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正山西省近日印发《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由中央资金、省级配套资金、市级配套资金、县级配套资金、企业配套资金和居民个人出资构成。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包括居民搬迁安置、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调查、沉陷区灾害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固废堆积治理、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项目资金负担比例为:采矿权主体存在的,治理资金主要由政府、企业和  相似文献   

2.
高山 《煤》1995,4(3):42-44
以山西省古交市为例,分析了地方煤矿生产现状,找出了影响地方煤矿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地方煤矿改革采煤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山西省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发展过程及体会.  相似文献   

4.
综合信息     
《中国矿山工程》2004,33(5):55-55
山西力推节约型采煤技术山西三荆沟煤矿2003年采用轻型综采放顶煤技术后,煤炭回采率由20%提高到75%,年生产能力增加到40万t。三荆沟矿的经验使资源和效益达到了和谐统一。煤矿开采方式的落后,导致资源的浪费。用传统掘煤办法,绝大多数小煤矿煤炭回采率仅为15%左右。山西省每年中小煤矿产量约2亿多吨,但动用矿产资源近20亿t。而采用新型设备和采煤技术,则可以使煤炭的回采率提高2倍之多。新出台的办法明确规定:地方中小煤矿必须使用资源节约型采煤技术和设备,淘汰回采率低、不安全的落后采煤方法,对拒绝采用正规采煤方法且资源浪费严重或不具…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山西省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及掘进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研究山西省六大煤田石炭-二叠纪主采煤层煤中铀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在山西省六大煤田选取代表性矿井采取了若干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分析,再结合以往钻孔测试数据,经研究发现:高平矿区及寿阳矿区出现铀的富集区;垂向分布上看太原组主采煤层煤中铀的含量高于山西组;煤中铀的含量与灰分、硫分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9、0.544。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山西省寿阳县平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在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煤前,煤层注水方法的应用,降低推采和放顶煤时煤尘浓度,从而减少煤肺病的发生,防止煤尘爆炸事故发生,达到提高矿井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山西煤矿开采形成的地质灾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徐洪飞等 《煤》2000,9(4):12-14
山西省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然而由于过度的、不合理的开采 ,使山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如采空区地面沉降、裂缝、塌陷、耕地破坏、建筑物受损、水源枯竭、植被死亡、土地荒漠化等等。这不仅严重破坏了矿区人民的生存环境 ,而且制约了山西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括介绍了山西省因采煤形成的地质灾害状况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煤炭开采大都处于黄土沟壑和丘陵山区,其采煤沉陷及地表破坏具有和平地不同的破坏特点,产生的多种形式和不同大小的地表裂缝、槽形塌陷及采动滑坡,使地形地貌及景观产生较大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等。因此,研究适宜山西地貌和气候特征,以及山西采煤沉陷损伤规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构建山西省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破坏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结合黄土丘陵地貌分析研究了开采对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沉陷区土地及植被的影响和破坏。地下采煤形成的覆岩及地表裂缝为水资源运移和流失提供了通道,采排矿井水对土地造成了污染,采动土地破坏及地表水土流失的加剧,是造成地面生态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对于采动生态环境破坏,采煤岩土体损害是根本,水资源和植被的破坏为开采损害的延续性影响,而单一类型的损害修复方法无法达到良好的修复状态,因此提出了以地形修复、水资源保护、植被重建等相结合的黄土丘陵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山西某矿区黄土丘陵地表的土地复垦实践,证明了黄土丘陵沉陷区结合地形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复垦技术的有效性及适宜性,研究成果对山西黄土丘陵矿区的地下开采与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剑  靳钟铭 《山西煤炭》1997,17(2):56-60
对山西省六县一区调研基础上,就山西乡村小煤矿的技术改造提出了思路、途径和方案,提出了乡村小煤矿首先要有重点地实现井型开发规模的正规化,然后从采煤方法改革入手,分三步走,完成各类井型的技术改造和补套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从晋煤集团金鼎公司获悉,该公司开展的"小滚筒大采高采煤工艺研究及装备研制"项目通过山西省科技厅鉴定,其装备制造水平和采用的"割放联合"采煤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项目所采用的"割放联合"采煤工艺是国内外首创,以"机械截割为辅、矿压为主",对7.5m厚煤层实现一次采全高开采,填补了我国7m以上厚煤层一次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尺度差异的山西省采煤土地损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山西省采煤土地损毁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类型的土地损毁系数计算得出山西省2000~2010年间煤炭开采平均土地损毁系数为0.2509hm2/万t煤。采用散点拟合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立足不同尺度探讨了损毁土地面积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在山西省尺度,煤炭基础储量、耕地面积是影响土地损毁面积的负相关性因素,而地区生产总值、煤炭工业投资是影响土地损毁面积的正相关性因素。在煤炭基地尺度,体现出地区生产总值对土地损毁面积的正相关性,耕地面积对土地损毁面积的负相关性。在煤炭产地尺度,基本上能体现出地区生产总值对土地损毁面积的正相关性,但耕地面积对土地损毁面积的负相关性体现不明显。此外,山西省尺度和煤炭基地尺度是利用地区生产总值和耕地面积控制采煤土地损毁面积的最佳尺度。  相似文献   

13.
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南部,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田,老龙湾井田位于该煤田的西南部边缘。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其中下部发育该区主要的可采煤层3号煤层。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下部发育本区内的另一主要可采煤层15号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沁水煤田老龙湾井田煤炭勘探项目"的勘查成果,利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岩相古地理等理论及方法,总结其含煤地质特征及控煤因素,重点剖析了井田内含煤地层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及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区聚煤古地理环境及其对煤层厚度的控制,对山西组3号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对该区煤层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煤技术及采煤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福林  薛峰 《煤炭技术》2006,25(8):59-60
介绍了采煤技术的发展、采煤工作的现状及目前采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倾斜长壁采煤法以及放顶煤采煤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以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空区瓦斯爆炸(燃烧)点火源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省阳城、沁水矿区在旧式采煤方法下发生了多起瓦斯爆炸(燃烧)事故,事故处理时虽初步认为顶板冒落过程中互相撞击摩擦火花可能是引燃瓦斯的火源,但均没有理论及实验作为依据,我们通过实验的手段查证引起采空区瓦斯爆炸(燃烧)的点火源,从而为确认采空区瓦斯事故发生原因找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娜 《现代矿业》2019,35(8):250-252
为充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减少因采煤沉陷而造成的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等,以山西省朔州地区某煤矿为例,提出在该地区基本农田下采煤应满足的沉陷防控目标。研究表明采用膏体充填开采技术,既能够处理矿井矸石,减少地表沉降,还能起到采空区灌浆防灭火的作用,实现充填系统与灌浆系统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7.
《山西煤炭》2008,28(4)
阳泉市保安煤矿是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批准的基本建设矿井,批准生产能力90万t/a,井田面积14km^2,地质储量1.86亿t,可采储量1.06亿t,可采煤层为8号、9号和15号,矿井采用主、副和回风三个立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单水平联合布置,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服务年限84.7a。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煤层的爆破采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稳定煤层条件下,爆破采煤的方法可分为小分段爆破采煤法、深孔爆破采煤法和斜坡爆破采煤法。文章就三种方法分析了巷道布置、采煤工艺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矿是一个急倾斜煤层产量占很大比重的矿井。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曾对急倾斜采煤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落垛式采煤方法改成水平分层采煤法、综合采煤法、斜切分层采煤法、平板掩护支架采煤法,换向采煤法等等,一直到现在经常用的是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这种采煤方法从一九七○年开始试用,由刚开始2~3米长的梁,发展到5~7米、7~9米,薄煤层也有了1.3米左右的架子。从架型来看,有“—”字型、字型、字型、对接梁、加强梁和双柔性掩护支架等。这种采煤方法对增加产量、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相似文献   

20.
《煤炭工程》2005,(8):53-53
日前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山西省将筹集资金70亿元.在九大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实施综合治理工程。目前,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摸底、编制方案和国家评估工作已全部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