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王成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1):1-1
2015年7月13日,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新能源微电网代表了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是电网配售侧向社会主体放开的一种具体方式,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可为新能源创造巨大发展空间。同日,国家能源局印发《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应大幅提升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能力,有序建设主动配电网、 相似文献
3.
张勇军陈泽兴蔡泽祥李立浧宋伟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9):1-7
"互联网+"技术正逐渐渗透能源行业,并推动智能电网与能源网深度融合。从多耦合能量流的随机动态特性、广域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能量-信息流的互作用特性3个方面分析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背景下,能源互联网所构建的新一代信息能源系统(CES)的形态特征;并以CES建模、系统分析方法、控制方法 3个核心技术为对象,概述CES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概况,进而提出相关核心技术在新一代CES中的发展挑战。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能源革命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手段,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多能源互补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特征,开展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关研究对我国的能源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资源量化表征与需求预测、多能流建模、系统集成与规划、运行优化与主动能量调控、以及能源系统综合评价等5个方面对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未来基础及应用研究和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1):75-75
我国大气污染以细颗粒物为首,其浓度比发达国家高数倍,对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是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大需求。细颗粒物来源复杂,其一次源主要包括固定燃烧源和移动燃烧源等。从源头控制细颗粒物排放是解决我国细颗粒物污染的根本途径。燃烧源的细颗粒物排放控制包括"控制燃烧过程细颗粒物的形成"以及"排放过程细颗粒物脱除"两种途径,涉及到燃烧学、多相流、静电学、表面物理化学、大气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9.
实现“双碳”目标,需构建安全、低碳/零碳、高效、灵活的新一代电力/能源系统。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燃煤发电具备调节能力,然而新形势下,其调节速度、深度均不能满足高灵活性需求;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大规模储能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为实现高效清洁燃煤发电以及大比例吸纳新能源,亟需加大对高效高灵活性发电技术的探索,实现电能的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0.
严俊杰刘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6):2079-2079
热能动力系统是将热力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热功转化的工艺系统,是目前能源转化与利用的主要载体。在热能动力系统中,各种能源先被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输出。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一次能源消费将由化石能源为主向低碳、零碳、化石能源互补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能源转化模式与用能形态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姚一鸣李春燕邵常政唐瞻文汤佶元 《电网技术》2022,(12):4966-4981
配水系统可通过水泵等元件的调节实现用电调度与控制,具有消纳可再生能源、助力“双碳”目标的巨大潜力。海水淡化厂和废水处理厂是配水系统中淡水的重要来源,耗电量巨大,然而现阶段鲜有考虑二者用电量控制的相关研究,通过淡水生产过程的调节对负荷曲线进行优化亦是研究空白。鉴于此,该文对计及淡水生产过程调控的电-水综合系统协同优化运行进行研究。对影响淡水生产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从中辨识出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云变换理论实现淡水生产用电功率从微分、积分模型到代数模型的转化,解决“维数灾”难题。建立电-水综合系统协同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并设计双层分布式算法高效求解该模型。提出两阶段电-水综合系统协同优化策略,以保证所得优化方案满足淡水生产的物理过程约束。算例分析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量,保证求解精度的同时大大缩短优化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南方电网技术》编辑部 《南方电网技术》2019,(3):I0001-I0001
《南方电网技术》是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主管,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电力技术类科技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电力系统的科研、规划、设计、工程、生产运行、设备和系统维护等方面的成果、经验和动态,尤其是科研创新方面的论文。设有特约专稿、高压直流输电、高电压与绝缘、系统分析与运行、控制与保护、调度与通信、输变电技术、电力技术经济、智能电网、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低碳电力等栏目。热烈欢迎国内外的电力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4):1014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涉及众多行业和技术的变革,是跨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系统工程。作为其核心的学科领域,能源互联网对电工学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是电工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储能、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直流输电、电工新材料、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领域产生重大突破,使电工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的能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2):502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涉及众多行业和技术的变革,是跨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系统工程。作为其核心的学科领域,能源互联网对电工学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是电工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储能、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直流输电、电工新材料、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领域产生重大突破,使电工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的能源发展、产业变革、环境变化应对、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紧密结合,也使电工学科可以顺利迎接国际第三次工业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0)
正能源互联网是能源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涉及众多行业和技术的变革,是跨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系统工程。作为其核心的学科领域,能源互联网对电工学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是电工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储能、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直流输电、电工新材料、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领域产生重大突破,使电工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的能源发展、产业变革、环境变化应对、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紧密结合,也使电工学科可以顺利迎接国际第三次工业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28)
正能源互联网是能源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涉及众多行业和技术的变革,是跨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系统工程。作为其核心的学科领域,能源互联网对电工学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是电工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储能、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直流输电、电工新材料、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领域产生重大突破,使电工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的能源发展、产业变革、环境变化应对、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紧密结合,也使电工学科可以顺利迎接国际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我国能源革命的 相似文献
19.
20.
发展分布式发电对于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能源生产和转化方式变革、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新能源、完成非化石能源的发展目标有重大意义,要健全完善支持分布式发电的政策体系,助推分布式发电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