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所呈现的阶段性特点,选取英国、美国、日本的快速城镇化历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者的总体特征及产业、人口、布局、资源等多维度比较,探究三者的快速城镇化模式及其在某个维度上呈现的多样性和相关性。最后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总结对我国城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研究在分析框架、逻辑思路、技术方法等已日臻成熟,但研究视角较少涉及两个城市的比较研究。本文以广州和遵义为例,从城市定位、空间、交通、生态等方面进行对比,试图阐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在技术要点与规划思路考量中的异同,以期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同时亦拓宽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汤茂林 《规划师》2001,17(1):22-25
归纳、分析与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问题,指出了我国城市化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大学科技园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京津沪三地大学科技园的数量和质量、入驻企业数、在孵企业数、毕业企业数、孵化基金额、在孵企业从业人员数等有关指标的比较,梳理出了天津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不足,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宋敏 《建筑与文化》2016,(10):92-93
文章以生态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合肥城市案例,从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分析其在快速城市化时期,遭遇发展门槛的主要制约因素及产生原因,进而提出了"城乡融合"的对应机制,并进一步论述了该机制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青岛旧城老工业为例,研究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针对资源特点和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并探讨更加符合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概念、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将城中村问题作为城市化历程中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多视角的调查研究及深度解剖的基础上,提出对城中村较为全面的认识观,探讨与城中村有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总结作为先发展地区的深圳城中村的典型特征,为改造和整治城中村的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涛  廖远涛  肖荣波 《规划师》2009,25(8):89-95
广州、成都、遵义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社会经济差异性较大,经济发展方向及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应因地制宜,根据城市所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制定具有差异性的发展战略.即将进入快速工业化的城市,其战略思考可概括为"跨越成长,做大做优";而经历经济高哌速增长,工业化进入稳定期的城市,其战略思路可概况为"做强调谐".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计量、历史分期和事件分析等方法,建构比较研究框架,通过城市设计研究现象表征学科发展,并置于多维度的社会历史过程中加以考察,探究新世纪以来中美城市设计学科发展的特征、阶段及其与社会进程的关系,进而对我国的城市设计学科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研究揭示了两国在学科构成、内容重点和学术逻辑等方面的差异,并将成因归纳为外部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内部的学术文化和体制、内外之间学科与社会的关联等方面。未来我国城市设计学科发展在坚持经验的基础上还需面向新时代探索转型,需要深化主体意识、提升社会功能、创新学科体制、转变行动策略,以知识为核心开展创造、传播和协同,发挥城市设计更广泛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国内外三个典型社区中心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社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后抽取出两大方面关键性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在对典型社区中心空间模式的比较分析之后,最后重构出新的社区空间发展模式,以期为当前社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近郊用地极易被蚕食而呈现出与城市内部“同质化”的空间特征,城市近郊因其所处的特殊空间位置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城市化的“前沿”,承载着城市的未来,在已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中后期,对郊区用地的控制就变得异常重要。本文以广西南宁市外东环地区发展控制规划为例,提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近郊区统一规划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分担着不同的功能,而在这些不同的区域中,大型、标志性公共建筑及其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塑造方式会通过较为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城市经济文化建设、建筑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实力.一个可以代表区域形象的建筑,其设计应遵循该地区的发展定位要求,有利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本文通过对安徽广播电视中心和苏州“东方之门”建筑设计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龙灏  唐崭 《室内设计》2011,(5):47-52
山地城市由于其自然的山水骨架构筑了有别于平原城市的城市形态的客观物质基础,而地处中国大陆西南的重庆市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立体城市。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渝中半岛为典型样本,按发展的历史时间顺序论述了山地城市形态的演变和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分析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对山地城市未来的形态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国际城市空间研究在功能传统和统计传统两条脉络上的发展,以及新近研究主题的概念融合;基于空间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动向,检讨了我国城市空间研究的现状,并基于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背景和人口与土地资源约束条件,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位于城市边缘且相对稳定的大型公墓被不断蔓延的建成区所包围,不可避免地在“土地财政”和地产资本的压力下通过城市规划的方式进行迁移。文章以南京为例,梳理在城市形态快速演变周期内城市公墓迁移的现象和规律性特征并解析其背后的动因。在东方生死观念下,城市公墓曾经作为人为的固结线限定了城市的自由扩张,随后在城市发展的巨大压力下被瓦解,迁移后形成新的固结线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衡寒宵 《新建筑》2021,(1):22-26
回顾20世纪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得到广泛实践以来的城市研究和实践,可以发现其中关注到女性和安全的议题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60年代,以简·雅各布斯的研究和"预防犯罪的环境设计"为代表的理论表明了女性在城市安全问题中扮演的双重角色;70年代,采纳性别视角的城市研究和社会运动开始更多地从社会制度结构的角度反思建成环境中的性别...  相似文献   

17.
黎智辉  黄瑛 《规划师》2013,29(4):32-36
新型城镇化的人本主义内涵之一即是强调城镇化水平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半城市化"指已取得城市户籍的正式迁移人口在居住就业、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等层面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社会的状态。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实现与推进。研究选择一部分在南京城区内种菜的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与城市普通居民在居住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比较,以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周边居民对他们的认同情况来印证城市正式移民中"半城市化"状态的存在。从社会融合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借以测量他们的"市民化"程度,并指出经济收入水平与城市正式移民的"市民化"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城市空间的发展特征研究——以郑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随社会的发展而转型,研究现阶段中国城市的转型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以郑州为例指出城市转型主要表现在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的变化上。城市空间变革受政治、经济、社会、城市规划等多种动力因素影响。当前中国城市转型期的空间发展具有本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世界范围内已拥有较好公交体系的城市,借助统计分析工具,比较研究空间环境差异对交通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因素中,道路密度、车站密度、人均CBD距离,公交廊道面积占比、建成区密度、中心性程度对于公交出行比例有更强的影响力。相较于公交都市,中国城市呈现出建成区面积更大,但建成区密度更小;大容量交通长度更长,但车站密度和公交走廊面积占比更小;道路长度更长,但道路密度更小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国城市趋于蔓延扩张的事实,也反映了城市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布局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的特征,探讨建构起适合中国可持续宜居城市发展的TOD城市空间设计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20.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华中建筑》2010,28(11):130-132
从城市主体的群体化特征出发,提出根据群体的文化差异性为依据的城市区域划分和空间建构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文化区域的划分和特色空间建构的尝试,探讨以族群特色文化为主题的城市空间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