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花布生产采用快磺素黑和活性染料工艺白布直接印花时,鉴于花型结构和方便对花,经常将快磺素黑浆花筒排放在几只花筒的中间。为保证花色鲜艳,防止传色,在快磺素黑浆花筒后面的活性色浆的花筒上要安放小刀,但由于小刀使用不当或色浆有粘结现象,常产生小刀铲色(小刀漏浆)疵病,影响产品质量。根据我厂较长时间的摸索和试验,认为必须采用机械手段和化学方法,即小刀和色浆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得当,才能克服传色和小刀铲色疵病。 一、小刀的合理使用 铜辊印花机的小刀是印花机的主要辅件之一,多套色印花时,前面花筒花纹的色浆通过织物转移到后面花筒表面,藉小刀的作用,将这部分色浆铲下来,这对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花色鲜艳和克服印花表面疵病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在印花生产中,小刀的  相似文献   

2.
胡平藩 《印染》2008,34(1):54
答:圆网印花导带是圆网印花机印花部分的主要配件之一.印花导带由导带承托辊支撑,在印花时,导带起着承托圆网、刮浆刀(或磁棒)以及传送印花织物的作用,是影响圆网印花机精度和印花质量的关键部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齐成 《网印工业》2011,(11):37-41
要保证灯芯绒印花中绒条和底版得色一致,除了要注意色浆选用外,也要注意控制印花机的压力。圆网印花机花网压力是靠刮刀压力,圆网刮刀作用不同于辊筒印机刮刀,它不单为刮浆而是以压浆为主,刮浆为辅,且其刀片品种单一,号数仅有4个号可选,刀片厚度为0.10~0.20mm,  相似文献   

4.
问与答     
《印染》2008,34(1):54
问:印花导带的状态对印制效果有何影响?答:圆网印花导带是圆网印花机印花部分的主要配件之一。印花导带由导带承托辊支撑,在印花时,导带起着承托圆网、刮浆刀(或磁棒)以及传送印花织物的作用,是影响圆网印花机精度和印花质量的关键部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辊筒印花机装上印花辊筒后,花筒轴的一端与传动装置相联,另一端却裸露出机架外。由于印花机车速很快,因此,快速转动的花筒轴端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为了安全生产,采用安装防护罩的办法固然可以解决劳动保护问题。但是,辊筒印花机多为6~8套色,要将6~8只花筒轴端全部罩没,防护罩必然是十分庞大的。此外,在印制小批量花样时,由于辊筒印花机效率较高,往往一个班次要印制几套花样,这样便增加了操作人员拆换花筒和防护罩的劳动强度,延长了拆换花筒的劳动周期而影响机台的有效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园网印花就目前国内外发展的情况来看,远比铜辊印花机,半网印花机发展快。当然园网印花机有许多可取之处,因为园网印花机是松式加工,所以对合成纤维的织物及针织物的印花尤为合适。随着化纤织物及针织物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园网印花的发展。迄今为止,园网印花机上刮刀的形式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提高给浆系数,提高给浆的均匀性,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归纳总结实属必要。一、假设园网印花机上,正个给浆系统中是由给浆管和刮刀组成。给浆的多少与色浆的粘度,网  相似文献   

7.
在辊筒印花过程中,当花筒受压时,本身产生一个挠度。假定承压辊表面绝对平整,就会造成两边压力高于中央,从而使织物上印着的花纹出现边深中浅的弊病。有效的克服方法是将承压辊车磨成中高形式。但是,车磨承压辊表面以匹配花筒挠度亦非易事。据了解,目前各厂大多以机械与手工结合,采取上机将承压辊两边车磨成锥形,所用的工具并不适合弧形加工要求。此种操作,  相似文献   

8.
浅谈机印刮刀的装拆锉磨及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祥  贺伟中 《印染》1991,17(2):31-32
目前,我国织物印花采用辊筒印花机生产的产量,仍不失为整个印染行业花布产量之冠。所以,如何使用除浆刮刀和除绒毛刮刀,对提高印花产品质量,改善花纹印制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我们根据自己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辊筒印花机刮刀如何正确装拆、挫磨、选用,谈一点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一、装拆刀方法 辊筒印花机用刮刀,不外乎蓝钢刀、不锈钢刀、白钢刀、铜刀四种。通常情况下,这四种刀片装拆的方法是:首先,把刀面搁在刀架上,先将中间螺丝松动,然后依次把两  相似文献   

9.
1785年,英格兰人J.Bell发明了辊筒印花机,为机器印花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织物印花史上展开了新的一页。1948年,瑞士Buser公司为了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印花生产的需要,生产全自动平板网印机,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使全自动平板网印机日臻完善。1963年,荷兰Stork公司结合辊筒印花机的高速和全自动平板网印机印制色泽浓艳的优点,首创卧式圆网印花机。它被公认为介于辊筒印花和平网印花之间,在印花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和发展的印花机,尤其是近几年来,阔幅织物、化纤织物和弹  相似文献   

10.
辊筒印花的印花铜辊(习称花筒)在雕刻完成后都要经过镀铬处理,使增加表面硬度以利印花机生产,但在重新雕刻新花样或修理花筒时,又必须先将铬层剥除,因此花筒剥铬也就成为印花的生产的工序之一。本文  相似文献   

11.
根据加工对象的不同,针织物印花可分为光坯布印花和衣片印花。光坯布印花设备可选用滚筒印花机,布动平网印花机和圆筒筛网印花机。滚筒印花机一般用来印制筒径在762mm以下的纬编圆筒光坯布的单色花型。布动平网印花机适合于筒径在864mm以下的纬编开幅光坯布的多色花型。圆筒筛网印花机因其张力小,故适合于多种纤维织物的印花。成衣印花采用手工筛网印花法。  相似文献   

12.
吴培莲 《丝绸》2000,(C00):83-86
纬编布与机织布收缩不一样,在印花时网目数一般机织布小,色浆比一般机织物薄,印制中要保证缩水率控制在5%以内。纬编布印花,滚筒印花机和平、圆网印花机都能印制、适合于涂料、活性、涂料防活性等印花工艺。  相似文献   

13.
圆网印花的绝大部分印花疵病是在圆网印花机上直接产生的,现将经常遇到的印花疡病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归纳于下: (一)刀线(宽条状) 圆网印花刮刀所产生的刀线是印花刮刀在圆网内直接挤压色浆时,由于刮刀上有小缺口或粘附有垃圾杂质,当圆网旋转时就会产生刮色不匀,造成本身花回深浅条状刀线,但它不会影响其他花回的色泽,这是与辊筒印花时产生刀线的不同之处。从目前生产情况来分析,刀线的疵病在次布中占有的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陈海相 《丝绸》1992,(1):55-55
纺织品喷射印花是非接触性印花过程,这是一项无压力施加于织物上的印花新技术。即印花机械不与底布接触,印花色浆以细流微滴的形式被喷射到织物表面上。这种印花设备不需要筛网或辊筒。各种纺织品材料包括服装织物、装饰织物、床单等,都可采用这种喷射印花法。喷射印花技术的样版制作、花纹图案设计、色浆配制等都可完全由计算机控制。  相似文献   

15.
《印染》1975,(3)
织物印花,首先必须根据花样制作筛网(或印花辊筒),配制印花色浆,然后经过印花、烘燥、固色(汽蒸、热溶等)等较多的工序,才能获得花布。 用剩的印花色浆和洗涤污水带来了公害问题,目前虽已提出了转移印花、涂料印花等新技术,但还不能完全省掉制作筛网和花筒的一套手续。  相似文献   

16.
DFPP-104醚化植物胶(以下简称104植物胶)是由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研制、温州三溪化工厂生产的新型印花糊料。我厂印花车间对104植物胶进行了应用性能试验,作冰染料印花原糊在纯棉织物上印花,进行了批量生产,共生产纯棉印花布60余万米。织物手感柔软、色浆渗透性好、大块面印制均匀、线条光洁、花纹轮廓清晰。在印制过程中无粘刀口和嵌花筒等现象,作冰染料印花浆其给色量与合成龙胶浆相似,但制浆操作简单、时间短、原糊和色浆稳定性好,深受制糊、调色、印花操作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荷兰斯托克FP-Ⅱ型泡沫印花系统。该系统由电脑控制,能自动完成各项操作程序,即使在印花机变速过程中,它也能自动校正各个参数以确保泡沫发生器产生的泡沫色浆量与印制在织物上的泡沫色浆量保持一致,从而得到均匀的色泽。该系统用于织物涂料印花可节省印花色浆55%,降低印花成本38%,织物手感柔软。通过试验,我们提出了涂料泡沫印花的三个标准参考处方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丝绸》1975,(11)
织物印花,首先必须根据花样制作筛网(或印花辊筒),配制印花色浆,然后经过印花、烘燥、固色(汽蒸、热溶等)等较多的工序,才能获得花布。残浆和污水带来了公害问题。目前虽已提出了转移印花、涂料印花等新技术,但还不能完全省掉制作筛网和花筒的一套手续。电子照相(外文名称为Zerography或Xerography又称干印术,不用油墨,而用  相似文献   

19.
158印花粘合(Print bonding)印花粘合的固结方法,是利用花纹辊筒或园网印花滚筒在纤网上压印分散的花纹时施加粘合剂或色浆而达到纤网固结目的的工艺.……  相似文献   

20.
纺织织物涂料三原色叠印印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长明 《印染助剂》1994,11(3):29-31
主要介绍利用自行研制成功的三原色叠印颜料和色浆的使用原理及特点,通过在工业生产中的辊筒印花、圆网印花及平板印花等工艺上的应用,成功地将以三原色基乙为主的印花色浆印制出15种套色以上的印花织物,且印花织物具有色彩鲜艳,立体感强,逼真的效果。其耐洗牢度,耐摩擦牢度,耐刷洗牢度及耐熨烫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为我国纺印行业提供了一条新的印花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