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晾制期间白肋烟TN86淀粉酶活性、淀粉及糖类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白肋烟晾制期间淀粉降解与淀粉酶活性及还原糖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 ,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均随晾制过程的推进而下降 ,随叶位升高而增加 ,且彼此的变化动态相关联。淀粉酶活性降幅较快的时期在晾制的 3~ 6d ,比淀粉含量下降较快的时间稍有滞后 ,其消长规律还可能与叶片含水率变化呈正相关。晾制结束时 ,上、中、下各部位烟叶中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在优质白肋烟所要求的适宜化学成分指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晾房湿度,对白肋烟晾制期间高、中、低3种湿度条件下烟叶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烟碱和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晾制前期,中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变黄期仍有下降趋势。而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仅在凋萎期内表现明显。高湿和低湿的环境条件均不利于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晾制结束后蛋白质含量偏高;②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中湿处理的白肋烟进入变黄期时烟碱含量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上部和中部烟叶相比,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低,晾制过程中烟碱变化较缓慢,在晾制后期各部位均稍有下降;③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白肋烟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凋萎期和变黄期中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晾制期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晾制阶段白肋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的糖分、总氮、蛋白质含量呈减少趋势;而烟碱和钙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这种减少或增加的程度以凋萎期和变黄期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白肋烟晾制期间晾房昼夜温湿度变化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变黄期和变褐期晾房内外温湿度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晾房对昼夜温度和夜间相对湿度调控作用较小,而对白天相对湿度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湿度对白肋烟晾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1~2003年在湖北省恩施市进行了不同湿度下的白肋烟晾制试验。从等级比值、外观质量、内在品质等方面综合比较,晾制各阶段晾房内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分别为:凋萎期76.8%~81.1%、变黄期72.5%~81.6%、变褐期71.4%~73.5%、干筋期41.7%~61.7%。在此湿度下白肋烟晾制期为5~6周;调制的烟叶等级率较高,上、中等烟比例平均分别为42%和45%。上部和中部叶综合评吸得分分别为80.03和86.55,达到中等和中偏好档次,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燃烧性均优于高湿和低湿处理。烟叶颜色较深,呈近红黄至红黄,光泽好,组织疏松,叶面皱缩,颗粒状物质多,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6.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晾制的进行,白肋烟叶片厚度逐渐变薄,并且此变薄的幅度以变色期最大,占总变薄厚度的80.8%。同样,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也逐渐收缩变薄,并且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在变褐之前清晰可辨,但变褐之后就很难辨别,褐变是叶肉细胞破裂溶解的外观表征。  相似文献   

7.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晾制的进行,白肋烟叶片厚度逐渐变薄,并且此变薄的隔度以变色期(变黄、变褐)最大,占总变薄厚度的80.8%。同样,栅栏组织和海绵幻织厚度也逐渐收缩变薄,并且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在变褐之前清晰可辨,但变褐之后就很难辨别,褐变是叶肉细胞破裂溶解的外观表征。  相似文献   

8.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外观变化与内在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外观变化与内在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叶的干物质和总糖、总氮等化学成分在凋萎期、变黄期减少较多;变褐期和凋萎期是叶片失水的主要阶段;变褐是叶片细胞发生破裂溶解而消失的外观表征,变褐期叶片变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TN86晾制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随晾制进程而增加的双峰曲线,第一峰域矮而小、时值短、在0-6d,第二峰域高而宽大、时值长、在6-21d,酶的活动主要在6d后烟叶的变褐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是随晾制进程而变动的双峰曲线,3d与6d时为高峰期,且第一峰值比第二峰值高,其活动主要在烟叶的凋萎期,其次才是变黄期,PPO与POD活性均随叶位升高而增大。总酚与类黄酮的含量都随晾制进程而下降,随叶位升高而增添,其含量变化稍滞后于PPO的活性动态,证实二者密切相关;晾制后各叶位总酚含量为0.35%-0.58%,属优质白肋烟相应指标,证明本研究的晾制技术规范切实可行,保持了白 肋烟风格。  相似文献   

10.
TN86晾制期可性蛋白质和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是随叶位升高而增加、随晾制进程而变动的单峰曲线,且彼此相关联,峰期在3d或4d,下、中、上各叶位降幅最大的时间分别在6~9、9~12、15~18d;脯氨酸(PRO)的含量虽然也随晾制进程而变动,随叶位升高而增加,但叶位间的差距大,是峰值高、峰域较宽的单峰曲线,这与其生理作用有关,丙二醛(MDA)的含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加、随晾制进程而下降。晾制21d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1.5%~2.4%,属优质白肋烟最适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低、高海拔地区白肋烟在晾制过程中存在的急干、棚烂等突出问题,依据不同海拔烟区晾制季节的气候特点,以调节晾房内的相对湿度为核心,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低海拔下通过采用保湿、增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快造成急干烟的问题得到解决,晾制时间比对照增加了5~7d,晾制后烟叶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7.8个百分点;高海拔下因采用增温、排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慢导致棚烂的现象得到控制,晾制时间比对照缩短了3~4d,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多酚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在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的多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在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在多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贮藏温度对鸡蛋呼吸强度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贮藏温度对鸡蛋呼吸强度和品质的影响。将鸡蛋样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贮藏库内贮藏一个月,进行呼吸强度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鸡蛋呼吸强度随贮藏温度升高而升高,4℃能有效地抑制鸡蛋的呼吸强度;4℃和25℃贮藏30d时,鸡蛋均有呼吸高峰出现,且冷藏蛋呼吸高峰值比25℃贮藏低约40%,峰期延迟3d;贮藏时间延长,鸡蛋质量损失率和气室直径增加,且高温下质量损失率增加幅度大于气室直径增加幅度;鸡蛋4℃条件冷藏哈夫单位降低较慢,第30天仍保持AA级,而25℃条件贮藏哈夫单位急速下降,第6天降到A级蛋下限。  相似文献   

14.
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调制工艺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的调制工艺 ,提高白肋烟质量 ,1999- 2 0 0 1年在湖北恩施地区进行了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白肋烟的调制过程划分为变黄、变褐和干筋 3个时期 ,1天中要求晾房内平均相对湿度变黄期为 70 %~ 80 %、变褐期为 6 5 %~ 75 %、干筋期为 5 0 %~5 5 % ;②烟株失水速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 ,变黄期烟株失水量占总失水量的 6 0 %~ 6 5 % ,变褐期为2 0 %左右 ,干筋期为 2 0 %以下 ;③调制过程中烟叶总氮含量变化不大 ,烟碱含量有一定变幅 ,还原糖在调制前期急剧下降 ,后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白肋烟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前处理分离方法、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的分离分析鉴定技术 ,对2 0 0 0、2 0 0 1年湖北鹤峰试验基地生产的白肋烟中的半挥发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定性鉴定出 91种香味物质。对构成白肋烟香味特征的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和香味物质的总量进行了定量测定 ,着重研究了这 2 0种物质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发现 ,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 ,白肋烟中这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的含量及香味物质总量不断变化 ,并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调制后 ,茄酮、降茄二酮、巨豆三烯酮、吲哚、氧化异佛尔酮等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吡嗪和甲基吡嗪在烟叶生长和采收过程中几乎不存在 ,直到调制阶段含量才急剧增加。新植二烯从打顶开始持续增加 ,在调制期达到最大值后 ,逐渐下降。这些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对探讨白肋烟质量与其内在的香味物质组成的关系 ,为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自发气调(MA)贮藏期间,不同时间(0、15、30d)加入外源乙烯处理(50~80μl/L),研究大久保桃果实的呼吸、乙烯和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MA贮藏过程中,桃果实的呼吸和乙烯释放很低,而且变化值未表现出高峰,外源乙烯处理诱导了贮藏期和货架期桃果实内源乙烯的释放,增强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外源乙烯处理时间越早,桃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高峰出现越早或者峰值越高;外源乙烯处理促进了桃果实果皮叶绿素的降解,抑制了类胡萝卜素的快速下降,使桃果实正常着色。以上结果说明外源乙烯处理对于减轻桃果实低温贮藏冷害具有明显的作用。考虑到外源乙烯减轻低温冷害和促进果实衰老的双重作用,在时间上以贮藏30d时进行外源乙烯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