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晋华  张鹏  赵季若  冯莺 《弹性体》2008,18(5):43-46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法制备氯化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CPE-g-MMA),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了分析。与CPE相比,CPE-g-MM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研究了CPE-g-MMA与纳米CaCO3协同增韧PVC。实验结果表明:与CPE相比,CPE-g-MMA增韧效果显著;CPE-g-MMA与纳米CaCO3对PVC有协同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宁 《塑料科技》2012,40(2):40-44
用CPE与CaCO3复配制备出高韧性PVC复合材料,研究了CPE、CaCO3对PV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能有效提高PVC的冲击强度;CaCO3在一定用量范围内,可以提高PVC的冲击强度;CPE与CaCO3协同增韧,PVC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可达60 kJ/m2,拉伸强度约为37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3.
复合改性纳米碳酸钙/CPE对PVC的协同增韧增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性剂在水相中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样品烘干后在捏合机中用固相法采用自制的表面改性剂对水相法改性的纳米碳酸钙进一步进行包覆改性;制备了一种具有反应活性的新型改性纳米碳酸钙(R-CaCO3),并对R- CaCO3进行表征。结果表明,R-CaCO3亲油性增加,在液体石蜡中分散性改善,改性剂与碳酸钙之间形成化学吸附; 同时制备了PVC/CPE/R-CaCO3]纳米复合材料,发现R-CaCO3与CPE对PVC有明显的协同增韧增强作用,同时还提高了体系的耐热性,且体系的黏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原位接枝NR与nano-SiO2协同增韧PVC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通过SEM表征了增韧PVC的相结构.结果表明:当原位接枝NR和nano-SiO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3%时,与未增韧PVC相比,相界面的结合强度明显提高,增韧PVC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02%和35.11%,并且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能,达到较好的协同增韧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5.
接枝共聚法增韧改性聚氯乙烯树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友良  许锡均 《应用化工》2005,34(4):199-202
综述了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悬浮溶解接枝共聚法和悬浮低压接枝共聚法三种接枝共聚方法增韧改性聚氯乙烯树脂(PVC)的制备工艺,以及接枝共聚增韧改性PVC的结构特征和性能。接枝共聚法与共混法相比,明显改善了增韧改性剂和PVC之间的相容性,显著提高了增韧改性剂对PVC的增韧效果,表明了采用接枝共聚方法已成为增韧改性PVC的一种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CPE包覆纳米CaCO3对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了基体韧性、纳米CaCO3直接填充与用CPE包覆后填充PVC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适当的基体韧性有助于获得较高的冲击强度;两种填充方法下,PVC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包覆处理填充体系的冲击强度均要比未包覆处理填充体系的略低,而拉伸强度则相反,特别是在包覆小份量CaCO3(2份)时,所得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甚至比PVC/CPE(8份)基体的低12%,而拉伸强度则出现最大值,比基体的高8.9%左右。  相似文献   

7.
CPE对纳米CaCO3增韧PVC复合材料界面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CaCO3/CPE(氯化聚乙烯)/PVC(聚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探讨了CPE对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界面作用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SEM结果显示,引入CPE可明显改善纳米CaCO3颗粒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提高其界面作用. 引入界面作用参数定量表征纳米CaCO3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作用,证实随着CPE加入量的增大,基体和颗粒之间的界面作用逐渐增大. 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相对于仅用纳米CaCO3增韧PVC,在CPE加入量为PVC的0~8%(w)范围内,用CPE和纳米CaCO3协同增韧可以更好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在CaCO3/CPE/PVC质量比为25/8/100时达到纯PVC的5.6倍,是纳米CaCO3/PVC(25/100)体系的2倍.  相似文献   

8.
PVC/CPE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貌和流变性等方面综合考察了CPE改性PVC的特点.结果表明,对应不同的CPE用量,冲击强度的增加幅度及断面的形貌不同,流变性也不一样。CPE用量为10~20份时,冲击强度增加迅速,断面形貌和流变性也发生显著变化.CPE在基体中形成网络结构是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健  陈斌武 《聚氯乙烯》2013,(8):16-18,27
研究了CPE用量对CPVC体系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PE与CPVC的相容性较好,可有效提高CPVC体系的韧性,但同时会降低其刚性和耐热性能;②CPE可降低CPVC体系的熔体黏度,延迟塑化,改善其加工性能;③采用CPE作为冲击改性剂,可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CPVC管材,从而降低其配方成本。  相似文献   

10.
CaCO3粒子对PVC/CPE/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SEM及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研究了表面处理剂品种、CaCO3颗粒直径对PVC/CPE/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平均粒径为1.36μm并经烷氧焦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NDZ)和端噁唑啉聚醚(ON337)复合偶联剂处理的CaCO3改性PVC/CPE(100/10)复合材料,可使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并在CaCO3含量为10份时达到极大值;此条件下被改性材料的Charpy缺口冲击强度提高75%以上,达到46.3kJ/m^2,而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变化不明显。当CaCO3颗粒尺寸较大时,即使采用NDZ ON337复合偶联助剂处理,此种CaCO3颗粒对PVC/CPE复合材料也不具备明显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然橡胶增韧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改性的标准天然橡胶(NR)作增韧剂,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增韧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考察了NR和增容剂用量对PVC增韧效果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R用量为10份时,材料的冲击强度最高为24.87 kJ/m2;加入增容剂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后,材料的冲击强度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ENR为5份时其冲击强度为69.86 kJ/m2;氯化聚乙烯(CPE)作增容剂时,其冲击强度先升后降,在4份时达到峰值103.93 kJ/m2;氯化橡胶(CNR)作增容剂在3份时,其冲击强度达到最佳值35.37 kJ/m2;增容增韧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普遍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CPE为增容剂,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PVC/HDPE合金材料,考察了CPE的氯含量和残余结晶度对PVC/HDPE合金材料力学性能和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了空白样和3#PVC/HD PE合金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采用含氯质量分数20%、熔融焓19.5 J/g的C PE制备的3#PVC/HD PE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维卡软化温度,其具有典型的微相分离的多相凝聚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甲基丙烯酸甲醋(MMA)-丙烯腈(SAN)-苯乙烯(St)的接枝共聚物(POE-g-MAS)。研究了单体比率、POE/单体比率和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产物用丙酮抽提得到接枝共聚物POE-g-MA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明MMA-AN-St已经接枝在POE分子链上。用POE-g-MAS与Stet树脂共混制备了具有高抗冲性能的POE-g-SAN/SAN共混物,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共混物的冲击断面,探讨了其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4.
CPE与ACR或MBS协同增韧硬质PVC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研究了PVC/CPE/ACR或MB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增韧剂组成比、加工条件和相形态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组成比和加工条件下,CPE与ACR或MBS对硬质PVC有协同增韧作用,共混物形态结构以增韧剂呈精细网-岛相分散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硬相粒子(PS)与弹性体(CPE)增韧聚氯乙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波  李应华 《中国塑料》1994,8(4):27-33
将最新的硬相增韧技术与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方法相结合,对聚氯乙烯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综合性能优异的PVC/CPE/PS三元合金材料,其具有高韧性、高强度的特征,并能改善CPE增韧PVC时,耐热性,加工流动性变差的缺点。本文探讨了其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6.
用氯化聚乙烯与铜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反应合成了分子链上带有多个引发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用此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了氯化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CPE-g-PS)接枝共聚物。采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大分子引发剂和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含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在简单易行的聚合条件下合成可控结构接枝共聚物,并有很高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17.
The proper morphology of the impact modifier in a polymer blend is important for the modifier to function properly. Well-dispersed particles of less than 1.0 micron in size are needed. For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CPE) in rigid PVC, this morphology is developed during normal extrusion conditions. The CPE coats the unmelted PVC primary particles, creating a network-like structure. Then, since CPE is at a low concentration (<5%), when the PVC melts, phase inversion occurs, giving discrete CPE particles in a continuous matrix of PVC. Further CPE domain breakup then occurs in the blend melt state, resulting in the desired morphology for impact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不同原料生产的CPE对PVC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三种不同PE原料,采用相同的氯化工艺及配方生产CPE,通过对经CPE改性后的PVC流变性能测试和型材加工应用实验,研究了不同原料生产的CPE对PVC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