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为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CO2驱自20世纪50年代,就在现场得到了应用,目前,此项技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应用已较成熟。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人们对温室效应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将CO2注入地层提高原油采收率,可以预测,此项技术在我国石油开采业中将会具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文章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明了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CO2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应用前景,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油田常规注水开发难度不断增加,应用注CO2气驱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注水困难等问题,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了注气方式及注气时机;分析了油藏地质参数对注CO2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更优;非均质性越强,开发效果越差;油藏渗透率越大、含油饱和度越高、原油粘度越低,注CO2驱油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概述CO2驱是一项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纯梁采油厂高89地区主力含油层系属低孔特低渗油藏,我们通过在高89地区开展试注试验,并根据注CO2驱油室内实验评价,进行了一系列CO2气驱采油工艺技术的研究与扩大试验。本文对高89地区注CO2驱先导实验中注CO2工艺管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总结;同时针对注CO2驱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这为下一步深入开展注CO2驱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前,混相/非混相CO2驱被认为是复杂油藏,特别是难采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使最终采收率提高10%-15%,但是这项技术的应用受到了CO2气源问题、腐蚀、安全和环境的因素的限制。层内自生CO2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制约因素,本文从层内生气机理出发,研制出2种生气体系配方,并通过室内高温高压反应和岩心实验,进行了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2种配方具有良好的生气、生热、升压及驱油效果,采收率可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田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常规方式下采收率低。CO2作为一种驱油剂,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具有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即CO2驱油技术在封存CO2,降低该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通过探讨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和应用现状,指出CO2在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介绍了国内吐哈、中原等多个油田注天然气采油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注天然气采油过程中遇到的气源不足、后期增油效果下降、沥青质沉积以及气窜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阐述了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原油田高温高盐特点,常规的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受到限制,为了探索适应于中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开展了CO2驱技术研究,通过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研究,确定目标区块可实现混相驱;进行了长岩心驱替实验,水气交替注入可大幅提高采收率(17.41%)。针对油藏特点,研究了注采过程中的防腐技术,筛选了H-20型缓蚀剂,研究出了专用CO2防气窜体系控制气体流度,优选了濮1-1井组进行现场试验,目前井组提高采收率5.5%,预测采收率将增加8.3个百分点,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中原油田提高采收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CO2驱提高采收率国内外发展应用情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叙述了利用CO2驱提高采收率的历史及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大庆、胜利、任丘、江苏等油田先后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实验。CO2驱开采一般是在不适合注蒸汽开采的油田进行。这类油田的油藏地质条件是:油层薄,或埋藏太深,或渗透率太低,或含油饱和度太低等。注CO2可有效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注空气到油藏以提高石油采收率是注气开发技术的应用新领域,注空气采油既可用于稠油油藏,又可用于轻质油和中等重度的油藏,它是一项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是全球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同时对CO_2提高采收率的原理进行了对比,也针对不同地层研究了CO_2筛选标准和适应性。最后,通过参照注CO_2提高采收率对采油设备的要求、经济可行性以及注气工艺和油藏地质特征等方面的要求,分析了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靖安油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