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vs.城市     
<正>所谓共建城市,是想探讨城市和建筑是怎样的关系。到底是城市塑造建筑,还是建筑塑造城市?在香港,城市形态、空间系统、人道系统、基建系统都很成熟,我们做建筑的时候,应该问这个城市本身,它希望这个建筑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的一种模式?我举两个例子,首先是1999年在上环的一个塔楼建筑。在这种高密度的成熟城区里面做塔楼,我们首先要考虑到采光、通风、朝向等。基地位于南北两条街中间,一条南面,一条北面,两条街有25m的高差,属于住宅和商业的混合区域。所以建筑就有一个使命—改善住宅区和商业区的连接。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城市怎样去引导  相似文献   

2.
<正>大胆预测,2019年是物业管理行业的城市服务元年,城市服务将引领一场比社区服务更为深远的治理革命。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效率、降低城市公共设施的运维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共建城市服务生态价值链?是当前值得行业思考的问题。本刊特别关  相似文献   

3.
城市可以有通衢、有窄巷、有老街、有新厦,当然也可以有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其实是个好东西,有问题的是城市综合体一点点蚕食侵吞城市其他业态的领地,成为唯一的一种城市商业地产业态。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被综合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设计城市呢?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里不是有总图、有详细规划还有修建性详细规划吗?也有人问城市那么大,怎么设计呢?在我们的城市规划里,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前一任  相似文献   

5.
探讨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现代化社会的一种标志.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与核心,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大力发展,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象征.可以这样说,一个城市若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就会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中被淘汰.本文基于在城市规划中凸显城市文化底蕴的意义,探讨了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的措施,使得我国的城市更有地方文化气息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创新或衰落的源泉么? 城市生活方式是文明的一种表现吗?环境是社会关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吗?人们很可能从有关城市问题最寻常的阐述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高层住宅让人疏远,城市中心富有生气,绿色空间使人放松,大城市充满了默默无闻的人,邻里营造了识别性,贫民窟制造了犯罪,新城创造了社会安定,等等.  相似文献   

7.
一、城市环境中的素材 城镇和城市(Town And City)都表明具有都市生活场所的含义,可理解为用人工条件支配或控制自然条件的环境。人们已经感觉到这种环境非常之广泛,有些环境能给人以愉悦和享受,有些环境则让人窒息和困惑。国外有一种说法:就是城市是这样一种场所,具有市民权力的市民在这里过着一种文明的生活。然而笔者认为:城市应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明的硕果。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主管部门支持下,曰同济大字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以及双方共建的中美生态城市设计联合实验室主办的上海国际城市设计论坛——2015生态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将于2015年6月召开,集结中美及各国学者、专家、政府代表,共同探讨生态城市设计、韧性城市、健康城市等前沿理论,亦将对前期规划与后续实践运营之间的现实挑战予以深度讨论。本次研讨会聚焦正快速崛起的可持续及韧性城市研究领域——城市作为能源、资源、物质、水、多样物种及信息流动的系统设计。这一领域将城市看作一种类似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复杂形态,并基于这一视角提出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核心研究问题:如何以城市设计为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2015年4月15日,由深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的"城市在进化—共建城市"学术论坛于深圳万科前海企业公馆特区馆顺利举行。万科留仙洞项目所提供的新型集群设计理念是这次论坛诞生的契机。"集群设计理念"对现代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聚集大量优秀设计师的做法也在这个改革性的高速时代中陆续诞生,而万科留仙洞项目所提供的这种新型的集群设计理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像伦敦这样的城市?本文将亨利·勒菲弗(Henri Lefebvre)的思想与《不可知的城市》[1]中的实例结合,用以分析研究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如作为社会产物的空间、体现记忆中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建筑、社会特征(如性别、阶级、种族划分和性等)、对城市的切身经历、对资本社会和统治阶级特权的反抗以及所表达的建筑和艺术形式。伦敦这一城市所显示的是一个建造过程,包括博物馆、商业中心、纪念性建筑、酒吧、临时的艺术品和住宅等,以及其中各种各样的空间活动。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说对伦敦的理解不仅仅是包含一系列的有限的物质,而是还涉及一些不断进化的和可能的未知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