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安棚深层系录井显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配套了录井识别技术,制定了该区油气异常显示判别标准;并进一步针对安棚深层系低孔低渗地层的特点,摒弃了传统的解释图版,研制了录井现场快速评价图版.评价解释方法在新钻井及老井复查中进行了应用,基本解决了安棚深层系的录井油气显示识别与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泌阳凹陷深层系地震剖面特征及该区采集,处理情况分析,提出采用叠前压制面波,多次波的新方法,充分应用炮点重新定位。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面元扩析技术,对该区三维原始资料进行连片再处理后,提高深层资料信噪比。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孔隙结构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关系到储层评价是否正确有效。首先从Archie公式出发,提出井筒泥浆侵入近似等效为实验室高压压汞的设想,联合常规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通过公式推导研究了T2谱转换为伪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模型,然后利用岩心高压压汞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标定,计算出储层孔径分布曲线、最大孔喉半径等孔隙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计算的孔隙结构参数与岩心实验分析结果相关系数均高于0.75,相对误差小于1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研究区新井资料跟踪处理和试气验证,该方法可有效识别出常规油层和差油层,证明了该方法准确性高。该方法为复杂储层的有效识别和评价提供了借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测井相精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棚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南部,来自南部陡坡的扇三角洲砂体由南向北展布,与继承性发育的鼻状构造配置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性质。储层的含油气性受有利储集相带控制。通过测井相精细研究,划分了六种沉积微相类型,其中中远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为有利储集相带,含油气性最好,据此预测了两个有利含油气区。 相似文献
6.
7.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埋深大、胶结致密,自然电位曲线不能很好地反映岩性在垂向上的变化,在测井相研究中主要选用自然伽马曲线和电阻率曲线进行沉积微相的识别,通过40余口井测井曲线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安棚油田深层系主要存在六类测井曲线组合,结合钻井取心资料和地震、地质资料分析,这六类测井曲线组合分别代表近岸水道微相、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席状砂微相、河道间微相、前扇三角洲亚相六种不同的古沉积环境。其中,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是勘探开发的重点相带;近岸水道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是需经深度油层改造才能经济开发的相带;河道间微相不具备找油潜力。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泌阳凹陷深层系地震剖面特征及该区采集、处理情况分析,提出采用叠前压制面波、多次波的新方法,充分应用炮点重新定位、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面元扩展等新技术,对该区三维原始资料进行连片再处理后,提高了深层资料信噪比。 相似文献
10.
11.
12.
泌阳凹陷大型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的成藏要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伟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4):433-436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是中国东部大型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之一。该油田自1977年全面投入勘探、开发至2001年底,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176×104t。油田生烃源岩丰富、储集砂体发育、运移通道良好、圈闭的形成与砂体的配置有利、油气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伴随双河鼻状构造的形成、演化,泌阳凹陷南部核桃园组三段砂体逐渐由沉积时期的下倾尖灭变为上翘尖灭,形成有足够大的储集空间和足够长的充注时间的小而肥的双河油气田。 相似文献
13.
泌阳凹陷断裂复杂、断块多,寻找含油气圈闭的关键是搞清楚断层位置和断块形态。泌阳凹陷断裂发育,构造倾角变化大,叠前偏移技术比叠后偏移技术能更清晰、更准确的反映构造形态。叠前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裂区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偏移成像效果,断点清楚、断层清晰,能够准确地落实断层位置和认识断块之间的关系,与钻井资料的吻合程度较高,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同时研究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泌阳凹陷深凹区岩性油藏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深凹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沉积控制了深凹区岩性油藏的空间分布;三角洲前缘发育优质储集体及优质烃源岩;湖侵体系域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层位,也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层位。以此指导泌阳凹陷深凹区岩性油藏勘探,选择泌阳凹陷较大型沉积体系——侯庄三角洲前缘、古城三角洲前缘及平氏扇三角洲前缘为岩性油藏勘探突破点,其湖侵体系域为岩性油藏勘探突破的层系。在侯庄三角洲前缘安店地区泌354井及多物源交汇处的毕店地区泌359井取得新突破,打破了深凹区油气勘探的阻滞局面。 相似文献
15.
16.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作用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发育有岩性、背斜和断块3类油气藏。对于自生自储型的岩性油气藏来讲,上翘尖灭砂体与鼻状构造背景的构造等高线近于正交,形成了大面积砂岩上翘尖灭或侧缘上翘尖灭岩性油气藏。此类油气藏大体有3期油气充注,但以中晚期充注为主。背斜油气藏油源为核桃园组二、三段烃源岩的混源,油气先后沿层状砂体向下二门背斜运移并聚集成藏。廖庄组沉积末期是古背斜+岩性油藏形成期;上寺组沉积末期的断裂活动改造了早期油气藏,并形成了新的断层+岩性油气藏。北部斜坡因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活动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复杂断鼻、断块圈闭。此类油气藏油气源自南部的深凹,廖庄组沉积前由深凹向北作侧向运移,廖庄组沉积后经断层向浅层运移,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预测凹陷南部断裂陡坡带是岩性油藏的有利地区,东部是寻找背斜油藏的有利地区,北部斜坡带是断块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浅层三维地震勘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油层埋藏浅、厚度大、富集程度高,油藏类型以断鼻断块油藏为主。针对新庄地区油层埋深浅、断块复杂的特点,采用了保护好浅层反射信息的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采集上运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技术而确定了小偏移距、小面元的束状观测系统;处理上注重速度分析和叠前偏移处理;解释上综合应用人机联作系统的多种功能识别断层、落实断块。解释成果用于部署探井,发现了一批含油圈闭,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泌阳凹陷北坡下切谷——低位扇沉积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孙岗地区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其中在层序Ⅱ、层序Ⅲ低位域中识别出下切谷--低位扇沉积体系。下切谷充填物在地震反射结构、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征,文中总结出该区缓坡扇三角洲平原--下切谷--低位扇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断隐陆相湖盆边缘地带发育的下切谷在成因上有自身的特点,其形成受到构造沉降和湖平面下降的共同影响。研究下切谷、低位扇对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还指出与该层序模式相关的4种油气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