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6,(5):203-205
针对柠条塔煤矿南翼首采工作面S1210在回采推进至61 m处的强涌水灾害,探查和分析了矿区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得出涌水的主要水源为直罗组砂岩风化裂隙水,补给通道为由西向东的径流通道。利用帷幕注浆法在S1210工作面西侧径流通道上形成截流帷幕,改善了帷幕东侧的赋水性,有效降低了地下水流向工作面的补给,使工作面涌水量由初始的约1 000 m3/h衰减至375 m3/h。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水量、水温等方面,对新集一矿111311工作面异常突水水源和突水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为17煤层顶板砂岩水,F038断和附近的列隙水以及少量的13煤层顶板砂岩水。  相似文献   

3.
张东营 《煤炭工程》2020,52(4):62-66
为了有效治理新安煤矿16020回采工作面顶板突水,探讨了顶板突水在邻矿老空水补给情况下的治理技术。结果表明:首先通过水位、水质、水温等因素对其突水水源和导水通道进行准确快速判别,再利用帷幕注浆堵水切断顶板水补给通道在本次顶板突水治理中具有明显效果,历时三个月成功封堵补给通道,堵水取得成功。对于有老空水补给的顶板突水,帷幕注浆切断补给通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水方法,该技术方法对具有相似类型顶板突水的矿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水量、水温等方面对新集一矿111311工作面异常突水和突水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为17#煤层顶板砂岩水、F038断层和附近裂隙充水以及少量13#煤层顶板砂岩水。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5,(7):189-192
为了准确判别复合含水层条件下封闭不良钻孔的突水水源,在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排除了不可能为突水水源的第四系和延安组含水层,对于可能为突水水源的直罗组及其下段含水层,由于两者富水性和水化学条件较为相似,因此,采用了模糊聚类分析法,将突水点和直罗组及其下段含水层中的K++Na+、Ca2+、Mg2+、Cl-、SO2-4、HCO-3作为评价指标,并利用Matlab平台进行计算,将待判别水样划分为2类,其中突水点与直罗组下段含水层为一类。在确定了突水水源后,在井下对直罗组下段含水层进行注浆封孔,对突水点成功进行了封堵。对于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相似的含水层,可以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突水水源进行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矿井水的涌(突)水水源和机理认识不清,直接影响新庄煤矿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这一问题,通过水质分析和计算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判定新庄矿井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水源;同时在含水层的厚度、单位涌水量、物探含水层富水异常区、钻孔消耗量、岩芯采取率、地层脆塑性比6个主控因素的含水层富水性分析和综放开采条件下冒裂安全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多结果叠合对首采区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井顶板涌(突)水水源为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和中侏罗统直罗组、延安组上、中部(煤8层顶板以上)砂岩复合承压含水层,其中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是主要致灾水源。首采区内8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均能沟通洛河组砂岩含水层,首采区全区域为冒裂危险区。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区中Ⅰ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北部及中西部,Ⅱ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中部及中西部,Ⅲ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中东部及南部,Ⅳ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东部及南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陈四楼矿井突水原因、突水通道、突水水源及涌水量大小,提出了今后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三河尖煤矿高压奥灰突水原因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出水点水质、周边矿井水文观测孔水位下降、矿井构造形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得出了21102工作面突水水源为高压奥灰水,通道为隐伏构造,孙氏店断层局部为导水的结论,为矿井的水害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结合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矿井的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矿井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同时深入研究了矿井的突水水源、突水通道及突水机理,指出矿井主要由二1煤底板石炭系薄层灰岩水通过构造裂隙和采动裂隙向矿井内充水,可为矿井的安全经济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矿开采》2017,(2):10-14
阐述了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别方法,针对水化学背景值特征相近的水源,提出了通过量化计算实现精确判别水源层的方法。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例,对袁店二矿F14断层突水水源进行了量化判别,并采用水化学玫瑰花图和水样柱状图的图形化分析方法对突水水源量化判别的准确性进行了辅助判别,综合分析认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通过断层带进入了采掘空间。定量化地学方法和图形化分析方法有效解决了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