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种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长江口是中国第1大河流入海口,滩涂辽阔,食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和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类型之一。长江口不仅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也是亚太候鸟迁徙的主要驿站。近几年出现了将大量滩涂湿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现象,不利于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如何有序开发长江口滩涂资源,合理保护长江口湿地,对于维持长江口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对长江口水环境、水生态、湿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分析,从维护长江口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丽  杨二  李莉  鲍宏喆 《人民黄河》2011,33(2):84-85
东居延海湿地每年的生态价值为11281.54万元,其中气候调节的价值最大,其次为调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水域生产力的价值最小.维持东居延海一定的水面面积,对促进当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改善局部小气候、抑制沙尘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固山湿地AHP方法生态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因其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湿地生态评价是湿地保护的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AHP),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功能、生态资源评价为综合评价层,以11个单项生态评价因子为指标层,建立北固山湿地生态评价结构.通过权重的计算,可以得到在综合评价层中,湿地生态保护功能的影响力最大为0.408,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权重与之接近为0.399,生态资源功能则次之,最小为0.193.而各个生态指标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湿地的调节功能,其权重为0.237,湿地的稳定性次之,权重为0.158,影响力最小的为湿地的生物资源,权重为0.032,代表性次之为0.036.通过进一步可以得到湿地综合评价指数CEI=0.57,同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值将湿地生态质量分为5类.因为0.55<CEI<0.7,认为北固山湿地生态现状为一般偏下,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措施,促进其生态恢复,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典型的潟湖湿地和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七里海,结合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结构和生态过程的特点,建立湿地生态价值体系,并根据不同的价值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估算方法.经估算,目前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是水质净化、固碳和水产品价值,三者价值占到了总价值的6...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黄河三角洲的实际,提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从功能整合性、生态特征、社会环境3方面,构建一套以\"3S\"技术为核心,具有可操作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参考国内外评价指标标准,根据各指标对湿地生态健康影响的程度,将27个指标进行标准分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选择垦利县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垦利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脆弱,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了客观、正确地了解水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梳理了湖南省内水库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性地从水库生态、水库占地、生态建筑材料、环境指示4个方面构建了湖南省生态水库工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生态水库工程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其中水库生态指标0.56、水库占地指标0.12、生态建筑材料指标0.04、环境指标0.29,水库生态指标占比最大。以湖南省内已建的白云水库为例,其生态水平评价为0.382,水库总体的生态状况一般。  相似文献   

7.
从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河流健康角度,筛选出流域层面需要重点保护的湿地,建立了黄河重要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流域、区域生态保护要求,论证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优先次序,提出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趋势及其生态功能退化程度;基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与相应年份气象资料,对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终提取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2年,研究区内湿地整体面积及生态功能呈持续衰退趋势,湿地面积共减少了5 231.40 hm~2;湿地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几何质心向北、向东波动偏移,斑块类型呈多样化分布,景观破碎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呈波动态势发展;湿地景观破碎化及面积的缩小导致了其生态功能的衰退,其中固碳量累计减少约5.65万t,蓄水量减少了约4 149.33万m~3;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功能变化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类活动占据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估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是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为管理和保护湿地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白洋淀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场价值法、权变估价法、生产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模糊数学法、旅行费用法、生态价值法等.对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估算。经计算,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利用价值为1 75 910.1×104元/a,其中,维持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过程的服务功能最人为68 200×104元/a,柄息地价值最低为92×104元/a。扎最后,对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扎龙湿地的实际情况,计算扎龙湿地的生态需水量。计算所得扎龙湿地最小、适宜、理想生态需水量标准分别为2.08×10^8m^3、5.55×10^8m^3、7.00×10^8m^3。  相似文献   

11.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维护河势稳定、保 障防洪安全、保障通航安全和保护水生态与环境。根据长江流域河道采砂管理的特点,提出 了长江流域河道采砂管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河势稳定率、堤防影响率、通航水深保证 率、水功能区影响率、工程安全影响率、行政首长负责制到位率等18个指标,对指标体系各 类指标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各类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河道采砂管理的定量化 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是一个历史性、持续性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国家保护力度的提升和众多修复保护措施的实施,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其修复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依据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的区域差异性特点,将长江划分为长江上游、中下游及河口3个区域,并针对各区域特有的水生态问题及其修复保护措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水生态问题总体概况为:生物栖息地退化、鱼类资源减少、江湖阻隔,以及流域内水污染和底泥污染。针对这些水生态问题的修复保护措施,在全流域视角下,大多以人工修复为主,并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形成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的运行模式。最后,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整理与归纳,以期为更好地修复和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出谋划策,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的国家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研究河口区重金属的运动足迹,综合评估其对河口水源区的影响,进一步实现河口水污染精准防治,选择长江口为研究区域,根据2016年1—12月长江口6个断面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枯水期典型月(1月份)、平水期典型月(5月份)、丰水期典型月(8月份)重金属的运动足迹规律,构建了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率定验证,探究了河口区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水文期,长江口重金属受到长江径流和潮汐作用的影响,粒子运动速度从大到小的时间排序是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空间分布来看,徐六泾释放的粒子会进入长江口的3个水源区。②枯水期典型月(1月份),粒子运动足迹3处不一致,北港处重金属粒子运动速度最快,为4.98 km/d,最终汇入东海。③平水期典型月(5月份),徐六泾重金属粒子足迹运动不同于枯水期,沿北港方向流动,继而呈顺时针的螺旋型轨迹运动,最终流入东海,且运动速度最快,为7.03 km/d。④丰水期典型月(8月份),运动足迹与平水期类似,但徐六泾与北港处的粒子运动速度都大于平水期,北港处最大,为8.32 km/d。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原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长江口治理研究工作的简要历程.扼要地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主要潮汐河口深水航道的整治经验.根据长江口的水文、泥沙及河床特征,给出了确定长江口整治河段治导线的起始断面宽度、沿程放宽率和曲率半径等主要参数的方法.提出了整治工程建筑物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和确定导堤长度和堤顶高程的依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一、二期工程实施以来的整治段河床变化表明,本文提出的整治原理基本符合长江口地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结合长江口袋装砂筑堤工程实践,从加筋机理、破坏模式、计算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袋装砂围堤的稳定性;从袋体材料的选择及抗老化试验等方面,分析了袋装砂围堤的可靠性;针对袋装砂围堤的应用现状,从袋装砂围堤设计与规范的协调以及袋装砂围堤耐久性等方面,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技术上为推进袋装砂围堤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横跨长江河口,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根据工程沿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软土变形、水土突涌、水下砂体运移、浅层天然气、岸带冲淤、砂土液化、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及其潜在的工程危害,分析了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评价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江模拟器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大保护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以水为纽带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如流域上、中、下游、左岸和右岸以及陆海统筹的系统治理,长江保护法实施的监管,变化环境下流域综合规划管理等。2019年提出了“长江模拟器”的构想,本文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其概念和内涵,构建了长江模拟器的系统框架,即本质是以长江流域为对象,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将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相耦合而研发的流域模拟系统及科学装置。在明晰长江模拟器功能和应用、关键科学问题及学科需求等基础上,阐述了长江模拟器的理论体系,包括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经济社会科学理论、信息科学理论3大类;构架了长江模拟器的方法体系,包括5大类关键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数据融合技术、计算支撑技术、应急处理技术和服务构建技术)、4大类主要方法(计算资源调配方法、数值模拟计算方法、人工智能模拟方法和优化决策调控方法);总结了长江模拟器面向6大方面的服务体系,即科技创新服务、综合治理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应急管理服务、公众文化服务和数据应用服务。最后介绍了目前已开发的“长江模拟器1.0”应用实例。通过长江模拟器的建设,可为大江大河流域综合协调管理,也可为水利、环境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改善投资环境,长江口沿江两岸堤内外吹填造地对河道砂石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大规模无序、盲目的采砂活动已引起局部河势的不利变化,危及长江口防洪及通航安全。为规范长江口采砂行为,维护长江河口的健康,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采砂活动提供方法。结合近年来编制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长江口采砂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供业内同行及采砂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彭良泉  李令长 《人民长江》2015,46(16):23-26
为使土工织物袋装砂围堤的稳定计算简单易行且更加符合实际,针对长江口袋装砂围堤工程,分析了袋装砂围堤土工织物的加筋机理,指出了常规袋装砂围堤稳定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从理论上导出了袋装砂围堤拟凝聚力公式。算例表明,利用拟凝聚力进行围堤稳定分析,既充分考虑了土工织物加筋对围堤稳定的有利影响,又修正了极限平衡法不能直接考虑土工织物变形对稳定分析影响的缺陷。对软基袋装砂围堤工程的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