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各种原因,并且在分析某食堂屋面井字梁开裂的基础上,概述了由于温差导致梁体收缩变形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裂缝产生后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楼板裂缝已成为一种质量通病,不同结构楼板的裂缝形态、开裂原因及产生机理也不一样。论文从裂缝检测程序、裂缝检测内容及采用的检测方法等探讨如何对混凝土楼板的裂缝进行检测。总结了楼板常见裂缝的形态、分布位置,并对裂缝产生的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为承载受力、变形及施工质量导致。文中以实际工程某楼板裂缝为例,首先对楼板裂缝进行检测,根据裂缝形态初步判断裂缝成因;其次对楼板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及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对楼板进行温度收缩变形机理分析,综合判断得出裂缝产生的原因,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混合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但温度变化、千缩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易导致房屋出现裂缝,同时房屋附近施工导致的机械振动及开挖也逐渐成为影响房屋裂缝开展的原因之一。分析房屋产生裂缝的原因,需根据裂缝的位置、形态、房屋的使用现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1收缩裂缝的原因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重力式挡墙墙身变形特征和墙体裂缝走向及分布等特征的分析,并结合挡墙稳定性分析的结论和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的成果,深入分析了挡墙变形、开裂的成因;得出了第三阶挡墙墙底基础设置方式是导致挡墙变形和产生环状水平裂缝的主要原因,未充分考虑环向受荷是产生墙身竖向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地下厂房岩锚梁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针对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岩锚梁与围岩结合部位的纵向裂缝,结合地质资料、监测成果和施工过程,对岩锚梁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认为裂缝形成的时间在2006年10月底至11月初,即地下厂房进行第Ⅴ层开挖施工期间;裂缝段围岩的差异变形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导致围岩差异变形的地质原因是存在岩脉断层,施工原因是支护措施不能有效地节制围岩变形.因此,考虑岩体的非连续性,加强施工期地质工作,及时预测侧墙可能出现的差异变形,并采取有力的支护措施对确保岩锚梁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破坏最初的表现就是出现裂缝和产生变形,因此对出现裂缝或变形的建筑物进行安全分析,查找裂缝产生的原因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超 《江西建材》2014,(21):116-116
砖混结构工程在我国现有民用建筑中广泛使用,其作为建筑的主要围护结构或承重结构在施工中常伴随着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更是存在安全隐患。本文从变形裂缝的形态开始介绍,简要分析了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砖混结果变形裂缝的检测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宏 《山西建筑》2007,33(17):82-83
通过裂缝和变形的检测分析,确定了结构裂缝和变形产生的原因,评估了裂缝和变形对结构的危害程度,提出了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楼面裂缝与变形荷载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结构上的荷载作用和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结合一工程事故 ,分析了温度、收缩和徐变等变形荷载作用产生裂缝的机理。根据工程实际计算了变形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其结果与工程事故的情形一致。最后提出工程实践中进行裂缝控制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A life-cycle inventory model for the office buildings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s, steel and concrete, are inter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el-framed building is superior to the concrete-framed building on the following two indexes, the life-cycl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of building materials. It is found that the life-cycl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per area in the steel-framed building is 24.9% as that in the concrete-framed building, whereas, on use phas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of steel-framed building are both larger than those of concrete-framed building. As a result,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are achieved by the concrete-framed building compared with the steel-framed building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building. The present study also provides a good method of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s based on a whole life cycle.  相似文献   

12.
张良  石邢 《华中建筑》2013,(12):36-40
目前对住宅节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体层面,倒如对围护结构热工物理性能展开研究通过对住宅单体进行充分的节能设计,显然可以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但在另一方面,住宅单体几乎总是位于特定的住区建筑群之中,而住区的微环境会对其中的住宅单体能耗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除在单体层面研究住宅节能外,还需要在群体层面研究住区节能。该文运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住区能耗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建筑密度、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和景观对住区能耗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A new framework is presented to facilitate better incorporation of building fire safety performance options into the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Based on the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and key design decisions undertaken at each phase, a knowledge set is developed to aid building designers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effects of design decisions on building fire performance. This also minimizes potential competing objectives in later design phases by sharing necessary concerns in advance. Drawing on the knowledge set, a conceptual building fire safety evaluation tool illustrates how primary building designers and fire safety engineers can quantitatively assess fire safety performance for different solutions. It is shown how building fire safety performance attributes can be arranged by building design phase, how various scenarios can be explored, and how appropriately balanced building design and fire safety design solutions can be identified at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建筑表皮在建筑造型中的视觉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希文 《工业建筑》2004,34(10):27-29
对建筑表皮的研究不应局限在二维的层次上 ,而是关注透过建筑的表皮所表达整体的建筑形态 ,更加注重对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研究 ,探索建筑表皮在建筑造型及建筑美学上的视觉印象  相似文献   

15.
风驱雨(Wind-Driven Rain,简称WDR)是建筑外立面最主要的水分来源,为外墙材料耐久性能及建筑温湿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WDR分布特性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体建筑布局,考虑群体布局条件下建筑立面WDR分布以及受布局扰动影响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的WDR数值模拟方法,在验证方法对两建筑串列布局下较复杂WDR场具有较好模拟适用性的前提下,针对两建筑串列布局方式,考虑施扰建筑高度(h)及间距(d)变化,模拟不同工况下受扰建筑迎风面WDR分布,通过与单体布局情况进行比较,重点分析受扰建筑迎面风WDR分布特点及局部区域WDR变化规律,获取该布局变化时气动干扰对受扰建筑迎风面WDR分布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受扰建筑迎风面WDR分布受施扰建筑高度变化影响较大,受间距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局部区域干扰因子更能有效反映受扰建筑立面WDR分布的气动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防恐建筑结构抗爆防护分类设防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尚未制订建筑结构抗爆防护设防标准,制约建筑结构抗爆设计工程应用的现状,研究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结构抗爆防护分类设防标准。对已发生典型爆炸袭击事件的规模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建筑结构的抗爆设防烈度;总结爆炸作用下建筑结构破坏特点,确定了建筑结构抗爆防护目标;基于抗爆设防烈度和抗爆防护目标,提出了建筑结构的抗爆防护等级。将建筑结构进行类别划分,确定了不同类别建筑结构的抗爆重要性等级;考虑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建筑结构的爆炸易损性等级;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建筑结构的爆炸风险等级。依据抗爆防护等级和爆炸风险等级,建立了建筑结构的抗爆设防标准。基于建筑结构抗爆重要性等级,提出了建筑结构的抗爆设防类别,进而建立了建筑结构的抗爆分类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17.
建筑体形系数对建筑节能增量成本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社会普遍反映建筑节能成本过高的问题,结合低层、多层、高层建筑的典型设计案例,探讨了建筑体形系数对建筑节能增量成本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筑体形系数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建筑物物化能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入手,分析了建筑物物化能与建筑物运行能耗之间的关系,并就建筑物物化能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建筑物物化能所占比例过高、能效过低,指出降低建筑物物化能能耗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双幕墙长矩形建筑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节能、生态为理念的双幕墙围护体系已逐步应用于高层办公建筑中。由于双幕墙之间存在通风廊道,因此对于双幕墙建筑有三个受风表面,即外层幕墙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内幕墙的外表面,这使得风载取值变得复杂,目前也无规范可依。本文通过对杭州市某双幕墙办公楼的风洞试验研究,探讨了双幕墙建筑内、外层幕墙的风载取值问题;研究了门厅大跨挑篷风压分布特征,当风从侧面吹向挑篷时,挑篷上、下表面风载与普通屋盖挑篷相同,而当风从正面吹向挑篷时,挑篷上表面出现正风压,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文中针对该建筑物长宽比较大的特点,比较了大长宽比矩形建筑风载体型系数与规范给出的正方形建筑风载体型系数:当风沿建筑物长向流动时,采用规范给出的正方形建筑风载体型系数是可行的,当风沿建筑物进深方向流动时,其两侧及背风面的负压比正方形的大。  相似文献   

20.
规范型建筑能耗模型是一种基于国际能耗规范对建筑能耗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的方法。相比于详细建筑模型软件(如Energy Plus),规范型建筑能耗模型具有建模快、速度快等优势。基于规范型建筑能耗模型,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某办公楼的能耗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节能方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规范型建筑能耗模型对于我国办公楼的能耗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