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燕群 《山西建筑》2005,31(13):27-28
结合湖南省永州市城市设计的实践,从城市设计的总体布局、环境、空间、景观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的整体效应,从而突出多样化的城市景观特色,创造一个新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
徐坚  丁宏青 《中国园林》2003,19(12):33-36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通过视觉空间和绿色空间的机理再现,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映。为创造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石林城市风貌景观规划设计,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杨毅  许迎新 《华中建筑》2002,20(3):58-62,67
城市广场是城市构成的重要因素。研究城市广场与公共空间的现状,使之满足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原有人工环境,自然地理一半,并能成为城市中积极活跃,优美而充满活力的空间环境景观。该文从广场空间的多样化与中心化,环境与景观等方面,介绍了顺德市德胜新区中心广场设计构思,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个性的城市广场景观。  相似文献   

4.
刘洁  刘军 《四川建筑》2004,24(3):8-10
对多维景观在城市空间景观形态和城市视觉环境方面进行研究,力求通过合理的组织城市空间视觉环境,创造出城市人群视线形式的城市景观,让人们可以随时感触到城市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5.
城市街口开放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翠萍  钟珂 《华中建筑》2001,19(4):63-64
基于对城市 建筑与环境和谐度的考虑,该文借助城市气候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街口开放空的景观及交通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街口开放空间的生态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世界建筑》2003,(3):16-17
随着环境意识的逐渐加强以及人们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的提高,景观已经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比如“观景豪宅”、“公园式学校”、“花园城市”等广告语不时跃入眼帘,这也说明关注景观的不仅是市民,而且开发商、城市政府等都在重视环境和景观品质,纷纷邀请景观设计师进行专项规划设计。于是,景观设计也成为景观师、建筑师、规划师和艺术创造人关注的重点。在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之际,景观的塑造要应对各种挑战,如:如何保护好各种生态资源,如何充分发挥城市景观的作用,如何提供足够的公共活动设施,…  相似文献   

7.
付杰 《山西建筑》2006,32(24):5-6
介绍了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小品的范围,分析了广场环境小品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运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提高我国城市广场设计中的文化品位,创造出更多景观优美、充满人性化的、宜人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4,(1)
每一现代城市都有数量庞大的空地,以城市设计的基本观点——"城市主义"的概念为中心,关注城市景观公共环境的空间构成,而不仅仅是对景观环境中的单体建筑进行"总体设计"。这种研究方向提倡从失去景观中去理解具象的空间构成。长期以来,影响城市环境的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的主要责任是迎接一种新的挑战——设计城市中已经被破坏,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被盲目的文化、混乱的景观格局、日益丧失的人文资源而畸形的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在片面的理解、简单的模仿中已荒芜。因此,首当其中的就是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再发掘,以期为我国城市景观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顾原 《新建筑》1993,(4):33-36
建筑设计必须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建筑师必须先从城市大环境入手,分析建筑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其布局、高度及体型、使建筑与环境的组合达到最佳。本文分析一具体设计在具体环境中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毅 《华中建筑》1996,14(3):38-41
该文介绍了宜昌鑫成广场D座设计构思,阐述了在设计过程中,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空间及建筑与人的相互关系及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了中国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在新千年的发展特点和动向后认为,中国城市设计除了吸收国际间城市设计的成功经验外,已经发展为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设计专业内涵和社会实践方式,这就是城市设计与法定城市规划体系的多层次、多向度和多方式的结合和融贯基于新千年中国城市设计实践发展和实际案例,论文凝炼出当下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四大趋势:概念性城市设计、基于明确的未来城市结构调整和完善目标的城市设计、城镇历史遗产保护和社区活力营造、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最后指出:城市设计既不简单是城市规划一部分,也不是扩大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致力于营造"精致、雅致、宜居、乐居"的城市;城市设计致力于构建历史、今天和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环境同时,城市设计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城市特色空间和形态营造,让城市环境有自下而上的成长机会;注重人的感知和体验、创造具有宜人尺度的优雅场所环境;以后还应关注"平凡建筑"与"伟岸建筑"、大众共享的"日常生活空间"与表达集体意志的"宏大叙事场景"的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科学学科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顾朝林 《规划师》2005,21(2):5-7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市科学的学科构成将以中国城市化理论框架为基础,以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又化与城市史,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城市生态与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巴黎的城市结构、城市肌理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关系,并介绍了两种经典的城市设计的发展方法在城市中的运用。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城市街道、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得到有效的整合。最后阐述了在旧城更新过程中保护和改造问题及滨水区城市设计和绿地规划等,对我国诸多城市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日本城市过去46年城市综合管廊开发、城市发展数据,揭示了日本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与城市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地价指数之间的内涵关系,得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发量与城市人口密度之间存在较强负相关性;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与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地价指数与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从本质上说明了城市发展对于城市综合管廊开发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利用城市综合管廊与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与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量化模型,该模型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开发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肌理的延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鸿志 《山西建筑》2010,36(20):17-19
研究了城市肌理的分裂与融合对城市形态及城市意象的影响,并从建筑排序、绿地、道路等肌理的组成要素方面深入探讨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如何避免城市肌理的分裂,提出在对旧城更新的规划中,应该充分考察原来的城市肌理,进而在新的规划中整合原有肌理,创造出新的城市肌理,使得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6.
李鹏飞 《华中建筑》2012,(8):155-158
将城市意象理论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相结合,从城市意象构成要素及其演进角度进行实践和探索,分析了城市意象理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上的关联性以及未来在时间一空间结构上发展的可能性,希望在城市特色延续和保护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郭玉琦 《山西建筑》2011,37(9):26+114-26,114
从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观点出发,通过对郑州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解读,进而打造郑州城市历史与未来、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窗口,以期展示郑州独有的城市精神气质和城市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数字城市规划和数字城市规划技术的概念入手,提出了数字城市规划的主要技术平台和集成方法,分析了不同技术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不同阶段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数字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数字城市规划技术在城市规划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空间句法理论释义城市空间,从非同传统的视角分析城市空间的内在逻辑。以城市空间网络为关注对象,通过考察城市内部空间组构来发现城市经济、社会构成,认为城市是作为“运动经济体”而存在,以此揭示城市形式与功能的潜在关联、城市自组织过程、城市深层次的空间结构及其中心性和文化表达。空间句法对城市空间的描述有机结合了人类活动与空间形态,这种空间理论的释义更接近对城市空间本质的探求。  相似文献   

20.
杨扬  周仿颐 《山西建筑》2012,38(26):26-27
借鉴城市触媒的理论与方法来进行城市特色空间塑造的研究,并以重庆市兴盛大道项目为例,从城市功能、城市文化、城市生态三方面分析城市触媒理论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并提出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从而给城市生活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