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里菲纪和显生宇俄罗斯西伯利亚克拉通叶尼塞—拜基特地区和中国塔里木地台地质构造之比较分析结果,主要与其含油气性有关。在里菲纪和文德纪—古生代相同大陆边缘和内克拉通地球动力环境中,两地区均得到发育。在这一时期,造就了大量有利于有机质聚集和烃生成的火山成困—陆源—碳酸盐沉积物。大约850×10~6年前,两地区经受了剧烈的褶皱运动。在中、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球动力环境在两区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新生代,在西伯利亚新生界实际上缺失,而在塔里木地台其厚度则达8000~10000m,并具有含油气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里菲纪和显生宇俄罗斯西伯利亚克拉通叶尼塞-拜基特地区和中国塔里木地台地质构造之比较分析结果,主要与其含油气性有关.在里菲纪和文德纪-古生代相同大陆边缘和内克拉通地球动力环境中,两地区均得到发育.在这一时期,造就了大量有利于有机质聚集和烃生成的火山成因-陆源-碳酸盐沉积物.大约850×106年前,两地区经受了剧烈的褶皱运动.在中、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球动力环境在两区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新生代,在西伯利亚新生界实际上缺失,而在塔里木地台其厚度则达8000~10000 m,并具有含油气性.  相似文献   

3.
《新疆石油地质》1999,20(6):541-542
在分析塔里木地台沉积厚度图、沉积盖层厚度演化图和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将塔里木地台沉积盖层的形成划分为四个阶段:寒武纪-早古生代、中-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简要地描述了每一阶段的地球动力学、岩相古地理环境。采用已开发出来的特殊方法,编制了一系列图件,这些图件反映了超覆在寒武-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生油岩系之上的沉积层厚度连续增长的情况。对每一个生油层系都划出了生油岩处于生油主带的地区,并指出了生油岩是超过了生油主带,还是尚未进入生油主带。  相似文献   

4.
运用重力勘探和深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了伏尔加―乌拉尔含油气区与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省交汇区的深部(10~40km)构造,查明该区深部主要构造单元是前里菲纪高密度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在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的中―下地壳存在有孔隙发育带,孔隙发育带与该两个含油气区古生界储集层内的工业油气聚集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重点剖析了秋明含油气区边缘克拉通坳陷和前里菲纪陆块的深部构造对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壳下―中部孔隙发育带对大型油田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从而查明了该含油气区深部构造单元与油气工业区带之间的成因关系,指出在已知区找油和预测新油田时应对这一思想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国西北地区的构造格局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华南、藏北等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经历了前震旦纪古克拉通形成、早古生代“有限洋盆”扩张、晚古生代汇聚碰撞、中新生代陆内调整、山链与盆地形成的长期演化.发育在这种构造环境中的盆地经历了多期伸展、聚敛、走滑的作用,主要有板内结晶基底上、板内双重基底上、板缘褶皱基底上、板级双重基底上的盆地,据成盆时代与成盆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可进一步确定盆地构造类型,解析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这些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但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克拉通盆地与前陆盆地是该区主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中国西北地区的构造格局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华南、藏北等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经历了前震旦纪古克拉通形成、早古生代“有限洋盆”扩张、晚古生代汇聚碰撞、中新生代陆内调整、山链与盆地形成的长期演化。发育在这种构造环境中的盆地经历了多期伸展、聚敛、走滑的作用,主要有板内结晶基底上、板内双重基底上、板缘褶皱基底上、板级双重基底上的盆地,据成盆时代与成盆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可进一步确定盆地构造类型,解析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这些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但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克拉通盆地与前陆盆地是该区主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运用重力勘探和探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了伏尔加-乌拉尔含油气区与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省交汇区的深部(10-40km)构造,查明该区深部主要构造单元是前里菲纪高密度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在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的中一下地壳存在有孔隙发育带,孔隙发育带与该两个含油气区古生界储集层内的工业油气聚集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重点剖析了秋明含油气区边缘克拉通坳陷和前里菲纪陆块的深部构造对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壳下-中部孔隙发育带对大型油田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从而查明了该含油气区深部构造单元与油气工业区带之间的成因关系,指出在已知区找油和预测新油时应对这一思想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运用重力勘探和深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了伏尔加-乌拉尔含油气区与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省交汇区的深部(10~40 km)构造,查明该区深部主要构造单元是前里菲纪高密度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在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的中-下地壳存在有孔隙发育带,孔隙发育带与该两个含油气区古生界储集层内的工业油气聚集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重点剖析了秋明含油气区边缘克拉通坳陷和前里菲纪陆块的深部构造对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壳下-中部孔隙发育带对大型油田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从而查明了该含油气区深部构造单元与油气工业区带之间的成因关系,指出在已知区找油和预测新油田时应对这一思想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运用重力勘探和深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了伏尔加—乌拉尔含油气区与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省交汇区的深部(10~40km)构造,查明该区深部主要构造单元是前里菲纪高密度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在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的中—下地壳存在有孔隙发育带,孔隙发育带与该两个含油气区古生界储集层内的工业油气聚集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重点剖析了秋明含油气区边缘克拉通坳陷和前里菲纪陆块的深部构造对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壳下—中部孔隙发育带对大型油田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从而查明了该含油气区深部构造单元与油气工业区带之间的成因关系,指出在已知区找油和预测新油田时应对这一思想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亚洲的主体是在晚古生代期间由小陆块的频繁碰撞和聚敛边缘的增生拼接而形成的。尽管对于重要克拉通在亚洲总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得比较清楚,但是对于大量较小单元的运动学、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综合作用则了解得还很少。把从中国和前苏联收集到的古环境数据叠加到构造要素的数字模型上,得出了本文的成套古地理图。这样的拼合在共同边界两侧的不同时代只能达到中等一致程度,但却符合已知的板块构造边界。其它来源的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和古气候等资料,在确定各构造单元与其相邻单元的关系时要比岩相对比分歧更小。在二叠纪最终闭合以前,突厥斯坦洋的西段一直分隔着由西伯利亚、波罗的古陆和阿尔泰造山带组成的北区和从华北经塔里木和塔吉克坳陷向西直到赛特一图兰(Scythian-Turanian)地台的东西向构造单元群。这个构造单元群的地理连续性开始于早石炭世。基本上都是陆块的这个构造单元群在南缘形成了一个东西向的俯冲带,古特提斯海就是沿着这个带向北俯冲的。在早石炭世,兴都库什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陆缘盆地。在晚古生代,伊犁、北天山弧和蒙古南部的火山弧均属突厥斯坦洋的范围,它们和穿时闭合的盆地一道增生到华北一塔里木一图兰复合地块上。突厥斯坦洋在整个晚古生代由西向东的穿时关闭及阿尔泰与东欧地台边缘的碰撞对欧亚陆块核心的形成有作用。中亚的大规模运动学问题包括有塔里木地块在古生代期间的向东和向西延伸;突厥斯坦洋闭合的时间;成海一滨里海地区的构造格局和二叠纪走向滑动构造的规模等。  相似文献   

11.
西伯利亚地台拜基特盆地的尤鲁布钦─托霍莫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藏是迄今在地球沉积圈层内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特大型油气藏。简要介绍了该油气聚集带的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和里菲系含油气特征;通过地层埋藏史分析,恢复了烃源岩的生烃史,论证了该油气聚集带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期次。里菲系烃源岩第一次大量生、排烃发生于晚里菲世的中期,里菲纪末的褶皱运动及伴随的上升运动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遭到改造和破坏;里菲系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发生在文德纪、寒武纪─二叠纪,这一时期该区虽然也发生过差异升降运动,并且形成了许多大型局部构造,但抬升规模较小,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基本没有终止,形成了大量油气藏;二叠纪末─三叠纪的基性岩浆作用加强了烃源岩的生烃、排烃作用;新构造运动期间该地区的整体抬升使地层温度和压力降低,大量烃类从地层水中游离出来,成为已形成油气藏的非常客观的烃类补充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东西伯利亚地台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对我国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伯利亚地台里菲纪(1 650~800 Ma)和文德纪(670~590 Ma)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为:里菲纪坳拉谷演化阶段形成暗色泥页岩优质烃源岩,克拉通盆地长期发育的古隆起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带,稳定分布的膏盐岩盖层是古油藏保存的关键,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是主要成藏类型。 对比我国四川、塔里木及鄂尔多斯盆地,均具有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变化快的共性特征,差异性包括我国叠合盆地下组合泥页岩烃源岩生烃指标变化大、中-新生界沉积厚度大及下组合埋藏深度大等。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要系统评价震旦系、寒武系暗色泥页岩烃源岩条件以及多期改造作用叠合盆地的盖层条件,突出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近期勘探要立足大盆地,寻找构造大背景,主攻构造岩性复合大区带。 以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持续开展大型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加大区域不整合面、古隆起斜坡带、大型地层剥蚀尖灭带、台缘带礁滩体及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颗粒滩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了利用钻井和共深度点地震法获取的该区里菲系含油气性的新资料,讨论了暗色岩浆侵入体对围岩含油气性的影响。根据所掌握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从另一角度否定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区不适宜于油气生成的观点,指出了该区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分两个阶段,印支运动以前为地台内部海相沉积内克拉通原生盆地,形成稳定过渡性的地台型含油气盆地。印支运动后的中新生代时期为板块内部解体陆相沉积后生复合迭加盆地,形成不同类型的断陷、拗陷、山前拗陷、山间拗陷含油气盆地。对中国沉积盆地进行含油气性评价时,把古生代海相沉积稳定地台区分为十个评价单元;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可以分为六个评价单元。其含油气远景沿海大陆架是居于首位的,今后发展会超过目前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为第二位,在一段时期可以保持当前生产水平,但要做过细的工作;西部地区是第三位的,应当加强勘探工怍,争取接近东部水平。古生代海相沉积区应以找气为主,找油为辅,并重视寻找煤成气。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了利用钻井和共深度点地震法获取的该区里菲系含油气性的新资料,讨论了暗色岩浆侵入体对围岩含油气性的影响。根据所掌握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从另一角度否定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区不适宜于油气生成的观点,指出了该区的含油气远景。\r\n\r\n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了利用钻井和共深度点地震法获取的该区里菲系含油气性的新资料,讨论了暗色岩浆侵入体对围岩含油气性的影响.根据所掌握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从另一角度否定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区不适宜于油气生成的观点,指出了该区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是奠基于下扬子地台前震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一个多旋回盆地的叠覆,在成生发展及其后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作用,盆地原型已不存在,形成现今复杂的地质构造面貌。根据国土资源新一轮大调查项目在南黄海获取的高品质的地球物理资料,结合钻井和相邻陆地的资料以及不同时期动力体系的作用、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和变形的特点,将南黄海大致划分为4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古生代—三叠纪海相盆地稳定演化阶段、中生代陆相盆地演化阶段、古新世—中中新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和晚中新世以来区域沉降阶段。加里东运动使华南褶皱带与扬子地台南缘拼贴,形成广阔而稳定的后加里东地台;印支—早燕山运动使下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的东南缘碰撞和挤压,形成了苏鲁造山带,在造山带南侧和中部隆起区之间形成黄北前陆盆地,中部隆起区以南为黄南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8.
残留弧后盆地及其辨识准则和实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靖华 《石油学报》1993,14(1):1-13
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通常被认为是造山带周围的克拉通断块,因此,被称为山间盆地.作者主张这些盆地可以与黑海和里海盆地相比较,并提出准噶尔盆地形成在石碳纪,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形成在二叠纪,它们是古生代亚洲南部活动边缘火山弧后面的残留盆地.这些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物下覆层存在特大正磁异常表明,在盆地的最深处沉降有大洋岩石.在这些盆地中最老的沉积物很可能是海相页岩.在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期间的弧-陆碰撞后,盆地部分闭合.这些受到限制的盆地中的静海沉积物是该盆地新近发现的高产油田的很好的生油层.准噶尔、塔里木在它们与张开的海相连之后,在大陆沉积作用下成为一个内陆盆地,尔后,这些盆地被上升的山带分隔开.在构造沿晚第三纪断层重新活动以前,盆地的均衡沉降允许盆地堆积较厚的中生代和早第三纪沉积物.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地质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复合与叠加的结果。在纵向上,为区域不整合面分隔;在横向上,为大型断裂带切割,因此,表现出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不均一特征。构造层序的叠置表现出连续、间断或倒序特点,从而出现了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古生代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的叠置,中生代边缘坳陷与早古生代边缘坳陷的叠置,中生代断陷在前陆冲断带后缘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中新生代隆起与古生界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冲断带与古生代大陆边缘的叠置等7种样式。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对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起制约作用。晚海西期与晚喜马拉雅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关键成藏时期,相应的古隆起、古斜坡与前陆冲断带决定了油气聚集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地台拜基特盆地的尤鲁布钦—托霍莫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藏是迄今在地球沉积圈层内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特大型油气藏。简要介绍了该油气聚集带的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和里菲系含油气特征;通过地层埋藏史分析,恢复了烃源岩的生烃史,论证了该油气聚集带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期次。里菲系烃源岩第一次大量生、排烃发生于晚里菲世的中期,里菲纪末的褶皱运动及伴随的上升运动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遭到改造和破坏;里菲系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发生在文德纪、寒武纪—二叠纪,这一时期该区虽然也发生过差异升降运动,并且形成了许多大型局部构造,但抬升规模较小,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基本没有终止,形成了大量油气藏;二叠纪末—三叠纪的基性岩浆作用加强了烃源岩的生烃、排烃作用;新构造运动期间该地区的整体抬升使地层温度和压力降低,大量烃类从地层水中游离出来,成为已形成油气藏的非常客观的烃类补充来源。图4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