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食物会在我们的食谱中得到特别的青睐,因为它们有个“好名声”。比如富含某种营养素、可以排毒或者仅仅因为听说它们能就大吃特吃。对于“食不厌精”的中国人来说,这样做未免把饮食这件事弄得过于草率了,仔细分辨,我们更想知道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北京服装纺织》2014,(6):118-119
车与表有很多共性,它们都在玩着与时间赛跑的游戏。值得说明的是,腕表或许并非为赛车专门设计,但的确有着赛车世界的特征设计和构造。比如它们通常是计时码表,以提示佩戴者精确计时在赛车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它们也经常会有个视距仪,以便测量时速。有时候,它们也会在设计的构造中采用某些汽车材料,比如轮胎橡胶、碳纤维或者钛金和铝材,来特别说明它们的汽车血统。  相似文献   

3.
范志红 《烹调知识》2010,(11):39-39
先说说酶。生蔬菜中的酶真的对我们那么重要,必须生吃才能正常消化吗?首先,蔬菜和水果中的酶种类繁多,不仅有帮助人体消化的酶类,还有一些不利于营养保存和利用的酶,比如会让维生素C和多酚类物质氧化的氧化酶类。让它们全部“活着”,也未必就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4.
你可能听说过一类食品添加剂,叫“甜味剂”,比如最常见的糖精、阿斯巴甜,但你很可能不知道它们的来历,其实是一些不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的粗枝大叶的理科男无意中发现或发明了它们:1879年一个俄国化学家在实验室倒腾完瓶瓶罐罐,没洗手就回家吃饭,结果发现吃啥都是甜的,“糖精”被发现;1965年一个叫施莱特的化学家在合成药物的时候无意中舔了一下手指,大名鼎鼎的甜味剂“阿斯巴甜”问世。  相似文献   

5.
糁香温暖     
看过古人的一些文字后,你会发觉过于“言紧”.总是要留下些飘渺的东西.让后人笔墨官司不断。比如这个“糁”字,就经常让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6.
芮利利 《美食》2009,(9):62-62
未老先衰是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但平日经常吃一些不健康的物质、就会加速身体老化。比如人们熟悉的腌制食品、霉变食物,高温油烟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质人们经常食用,却忽视了它们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何俊 《新食品》2005,(13):34-34
很多“物”与人其实是相通的.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如果我们愿意将某种产品或是某种东两看作是有灵魂的.那么我们试着去改变它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就会产生某种奇迹。比如美国人将购物的场所——商场,改变为倡导愉悦消费感受的“MALL”,使得大型百货业的生活方式突然变得人性化。再比如前台湾影后杨惠珊爱上琉璃后终于探索出“琉璃工房”和“T8餐厅”,让暮鼓晨钟式的琉璃重焕青春:五粮液以买断经营改变白酒的生活方式,让许多学者惊呼原来白酒还可以这样活。而地处重庆的玻璃瓶厂吴晟,在为水井坊成功地打造了一件中国历史上第一件真正的超高档品味的“外衣”后,中国高端白酒的生活方式其实已经被颠覆了。  相似文献   

8.
低碳教育     
《中外食品工业》2010,(6):10-10
有些惯性是在万炮齐鸣中渐渐养成的,比如当“低碳”这个词如雷贯耳的时候。我在超市,会习惯地看看我的购物车,标签注明一些名词:无公害、全天然等等,心理便会有一些安全感在里面。看到这里也刻意地回避标签下面的那些数字,因为我知道这些专人安全的名词需要另外一些膨胀数倍、令钱夹不太安全的数字支撑,然后用刷卡来彻底回避,这也是习惯。  相似文献   

9.
回归典雅     
在时尚越来越“无厘头”的今天,一些所谓的颠覆总能让人瞠目结舌又倍感惊喜:比如将内衣放外头穿、比如剪个比平并没有还短的头,比如不再只属于冬天的皮草。当狂野的中性风呼啸而过,留给人们的却只有短暂的激情,而真正让皮草回归市质的依然是华贵典雅,它像一本圣经,浅尝辄止则令人乏味,只有细细品嚼,才会觉得什么叫经典永恒。  相似文献   

10.
我们总有一些奇怪的嗜好,比如不吃肉,不吃胡萝卜、青椒或者坚持拒绝一种叫"姜"的东西。猫咪也是如此,有一天它们会突然没有理由地拒绝一些属于它们的美味,同时也会疯狂地爱上一些不可思议的"食物",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可爱"异食癖"。  相似文献   

11.
老菜开新花     
田晓 《四川烹饪》2006,(3):i0008-i0008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家都在追求一个“新”字,而对于一些过去了的事物.好象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所接受了,比如说旧的观念,比如说过时的数码产品……难道只是因为它们如今不流行了,才没有被人们当回事儿?其实,这些东西不见得都会被人们遗弃,比如说古玩,又比如从前的一些老歌曲……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夏天。很多中国电视观众都停下日常活动去参加每周一次节日般的体验一“超级女声”。用手机短信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喜爱的“超女”。从商业角度看。蒙牛是“超女”最大的赢家,但这个成功的商业案例尚有一些问题未予回答,比如为什么蒙牛会选择这个一年前收视率仅为0.5%的节目?为什么这个节目选择在广州、长沙、郑州、杭州和咸都进行“海选”而不考虑北京和上海?为什么蒙牛和“超级女声”会选择张含韵作形象代言人?  相似文献   

13.
变脸蒸蛋     
空心菜 《饮食科学》2013,(10):57-57
蒸蛋是最家常的小菜,但如果总以“常态”做给宝宝吃,一定是会被拒绝的。这时候妈妈不能强迫孩子,可以稍停几天。接着,你可以玩点小花样,比如在蒸蛋中加入一些蔬菜汁,给它“染”个色,或是动动脑筋让它变个脸。你看,这“羞男涩女版”的蒸蛋,可爱不?  相似文献   

14.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9):102-103
“千滚豆腐万滚鱼”,照字面理解,豆腐和鱼需要很长时间的烹煮才能进去滋味。豆腐和鱼虽然是难得入味的两种食材,但它们也有用火适度的法门。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一个菜肴的成败,比如做水熘豆腐。豆瘸煮老了,就变成了蜂窝豆腐,豆腐的那种滑嫩感因“千滚”而消磨殆尽。  相似文献   

15.
超级粮食丸     
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粮食危机,一些科学家提议创造出一种超级粮食,解决饥饿问题。比如包含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的“粮食丸”,每天吃一粒就不会饿。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肯特·布拉德福说:“我不相信单一食物可以包括所有种类的营养成分。此外,整天吃粮食丸也会令人厌烦。”  相似文献   

16.
张卫 《中国食品》2014,(6):43-43
在今年的两合上,全国两合的驻地饭店服务员不再为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实名制的矿泉水。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拉开了“两会”正式开启的序幕。作为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一年来的首份答卷,“两会”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除了房价、环境污染等重点关注的问题外,今年“两会”上的一些创新性举措也吸引了中外媒体的目光,比如矿泉水实名制。今年“两会”期间,服务员会给每名委员提供一瓶贴有委员名字的矿泉水,而且委员们只有喝光自己的矿泉水,饭店服务员才会为其提供第二瓶矿泉水,以往那种喝了几口找不到主儿的矿泉水只能被遗憾丢弃的情况将绝迹。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一些爱美人士为了让自己的容颜更加姣好,竞不惜本钱去整容,而在许多餐馆厨房里,为了让一些老菜展现出新面貌,厨师有时也会对它们做一番“整容”,那些新锐厨师在对某些传统老莱巧加装点以后,总是赢得了顾客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热烫的糁汤     
前不久我去了趟山东,感觉自己就像是成了个半文盲,因为山东的地名中有不少古怪的字,比如“兖”、“郯”、“莒”……一开始这些字我都不认识,所以不敢随便张嘴说话。最搞笑的是,我有时连上街吃饭都成了问题,因为一些饭馆招牌上的字我不认识,比如“甏肉”,再说本文提到的这个“糁汤”。  相似文献   

19.
在WPS Office和Word中,进行“替换”操作时都可以使用“查找”内容。比如,现在你需要把档中所有的“刘博士”、“张博士”替换为“名的刘博士”和“名的张博士”,大家通常的做法是不是把“刘博士”和“张博士”分开替换呢?这样做似乎显得麻烦,其实它们是可以一起替换的。怎么一起替换呢?你不妨看看笔以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国的“疯牛病”、继而是“二恶英”,在国内一些地方也发生了“毒饼干”、“毒大米”、“毒瓜子”等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重视。有些国家纷纷推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生态食品”,在我国,有着艳阳高照、两片绿叶烘托着含苞欲放的蓓蕾标志的绿色食品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食品的安全性、优质性是如何保证的  比如,一只苹果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首先要对这只苹果的生长环境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调查其产地的气象、地貌、土壤肥力、水文和植被;收集它生长的土壤、呼吸的空气和灌溉的水质的监测数据。当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