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高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薰衣草)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介绍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纤维、薰衣草纤维和长绒棉纤维的性能,根据纤维性能制定工艺流程及混纺方案。通过分析其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各工序的主要工艺要点,指出:纺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薰衣草)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纱,应根据纤维的不同特点,优化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在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尽量减少纤维损伤,在精梳工序重点控制棉结和落棉率,在粗纱工序保证条干均匀度,在并条工序采用3道并条保证混纺比,在细纱工序注重钢领、钢丝圈选配和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在络筒工序采取“低速度、小张力”工艺原则;该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面料透气性好、吸湿性好,抗菌环保,可根据皮肤表层温度变化进行温度调节。  相似文献   

2.
探讨改性涤纶混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针对高档针织面料用纱的质量要求,依据纤维特性,选用细特涤纶纤维、吸湿排汗双抗纤维、Cooldry纤维作为原料,并确定出恰当的混纺比;制定合理的纺纱工艺路线和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细纱采用赛络纺技术;优选关键纺纱器材型号,如针布、胶辊、钢丝圈,喂入喇叭口隔距等,并严格控制好各工序温湿度。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顺利生产出细特涤纶/吸湿排汗双抗纤维/Cooldry纤维40/30/30 14.8 tex针织纱,其质量指标达到产品开发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普梳棉针织纱减少棉结杂质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梳针织纱的质量要求,选择适合普梳针织纱要求的原棉,在纺纱各工序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清梳工序合理隔距和打手速度,加强开松和转移,充分梳理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和细纱工序合理工艺配置;加强各工序温湿度管理和设备状态管理,从而减少了普梳针织纱的棉结和杂质。  相似文献   

4.
Lyocell长绒棉山羊绒混纺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为了开发HLF Lyocell长绒棉及山羊绒混纺针织纱,介绍了HLF Lyocell、山羊绒的纤维特性,针对HLF Lyocell纤维回潮率差异大,比电阻高,在生产前加湿并存放,同时对山羊绒纤维进行抗静电处理和加湿存放.在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了HLF Lyocell与山羊绒在清梳联上混和成条的工艺路线.由于长绒棉纤维长度长、细度细,在清梳工序采用"轻定量、慢速度、大速比、多转移"的工艺原则;并条采取三道并合,确保纤维混和均匀,粗纱采用轻定量、大的粗纱捻系数、小的粗纱张力;细纱适当降低前罗拉速度,采用赛络纺纱.结果表明:提高了成纱质量,减少了成纱毛羽,成功的开发了HLF Lyocell长绒棉及山羊绒混纺针织纱.  相似文献   

5.
Tencel精梳棉珍珠纤维赛络纺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顺利开发Tencel精梳棉珍珠纤维赛络纺针织纱,针对纤维的不同性能,Tencel、珍珠纤维用短流程清梳联分别制条并严格控制相对湿度;而长绒棉在开清棉工序跳过RST型三刺辊开棉机并调整相关工艺;并条工序保证加压稳定;粗纱工序采用较大的捻系数和较小的张力;细纱工序采用赛络纺,钢丝圈偏重配置;络筒工序调整解捻管的进出位置及角度,确保捻接质量,最终使Tencel/CJ/珍珠纤维64/20/1613.7 tex赛络纺针织纱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为顺利开发Tencel/汉麻/羊毛/绢丝40/30/15/15 14.7 tex赛络针织纱,针对混纺组分纤维的主要特性,对原料的预处理、混纺比控制提出了解决方案,确定了各工序适宜的工艺参数配置,并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措施,最终成功纺制出Tencel汉麻羊毛绢丝混纺赛络针织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探讨棉与黑色芦荟改性粘胶混纺针织纱的生产工艺。阐述了芦荟改性粘胶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和流程,对比发现染色后纤维主体长度和强力均有所下降。通过优化纺纱工艺配置和优选纺专器材,采用环锭纺和赛络纺分别开发了棉/黑色芦荟改性粘胶70/30 14.8tex针织纱,并对成纱质量指标作了测试对比。认为:生产棉与黑色芦荟改性粘胶混纺针织纱,必须将精细化管理与工艺优化配置相结合,以保证半制品及成品的质量;赛络纺能有效提升棉与黑色芦荟改性粘胶针织纱的成纱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顺利生产Outlast腈纶混纺针织纱,分析了Outlast腈纶纤维的性能特点,并在纺纱过程中针对性地采取了工艺技术改进措施。通过纺纱前喷洒抗静电剂;清梳工序适当降低各打击梳理机件速度,放大梳理隔距;并条工序采用重加压、大隔距、轻定量工艺原则;粗纱工序选用较小的后区牵伸与较大的罗拉隔距;细纱工序在较大粗纱捻系数的基础上,采用较大的后区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低速度等工艺;各工序严格控制温湿度,结果成功纺制出棉/Outlast腈纶60/40 18.3 tex混纺针织纱,达到了较好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探讨精梳长绒棉/超细腈纶/eks 40/35/25 14.6 tex赛络纺针织纱的生产方法。介绍了长绒棉、超细腈纶和eks纤维的性能特点。根据三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和成纱质量要求,采用将超细腈纶与eks纤维原料混合纺制成预并条,再与精梳棉条进行三道混并条的混和方法,有效控制混纺比例;清棉工艺上,对细超腈纶和eks纤维纺纱采取"多松少打,多梳少落,低速度,大隔距"及防黏卷措施;梳棉工艺采取抬高给棉板,使用密封式小漏底,适当降低各部速度和放大锡林与盖板隔距等措施;并优化配置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等工序工艺参数;控制好各工序温湿度;顺利生产出精梳长绒棉/超细腈纶/eks纤维40/35/25 14.6 tex赛络纺针织用纱。认为: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可完成此产品的开发及满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纺制腈纶、莫代尔和柞蚕丝赛络集聚纺针织纱,分析3种原料性能特点,根据试纺各工序出现的问题,优化混合方式、工艺及流程、专件器材的使用;清花采用全流程,保证混合均匀;清梳降低打手速度,采用自由开松,减少短绒;合理设置牵伸倍数,减少毛羽和纱疵;同时做好隔离和清洁,确保腈纶、莫代尔和柞蚕丝赛络集聚纺针织纱的顺利生产。指出:调整品种混合方式,严控混纺比,合理隔离,优化工艺,可保证较高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经过改造的传统环锭棉纺细纱机上分别纺制了赛络纱、包芯纱、赛络包芯纱、赛络菲尔纱,测试了几种新型纱线及其织物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对于同样组分的纱线,运用赛络纺技术和包芯纱技术的纱线性能均较传统环锭纱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应用新型纱线进行不同搭配,织物的舒适性、保形性、耐磨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总结USTER QUANTUM 3型电子清纱器的设置、优化及使用体会。阐述了"纱体"、"密集区"的概念,介绍了USTER QUANTUM 3型电子清纱器电清曲线的设置和优化方法,并分析了纱体图上纱疵的分布状态、纱体形态和纱疵柱状图与纱线条干水平、所纺纤维平均长度、纤维整齐度、重量不匀率、不正常纱疵产生原因间的关系。指出:USTER QUANTUM 3型电子清纱器在设置和优化清纱参数时应沿纱体设置清纱曲线,同时控制十万米切疵数在40个左右。认为USTER QUANTUM 3型电子清纱器不仅可实现产品质量控制,还有利于发现条干、纱疵、异纤、捻接等异常锭子,可为设备检修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3.
探讨嵌入式纺纱技术在花式纱开发领域的应用。将嵌入式纺纱技术应用于花式纱品种开发领域。通过产品构思、模型设计并进行实际纺纱试验,开发出芯鞘结构纱、记忆花式纱、低扭矩纱、段彩纱等多种花式纱品种。认为,将嵌入纺基本原理与多种纺纱方法相结合,通过结构变形,改变长丝、短纤粗纱的材质以及在纱线中存在的形式,引入色彩元素等方法,可以使纱线呈现特殊的结构和外观效果并赋予其全新的功能与风格,开发出形式多样的新型花式纱品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两种紧密纱与环锭纱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徐红  单小红 《棉纺织技术》2004,32(10):12-15
将11.7tex纯棉精梳环锭纱、倚丽纱及卡摩纱进行了成纱毛羽、强伸性能的测试对比,分析了紧密纱与环锭纱存在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相对于环锭纱两种紧密纱长毛羽明显改善,络筒后毛羽增长率高;单纱断裂强度紧密纱较环锭纱提高,倚丽纱比卡摩纱高,两种紧密纱强度不匀率均好于环锭纱;断裂伸长、断裂功指标卡摩纱、倚丽纱均好于环锭纱。  相似文献   

15.
刘志祥 《棉纺织技术》1998,26(12):21-24
转杯纺筒子纱不同退绕方式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逆时针退绕严重恶化纱线条干。文中从转杯纱结构出发探讨了其产生机理,指出缠绕纤维是恶化条干的根本原因,由于缠绕纤维具有方向性,生产中采用偶数工序退绕有利于保持转杯纱原有条干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介绍TK930S型清纱器在ESPERO型络筒机上的使用经验。举例说明了TK930S型清纱器的工艺优化方法,对清纱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闪红灯、单锭不能取样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利用TK930S型清纱器的捻接统计功能和纱疵统计功能对成纱质量进行了在线监控。指出:只有从根本上减少纱疵的产生、提高管纱质量,才能达到较好的切疵效果,同时保证络筒机生产效率;充分运用清纱器的监控和分级功能,可以达到减少纱疵产生、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色纺纱工艺技术的创新途径。阐述了色纺纱生产特点与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色纺产业持续发展工艺技术的创新途径。指出:色纺纱具有环保性、时尚性、功能性、多组分等特点,但目前尚存在纱线强力低,混色不匀,色差、色档等质量问题以及生产效率低,原材料消耗大,用工多等弊端。认为:应通过向多纤混纺,多色彩方向开拓,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与装备,推广新型纺纱技术等创新途径,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节能降耗,减少用工,走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探讨A2纱疵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分析了棉纱短粗节纱疵的控制现状,找出A2纱疵产生的根源,并通过在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即制定合理的配棉工艺,对半制品、成品质量实施标准化控制等措施,最终使A2纱疵得到有效控制,布面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9.
超早熟短季棉纺制转杯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早熟短季棉纺制转杯纱的生产工艺。在相同的纺纱工艺条件下,纺制超早熟短季棉与细绒棉低捻转杯纱,对比了两种纱线的成纱质量指标。对超早熟短季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落白、成纱重量不匀、粗节、断头、接头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出:纺制超早熟短季棉转杯纱,应加强梳理、多除杂质以保证成纱质量;所纺转杯纱条干均匀度和强力较低,而加捻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特细号纱纺纱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采用新疆长绒棉纺制CJ 4.32 tex特细号纱,原棉配棉品级为1.33,纤维长度为37 mm.针对影响喷气织造效率和质量的原纱条干CV、单纱强力及单强CV等关键指标,运用系统工艺学原理,通过大量纺纱试验,在原料、工艺、设备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了特细号纱的顺利生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