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平荷载下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某大型码头桩基工程的现场试验结合数值分析研究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大直径嵌岩钢管混凝土桩的工作机理。根据桩身变形、内力和地基抗力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大直径嵌岩桩的水平承载特性、桩岩共同作用性状及套箱填砂对深水嵌岩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并考虑桩岩(土)界面在受力后滑动脱开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一步探讨了大直径嵌岩桩的合理嵌岩深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四川建材》2017,(1):133-134
高桩码头嵌岩桩一般适合在基岩埋设深度比较浅的环境中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因孔偏斜而产生卡钻的情况。本文以长江某高桩码头工程为例,对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从施工栈桥的搭设、牛腿焊接、搭设钻孔平台的施工措施对高桩码头嵌岩桩桩基施工平台的施工措施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直桩钻孔施工、斜孔桩钻进施工以及水下混凝土浇筑等几个方面对嵌岩桩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深长嵌岩桩承载力特征,通过自平衡试验方法,对贵州某工程3根深长嵌岩桩进行桩基静载试验,从荷载-沉降曲线、荷载传递规律及实测结果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深长嵌岩桩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其主要表现为端承摩擦桩,桩基设计时充分考虑桩侧摩阻力发挥情况可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4.
嵌岩桩承载性状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Duncan非线性弹性E -B模型对嵌岩桩垂直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指出嵌岩桩确实存在着深度效应 ,当嵌岩达到一定深度后 ,继续增加嵌岩深度 ,对桩的承载能力的提高已不明显 ,甚至无助于承载能力的提高。并得出了嵌岩桩垂直承载力与基岩强度成指数关系的结论 ,强调桩底沉渣不仅增加嵌岩桩的平均侧阻力和桩身沉降 ,而且将显著提高桩侧岩层的局部应力。文中结论可为桩基工程的科研、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嵌岩桩现场静荷载试验为背景,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这一平台,利用有限元极限分析法中的荷载增量法,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的嵌岩桩破坏模式。由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可看出,当桩身承载力比基岩承载力低时,破坏一般发生在桩体;当桩身承载力比基岩承载力高时,破坏多发生在桩底基岩及桩与周围岩土界面上;当基岩中存在结构面时,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破坏多发生在桩周基岩与软弱结构面上。基岩中倾斜的软弱结构面对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建立无结构面情况下嵌岩桩桩基模型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无结构面情况下的嵌岩桩桩基承载力是有结构面的嵌岩桩桩基承载力的4倍,当软弱结构面与嵌岩桩的距离较近时,嵌岩桩的承载力会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码头建设过程中,由于山区场地条件的限制,大直径深嵌岩短桩在工程中得到了使用,但是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相应的原位试验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采用对顶法对重庆码头大直径深嵌岩短桩的水平承载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包括桩顶的荷载-位移曲线、水平位移分布规律以及桩身弯矩及剪力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深嵌岩短桩水平荷载与位移关系基本呈直线分布,增加桩长对改善其水平受力性能较为有利;从桩土的侧向变形来看,变形主要发生在上部填土处,表层处土体的密实度及桩径大小对侧向变形影响较大;从桩身的内力分布来看,桩身弯矩在距离地表6 m处最大,最大剪力主要分布在地表附近。  相似文献   

7.
介绍在深圳港盐田港区三期码头工程进行的桩基嵌岩锚杆受力特性现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桩基嵌岩锚杆工程的设计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嵌岩桩的荷载传递及沉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南京市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用双曲线传递函数对桩基的荷载-沉降曲线进行了较好的拟合,文中的方法可应用于条件相似的嵌岩桩。  相似文献   

9.
倾斜基岩上嵌岩桩稳定性近似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直径嵌岩桩的荷载传递特点,对影响嵌岩桩稳定性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倾斜基岩上嵌岩桩稳定性与嵌岩深度,岩岩直径及其围岩的力学性质有关,并提出一个简化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嵌岩桩是指桩身一部分或全部埋设于岩石的桩基础。随着岸线深度开发,码头工程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呈多样性发展。嵌岩灌注桩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沉降量小且均匀的特点,能够承受垂直大负荷、水平荷载和抗上拔力大的作用,而且后期维护简单,成本较低,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平面碟状布置的高桩墩式梁板结构码头较多采用此类形式的桩基础。本文结合具体的码头工程,对嵌岩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行地震波法探测既有桩基长度的现场实施问题,依托某市政桥梁工程开展了桩基原位测试试验,着重研究桩顶激振方式、桩端嵌岩条件与上部结构等因素对平行地震波法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桩基顶面自由时,竖敲和横敲获得的地震波波形总体一致,初至波振幅衰减程度随桩 孔测试间距增加而增大;测试孔距离桩基越远,初至波到达时间拟合直线形态受地层不均匀性影响越显著;桩端嵌入完整基岩导致桩身段波速与桩底持力层波速相差不大,难以通过拟合直线法确定桩底埋深,但结合地质情况和施工工艺可初步判断桩端是否进入岩层及桩底与基岩粘结质量;对于上部结构已建成的桥梁桩基,采用不同角度横敲墩柱侧面,产生的初至横波传递衰减较快,利用辅助装置斜敲墩柱侧面可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成分,显著改善平行地震波法测试信号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结合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实例,从预制桩沉桩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混凝土预制桩静压沉桩断裂破坏或达不到设计标高与采用锤击沉桩成功的原因,并对此类地质条件下预制桩的设计和沉桩提出建议,供类似地质同类桩的设计与施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志聪 《工业建筑》2003,33(8):73-74,4
通过对某大楼PHC管桩工程的概况和施工情况进行分析 ,从地质、施工、勘察设计和桩身等方面入手 ,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阐明了PHC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断桩原因  相似文献   

14.
针对横向荷载作用下“前板桩、后方桩”高桩承台结构,运用有限元法建立三维空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总结出土抗力系数、入土桩长和桩径等因素的变化对桩顶位移、桩身弯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增大桩截面面积,提高桩基抗弯刚度能减小桩的水平位移,特别是适当提高后排方桩的抗弯刚度,效果将更为明显,这是由于其能使前后排桩的弯矩分配更趋于合理化与均匀化.  相似文献   

15.
桩基础是桩和岩土的有机结合体,不同的地质分布、岩土特性决定不同桩基类型,文中通过一实例工程桩基静载检测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静压方桩在可塑粘性土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Y形沉管灌注桩是根据国外先进的Y形桩设计理念结合国内传统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沉管灌注桩。结合Y形沉管灌注桩在某高速公路桥头软基加固中的应用,根据理论计算和现场静载试验,得出同等截面积的Y形桩比圆形桩的侧表面积增加了50%左右,证明Y形沉管灌注桩侧摩阻力可以显著提高,从而在等工程量的前提下可以大幅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根据其工作机制分析,表明Y形桩是一种以摩擦为主的摩擦桩或端承摩擦桩。通过现场监测,对Y形沉管灌注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表面沉降、土体侧向变形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桥头软基加固效果;监测资料和现场静载试验表明,Y形沉管灌注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特性好、可显著减小地基的沉降量、路基工后沉降小的特点。根据技术经济比较,表明Y形沉管灌注桩比其他复合地基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具有施工质量可靠、加固效果显著、经济合理的特点,可以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管桩工程在典型地质施工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于目前在典型地质条件下施工的管桩工程出现很多质量事故,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阐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管桩工程的施工工艺,从而对管桩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灌注桩以其施工工艺简单、桩位布置灵活及经济高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在江坪河水电站工程中,引水系统进水口采用抗滑型灌注桩、厂房安装场采用承载型灌注桩、瓦屋台采用锚固型灌注桩。详细介绍了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不同形式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边坡抗滑、地基承载不足等技术难题,保证了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斜桩与全直桩高桩码头结构受强地震作用的损伤特点,以一典型钢管高桩码头为研究对象,并以同一建设场地为背景,在相同服役条件及地质条件下,分别建立斜桩与全直桩高桩码头结构的有限元解析模型,进行结构体系的数值模拟仿真。通过桩体截面弯矩-轴力关系曲线,分析了全直桩码头、斜桩码头两种不同结构形式受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损伤特点,为高桩码头结构的设计与选型提供合理的依据和参照。研究结果表明,在斜桩结构的内力中,斜桩的轴力起主要支配作用,可有效分担地震的作用力,在输入地震动为350 gal时,考虑到结构的水平位移满足设计要求等因素,斜桩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要稍优于直桩结构,在输入地震动为1 000 gal时,两种结构均发生了塑性破坏,通过塑性损伤开展以及对于地震能量的吸收与耗散的对比分析,得到全直桩结构具有优于斜桩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