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前黄河上传统的泥沙采样方法仍是手持悬杆式采样器,在大水采样时操作困难、危险,效率低;双仓采样器在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测验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手拉开关可靠性不高。采用遥控技术和水下动力技术研制出“四仓遥控悬移质采样器”,该仪器操作简便、安全、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经过2003年、2004年两个汛期在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测验中试用,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填补了我国深水高含沙水流条件下无线遥控多仓采样工具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5,(11):25-27
调压式悬移质采样器换向阀的作用是切换采样器的工作状态,是采样器的关键元件之一,对采样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为改进采样器换向阀,满足河流泥沙水样采集的需要,研制了两位六通换向阀,它由阀体、阀盖、陶瓷阀芯、防水电磁铁以及推杆等组成,具有2个工作位置、6个通口。陶瓷阀芯由两块陶瓷静片和夹在中间的陶瓷动片组成,陶瓷静片与动片之间采用凹槽、硬密封结构形式。陶瓷动片由防水电磁铁驱动滑动,通过与陶瓷静片的对孔实现水路和气路的通断。采用新的阀芯结构实现通路切换,能大大提高开关阀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采样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径流小区集流桶含沙量全深剖面采样器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径流小区是土壤侵蚀监测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其集流桶中含沙量的测定则是侵蚀监测准确与否的关键。在以北京土石山区为代表的粗砂多砂区,传统的搅拌方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含沙量。因此研制了集流桶含沙量全深剖面采样器,意于以一种简单的采样技术代替传统方法来提高含沙量的测量精度。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实地的系统试验验证采样器的适用性。结果证明采样器的测量精度相对于传统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同时采集泥沙的机械组成符合实际侵蚀状况。  相似文献   

5.
ANX—3型皮囊式采样器是由黄委会水文局研制,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技术设计,并按统一标准制造的有线控制采样器。适用于有拉偏索的缆道站在一次行车过程中用全断面混合法完成测深、测速、测沙输沙率的综合性水文仪器。 由于仪器采用有线控制夹断式电磁阀,水样不经阀体进入水样仓,因而不会发生磁阀卡阻等故障,使用可靠性较高。 江西省于都县峡山水文站使用贯芯钢丝绳,将无线控制缆道改为有线控制,效果良好。三年来的使用实践证明此法是可行的,为本仪器的推广使用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发表峡山站的使用经验,供广大测站参考。  相似文献   

6.
沙推移质采样器的野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国外地下水监测采样设备大致分为取样筒式采样器、惯性式采样器、气体驱动式采样器和潜水电泵式采样器4类。取样筒式采样器原理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受监测井井径、采样深度影响较小;惯性式采样器外径小,可应用于小口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深度可达到90 m;气体驱动式采样器结构较复杂,适用于大部分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效率较高;潜水电泵式采样器采样效率很高,适用于较大井径的监测井。  相似文献   

8.
王金 《山西水利》2022,(3):56-57+60
云冈区口泉乡地下水水源置换工程,规划以白洞煤业污水厂和永定庄污水厂处理后的中水作为新建水源工程,关闭墙框堡村、苏庄村、郝庄村3个村的19眼机井,以减少160万m3的地下水开采。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地表扰动、使天然植被遭受毁坏,造成人为水土流失。文章根据工程特点与实际条件,确定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划分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9.
按照《调压积时式悬沙采样器试验方案》和《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将长江AYX2-1型调压式悬移质采样器样机在嘉陵江干流北碚水文站、长江干流朱沱水文站、黄河干流潼关水文站进行了深水密封、进口流速系数、电气控制电路、含沙量、阻力系数、调压历时等比测试验工作。结果表明:该仪器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符合规范要求,测验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水文测验工作中的泥沙采样问题,根据水下电流通信和数字脉冲编码调制原理,研制了四仓遥控悬移质采样器,实现了一次下探可采集1~4个样点的水样和无线遥控采样的目的,提高了泥沙采样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采样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为水文泥沙测验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泥沙采样手段。本文介绍了四仓遥控悬移质采样器的组成结构、遥控通信原理及其在泥沙测验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运用Visual-MODFLOW软件建立东光县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不同压采方案下地下水水位回升效果进行预测,并分析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仅压采深层地下水(方案1)时,承压含水层水位整体明显抬升,升幅为2.0~11.7 m,其中处于超采区的东光县城区升高幅度最大;同时压采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方案2)时,承压含水层水位增幅在1.4~11.6 m,城区水位增幅依然最大。两种压采方案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有限,潜水位前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后期水位较为平稳。总体上,两种方案下整个区域主要潜水位埋深为3~4 m;方案2下,个别地段水位埋深为1.8 m,低于本区防盐碱化临界水位埋深2.0 m,可能造成次生盐碱化风险。  相似文献   

12.
通过MB—2、YZ—80和TR—2三种有代表性的推移质采样器模型试验,得出不同采样器口门断面中垂线流速分布规律,首次测出采样器绕流阻力系数随采样器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采样器采样效率分别随模型相对边界宽度、相对淹没深度、采样器雷诺数、反映推移质运动强度的水流参数以及相对充盈度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并提出了采样器模型试验必须遵循的相似准则。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地测定地下水中阴离子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地下水样品中常见阴离子含量,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色谱条件为:ICS-1500离子色谱仪SA_23-25阴离子分离柱,ASRA自身再生抑制器,以4.5mmol/LNa2CO3和8.0 mmol/L NaHCO3为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为抑制电导检测器,对地下水中F、Cl、NO3、PO43-和SO42-进行监测。三个点位水样中除PO43-未检出之外,其他均检出,但未超出标准浓度限值。本方法相关性好(r>0.999),检出限低(0.020.12 mg/L),精密度高(RSD为0.33%0.12 mg/L),精密度高(RSD为0.33%3.07%)。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阴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硝酸盐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地下水水质,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本研究拟采用电化学方法去除水体中硝酸盐,探究其机理、动力学、影响因素及实际地下水处理方法,为地下水脱氮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氯离子体系下,30.0 mg/L的硝酸盐在2.0 A电流下电解,其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040 h-1,产物中54%为氨氮,46%为氮气。在添加300.0 mg/L氯离子条件下电解,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029 h-1,其产物主要为氮气。硝酸盐去除速率随着硝酸盐初始浓度和电流增加而增加,随着氯离子浓度增加而略微减少。对实际地下水水样的电解结果表明,20.0 mg/L的硝酸盐在2.0 A、100.0 mg/L氯离子条件下电解,其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031 h-1,产物主要为氮气。二维电极电解过程中,硝酸盐扩散至阴极表面速率较慢,电解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污水排放量及地下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1—2009年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地下水资源数据,采用城镇化率作为城镇化发展指标,污水排放量及地下水资源为环境指标,建立回归分析数学模型,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污水排放及地下水资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与污水排放量成"U"形关系,与地下水资源量成"N"型关系,拟合成三次曲线方程的相关性较好。研究认为,随着山东省城镇化的不断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呈上升趋势,而地下水资源量总体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燕 《人民长江》2010,41(8):100-103
泾惠渠是我国典型的大型井渠双灌灌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下水位持续大幅下降。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引起灌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指出地表引水灌溉量大幅减少导致地下水长期采补失衡,大量的地下水含水地层被超采疏干,是造成灌区地下水位持续大幅下降的最直接原因。此外,90年代以来的降水减少、蒸发增大以及相应地质因素的改变也对地下水位下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合灌区的实际水资源现状条件,提出加大地表水灌溉水量,适时适地地对灌区地下水进行人工涵养是有效缓解灌区地下水位下降、保障灌溉水资源供水安全、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ArcGIS中UK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中游武威盆地1983-1999年的地下水位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位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减,且在20世纪90年代其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明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农耕地、河流边缘、城镇、沙漠边缘、草地、林地等6种不同的土地类型在这近20年的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及其年均降幅.结果表明,不同土地类型的地下水位埋深的年均降幅并不相同,依次是:城镇最大;农耕地和草地次之;沙漠边缘和河流边缘地区较小;林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