯/纳米银为基底,采用拉曼光谱方法,研究了L-半胱氨酸与L-胱氨酸间的相互转化。随着体系pH值的变化,2 550 cm-1处S─H键的伸缩振动峰以及500 cm-1处S─S键的伸缩振动峰发生了明显变化,可以清楚地观察到L-半胱氨酸与L-胱氨酸间的相互转化,而延长激光曝光时间并没有观察到此变化。这表明溶液pH值是影响S─H键与S─S键间相互转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重组色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S-苯基-L-半胱氨酸,考察了反应温度、pH、底物摩尔比和底物浓度对色氨酸合成酶酶活影响。最佳转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7 篊,pH为8,L-丝氨酸与苯硫酚的适宜底物摩尔比为1:1.2,底物最适合浓度为400 m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间为16 h,底物L-丝氨酸摩尔转化率达到91%,苯硫酚与色氨酸合成酶活性位点Ser 235和Gly 233形成稳定的氢键。  相似文献   

8.
薛文华 《广州化工》2012,40(13):99-100
以铅板作阴极,DSA为阳极,在自制的H型电槽中进行电解合成L-半胱氨酸盐的条件的探讨。极阴液为0.66 mol/L的胱氨酸溶液,阳极液为5%硫酸溶液,电流密度为3~4 A/dm2,电解10 h,产率最高达98%,电流效率68.9%。本文还讨论了判断反应终点的方法和影响产率和电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光功能Cu(I)配合物是近年来新材料领域的一个亮点.介绍Cu(I)配合物发光原理,和常见的几种Cu(I)配体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OLED普及性的增强,其发光材料研究价值愈发突出。因此,本文通过分析Cu(Ⅰ)配合物配位模式,对基于OLED的Cu(Ⅰ)配合物结构、及其荧光性能展开分析。从而在配合物配体、结构的优化设计中,使设计Cu(Ⅰ)配合物荧光性能可以达到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转化法合成L-半胱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昌平  寇广会  徐庆阳  陈宁 《现代化工》2006,26(Z2):275-278
以DL-2-氨基-△2-噻唑啉-4-羧酸(DL-ATC)为转化底物,采用来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的L-半胱氨酸合成酶系对DL-ATC进行生物转化合成L-半胱氨酸.对转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TS1138菌株合成L-半胱氨酸的最适转化条件;反应温度为42~44℃,转化时间为2.5 h,底物质量浓度为6g/L,酶源细胞浓缩倍数为5倍.动力学研究表明,TS1138菌株L-半胱氨酸合成酶系的米氏常数(Km)为7.1 997 mmol/L,最大初反应速度Vmax=41.6629 mmol/(L·min).  相似文献   

12.
王子宜  温晓光 《广州化工》2011,(3):32-33,52
光功能Cu(Ⅰ)配合物是近年来新材料领域的一个亮点。介绍Cu(Ⅰ)配合物发光原理,和常见的几种Cu(Ⅰ)配体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氯甲基聚苯乙烯微球与L-半胱氨酸(L-Cys)胺解反应合成聚苯乙烯-L-半胱氨酸树脂,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树脂结构,测定了其树脂的比表面和孔结构等数据,研究了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Pb~(2+)、Hg~(2+)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结果表明其合成的Cys树脂对水溶液中Pb~(2+)、Hg~(2+)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李红  任乃林 《广州化工》2010,38(10):148-150
在0.5mol/L NH4C l溶液中,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在-0.69V(vs.SCE)可获得灵敏的铜-孔雀石绿(MG)配合物极谱吸附波,其二阶导数波峰高与孔雀石绿浓度在2.5×10-7-1.25×10-4mol/L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测得电活性配合物组成为Cu2+:MG=1:4。该方法用于水样、土样中孔雀石绿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5.2%-108.0%和92.0%-106.0%。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含硫席夫碱试剂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氨基硫脲(L)及其铜,银的配合物。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新配合物的组成为[CuL2]·4H2O,[AgL]NO3·C2H5OH。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水杨酸铜配合物(Cu(Sal)2)和邻菲罗啉铜配合物(Cu(phen)2Cl2)。将Cu(Sal)2和Cu(phen)2Cl2以不同比例复配填充到ABS中,研究ABS/Cu(Ⅱ)配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热膨胀性、耐热性、熔体流动速率和缺口冲击强度。结果表明:当Cu(Sal)2:Cu(phen)2Cl2=2:4时,导热性能及耐热性效果最好,热膨胀性最小,熔体流动速率最小和缺口冲击强度最大,提高了ABS的导热性能,加工成型方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pH对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影响,发现该膜对间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在pH =6.86的L-半胱氨酸溶液中制得的膜最致密.在pH =5的醋酸钠-醋酸缓冲溶液中,间苯二酚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且峰电流与间苯二酚浓度在0.1-0.6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用金属锌-盐酸还原L-胱氨酸制备L-半胱氨酸的工艺。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酸浓度、原料与还原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工艺条件是L-胱氨酸与锌粉用量比(质量比)是2:1,盐酸浓度为2mol/L,在70℃下反应2h,产品收率达90%。用红外光谱、熔点和比旋光度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证实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9.
寇广会  周昌平  刘淑云  陈宁 《现代化工》2006,26(Z2):267-270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经DL-2-氨基-△2-噻唑啉-4-羧酸(DL-ATC)的诱导,在菌体内能产生催化该诱导物生成L-半胱氨酸的酶系.对产酶培养基及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DL-ATC的最适添加量为0.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尿素,最适培养温度为27~29℃,最适摇瓶装液量为40mL.根据摇瓶优化结果,进行了7 L罐试验,酶活力最高达1 780 U/mL.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壳聚糖和L-半胱氨酸修饰到玻碳电极基底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将此传感器应用于对L-抗坏血酸的测定。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作了表征。通过线性伏安实验发现:L-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2.0×10-3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3×10-6mol/L,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并将此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对维生素C药片中L-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