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佳文 《上海化工》2006,31(2):12-12
1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和兖矿集团共同研究开发的“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并已投入产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大型煤气化技术上的垄断,标志着我国自主创新的煤气化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大型煤制甲醇的气化与合成工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大型煤制甲醇工艺是国情的需要 2001年,我国煤资源量达1万亿t,约占世界煤储量的11%~12%.随着煤气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和设备、机械加工技术的进步.甲醇的装置规模均在2000~3000t/d,最大已达7000t/d。  相似文献   

3.
江镇海 《大氮肥》2008,31(6):402-402
近年来,我国自主煤气化技术发展迅速,以水煤浆气化技术为代表的国产化煤气化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市场对煤气化工艺技术的核心——煤气化炉的市场需求也急剧增长,到2020年我国对煤气化炉的需求量将达到2250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气化炉市场。1套壳牌煤气化炉仅外壳造价为3亿多元,水煤浆气化炉的造价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即使都按水煤浆气化炉造价计算,2250套总造价达225亿元。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壳牌煤气化装置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壳牌煤气化典型装置的运行状况,分析了壳牌煤气化技术在大型煤气化项目上的应用优势。结果表明:1壳牌煤气化装置的运行状况良好,典型装置全年总运行天数普遍在300 d以上;2壳牌煤气化装置具有良好的环保指标,高能效、低煤耗、低水耗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壳牌煤气化装置已实现设备国产化,通过优化材料等级可降低装置投资,将在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大型煤化工项目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氮肥》2008,31(1):5-5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对于促进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煤气化作为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居于龙头地位。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共同开发完成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各项指标优于引进的同类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大型煤气化关键技术上的垄断地位。这项代表着世界领先水平的煤气化工艺技术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气化技术必然在我国发展.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三类煤气化技术各有特长,也各需相应的煤种和煤质.实现煤的高效利用,提高碳转化率,提高气化效率和热效率是主要的.实现煤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是根本.三类煤气化技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北化工》2011,(4):7-7
目前,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已推广应用到多家大型化工企业,日处理1 500 t以上的煤气化装置已达49台。同时,该技术以上亿元的转让费输出到美国,改变了跨国公司垄断了近50年的煤气化市场,为我国乃至世界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8.
《工业催化》2013,(9):61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日前在北京通过技术验收。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及IGCC关键技术研发和工业示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具备了相关技术自主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成套能力。该项目紧密结合我国煤化工快速发展对大型关键设备、工艺和技术的需求,以煤气化油电联产系统和IGCC发电工程为依托,开展了大型煤气化、合成  相似文献   

9.
煤气化技术进展动态及我省煤气化技术改造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年国内外已工业化生产的各种煤气化技术.对几种类型的煤气化技术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结合我省具体情况.提出我省煤气化技术的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壳牌煤气化装置的基本情况;例举了壳牌煤气化典型装置的运行状况;介绍了壳牌公司为完善装置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分析了壳牌煤气化技术在大型煤气化项目上的应用优势。结果表明:①壳牌煤气化装置的运行状况正在好转,典型装置2011年全年总运行天数达320天;②壳牌煤气化装置的国产化工作和煤种控制的研究正在开展,将有利于降低装置投资费用和提高装置运行周期;③壳牌煤气化装置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和水耗少的优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将在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大型煤气化项目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介绍了德士古煤气化技术特点,以及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与德士古煤气化配套的原料气净化技术,生产考核情况及其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煤气化技术作为煤炭深度加工、转化的先导技术,是洁净煤技术的优先发展技术之一。目前,中国正在加速发展大型煤化工、城市煤气和发电技术,配套使用先进的大中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已经成为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达到环保要求的必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大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发展的主要状况,并介绍了国内煤自主气化技术研究开发的现状。积极进行国内煤气化技术的开发,对我国的煤化工发展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气化是煤炭利用的基础技术,也是煤化工发展的最关键技术。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以煤为原料的中小氮肥企业,造气能耗占到整个合成氨能耗的60%以上,煤气化技术的优劣对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改进煤气化技术和选择适宜的煤气化工艺,已成为中小氮肥企业关注的焦点。下面笔者对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煤气化技术作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化工技术经济》2013,(12):27-27
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包括煤炭的清洁利用和煤转化已成为全球广为关注的课题.本刊从2013年第4期起,开设了“先进洁净煤技术进展”栏目。重点研究气化和洁净煤技术。将对GE煤气化技术应用情况、包括GE水煤浆加压气化解决方案及在能源、化工、石化、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高压、废锅流程气化技术与传统煤气化技术的经济、技术、能效比较,气化副产蒸汽的应用方案比较,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应用,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和零排放解决方案等作一分析介绍.旨在推动我国洁净煤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寻求洁净煤的可靠、高效、清洁和具有成本优势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煤气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以及大型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煤炭是我国的支柱性能源,目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煤气化技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表现出煤炭清洁利用、去产能的优势,研发清洁化、宽煤种适应性、大型化和高效化的新型煤气化技术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煤气化-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核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世界》2015,56(1)
煤气化是现代煤化工发展的龙头技术,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基础。从2004年开始,"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后两次立项,开展大规模高效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通过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我国在煤气化技术上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SE粉煤气化技术等技术。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均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化工技术经济》2013,(10):29-33
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包括煤炭的清洁利用和煤转化已成为全球广为关注的课题.本刊从2013年第4期起,开设了“先进洁净煤技术进展”栏目.重点研究气化和洁净煤技术。将对GE煤气化技术应用情况、包括GE水煤浆加压气化解决方案及在能源、化工、石化、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高压、废锅流程气化技术与传统煤气化技术的经济、技术、能效比较,气化副产蒸汽的应用方案比较,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应用,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和零排放解决方案等作一分析介绍.旨在推动我国洁净煤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寻求洁净煤的可靠、高效、清洁和具有成本优势的技术解决方案。欢迎各工程设计单位、能源化工企业、科研机构和技术研发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其他有志于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的专业人士投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工业行业和生产行业的发展,因而在生产实践中,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加大。煤炭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加工效率,需要在大型煤气化技术的充分利用中,提高经济效益。大型煤气化技术能够在煤炭清洁中实现资源的高效转化,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大型煤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煤气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肥、甲醇、炼油、电力等行业。本文简要介绍了进入我国市场的国外9种煤气化技术的概况,以及U-Gas煤气化技术的气化原理、工艺流程、操作指标和技术特点。SES煤气化技术目前已开始进入国内能源综合利用和洁净煤气化领域,在山东、河南、内蒙古建设了3个煤化工项目,且在山东枣庄的气化装置成功实现了工业规模的商业化运营,实际验证了SES煤气化技术的优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1我国煤气化技术发展概况"十二五"期间,我国氮肥、甲醇行业的原料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型国产化的多喷嘴气化、航天煤气化和第2代(水冷壁水煤浆气化)清华炉的成功应用,引进技术的完善和提高以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都大大推进了我国煤气化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我国是采用煤气化技术种类(见图1)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