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本土可持续建筑应与本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共生。本文在简析江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以建筑与江西本土环境和谐共生为基本原则,针对性的提出江西本土可持续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居住: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美学对建筑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美学的角度探讨人、居、环境问题。通过建筑分析了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应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居和环境和谐相处,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3.
康保成 《山西建筑》2008,34(1):24-25
对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建筑环境对人类产生的一些物理、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合理关系,探索了人、建筑、自然环境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明确建筑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浅议居住建筑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环境与居住建筑的关系和居住建筑环境的设计理念来分析居住建筑环境的设计,并提出了在居住建筑设计过程中须注意的一些问题,论述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下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和谐生活的优美人居环境重要性,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建筑观。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筑环境与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芬 《山西建筑》2007,33(35):348
阐述了加强城市建筑环境与绿化建设的意义,指出城市建筑环境及绿化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并对如何创建优美的城市环境,建造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进行了论述,以使城市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洪艳 《华中建筑》2011,29(9):181-183
简述绿色建筑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当代绿色建筑是以可持续发展建筑为指导思想,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技术、人文内涵的和谐统一.重点论述了绿色建筑的创作不应当只注重应用节能技术和采用环保材料,更要尊重地域文化,融入自然环境,满足人们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和谐共生真正的绿色建筑既耍有适宜的建筑技术又要有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毅 《山西建筑》2007,33(29):22-23
结合高层建筑与传统建筑所处环境的不同,从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共生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三方面介绍了高层建筑的地域性创作,并指出了高层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基本点,从而达到与整个地域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越南蚬港市自然环境的分析,对历史文脉的解读以及剖析信息时代带来的生活变化,用环境、建筑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水秀生态居住园区的规划。  相似文献   

9.
绿色建筑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不破坏环境基本平衡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求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充分规划、总结现有建筑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并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客观实际,实现生产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本文通过介绍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要点,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包瑾 《上海住宅》2005,(9):63-63
绿色生态住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怎样尽可能减轻建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与影响,以科技文化引领和营造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人居环境.以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是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是指能够在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在不破坏基本生态平衡基础上、在不危害自然环境基础上进行建筑工程建造,它是一种象征,减轻了建筑对环境负载的不利影响,对能源和资源的不利影响,为人们创造了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规划建筑设计实例,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入手,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架构,回顾了建筑内外空间、建筑表现形态、环境设计等创作过程,探索如何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绿色建筑与建筑艺术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过程。  相似文献   

13.
沈德泉 《建筑师》2011,(5):30-33
建筑设计过程中众多相关因素对建筑的制约既与自然环境有关.又与社会环境有关,它受到多种因素(诸如社会.经济、环境、行为等)的影响。环境因素的介入与影响将有对应的环境效应产生,而建筑形态系统作为介质.为这种环境到效应的关联提供了发生的契机与途径。基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设计框架将影响建筑环境品质的因素归纳为独立性因素关联性因素以及控制性因素.以环境品质为目标.构建外部自然环境条件的输入以及建筑系统要素对这种输入相关联的设计框架。关联性设计框架构成包括了相关建筑系统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以及相应建筑环境效应的品质要求.为自然环境关联的建筑设计提供了设计分析与判断选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与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相关的风水审美观、意境审美观、混沌审美观、分形审美观和生态审美观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蕴含的美学关系.通过梳理这些审美观,在山地环境进行建筑形态创作时,建筑师须具备建筑和环境的整体美学思维.并分析与总结了为达成建筑、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整体和谐应依循的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的美学法则,以及与经典美学法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雪 《城市住宅》2016,(8):72-73
现代建筑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建议采用自然素材、环境友好型材料替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减少建筑垃圾,重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原已形成的环境中改造原有建筑和设计建造新建筑,必须充分关注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环境中领会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形象特征,确定建筑的角色,从而让新建筑更和谐地融人原有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杨奇 《建筑知识》2013,(10):49-49,57
介绍重庆大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大楼的设计实践,通过对环境的思考,探讨由外而内的设计方式,使建筑与建成环境、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人居环境在住宅建筑方面的要求,以及如何在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者相结合而和谐地协调发展,创造出健康与优美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刘岚 《中外建筑》2003,(2):27-29
建筑产生于环境之中,建筑与环境的对立统一构成了千百年来人类建筑活动的最基本的一个方面。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环境带来了冲突与限制,也带来了和谐和创造,而千变万化的环境特征也必然映射到建筑之上,形成建筑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从地域、环境角度入手,对齐康先生所创作的地域性相关建筑类设计作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了齐康先生所运用的传统设计手法对地区独有的自然环境、建筑风貌以及该地特有的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充分体现对当地本土自然环境条件的尊重以及在建筑创作中把握地域性建筑与传统民居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乡土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创作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地区的、现代化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