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很多煤炭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着转型问题。一些传统煤炭资源城市借助于旅游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政府的主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重视市场经济的作用等。另外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要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关注创新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重视生态城市的塑造及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交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资源枯竭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对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其城市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相应提出了强化城市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其微观管理职能、分化其社会管理职能等营造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阜新是我国最早建立起来的重要能源生产基地之一,曾有"煤电之都"的美誉,大部分企业依靠煤电而建立起来的。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渐近枯竭和人口的逐年增加,现有的能源将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需要。许多企业的发展将因能源缺乏而失去动力,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不足等、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诸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矛盾,将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规避"矿竭城衰"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产业定位与城市转型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矛盾。在转型的过程中,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基本生活的问题,又要谋求长远,努力实现城市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既要抓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又要抓富余人员向区域外的转移,为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也离不开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体系的支撑;即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矛盾。在转型的过程中,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基本生活的问题,又要谋求长远,努力实现城市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既要抓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又要抓富余人员向区域外的转移,为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也离不开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体系的支撑;即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以循环经济牵引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石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无法回避转型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重要出路。黄石必须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四大体系;着力打造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培育10户骨干企业、建设3个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建设3个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初步筛选一批重点项目和支撑技术,构建有黄石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领黄石成功转型,促进黄石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量实践表明旅游业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谋求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然而旅游业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远滞后于与此相关的实践探索,且旅游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的效应始终未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论文利用中国2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旅游业是否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旅游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效应存在以旅游业水平为门槛的三重门槛特征,门槛值分别为0.019、0.026和0.031。这表明旅游业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但随着旅游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的边际贡献趋于下降,推动效力将会枯竭,甚至会产生新的“荷兰病”问题,进而抑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据此,文章提出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推动旅游产业反哺制造业、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析了这些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需求,提出了促进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对策.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析了这些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需求,提出了促进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对策。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通过建立中国地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各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得分,然后运用分层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研究表明:营商环境是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市场化水平和资本投资对城市转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的市场化水平和充足的社会资本投资对城市转型具有推动作用;第三产业发展当前对城市转型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长期来看将带动城市转型发展。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资源枯竭型城市应根据自身区位条件和发展优势,并结合转型影响因素设计城市未来的发展路径,避免转型路径的趋同化。 相似文献
11.
资源产业的特殊性使得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的现实问题,并根据各自地区特点,摸索出衰退产业区振兴的不同模式。在我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特征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定历史背景,资源型城市分布面积之广、所面临的衰退趋势之严峻更是引起了政府和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通过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德国鲁尔在经济转型和发展循环旅游经济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产业地位的有关问题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旨在能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思路及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资源产业的特殊性使得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的现实问题,并根据各自地区特点,摸索出衰退产业区振兴的不同模式。在我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特征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定历史背景,资源型城市分布面积之广、所面临的衰退趋势之严峻更是引起了政府和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通过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德国鲁尔在经济转型和发展循环旅游经济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产业地位的有关问题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旨在能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思路及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淮北市是我国著名的五大煤炭基地之一,作为安徽省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之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淮北市是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一座城市,煤电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长期居于支柱产业的地位。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大批煤矿遭遇闭坑或面临闭坑的威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弊端日益凸显,已逐渐开始制约该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尽快实现城市转型已成为淮北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对淮北市如何进行城市转型提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资源产业的特殊性使得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在我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定历史背景,资源型城市分布面积之广、所面临的衰退趋势之严峻更是引起了政府和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论文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旅游产业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资源型城市中最为典型的煤炭城市--六盘水为例,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了六盘水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目前在转型中所拥有的优势条件,表明六盘水旅游业产业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但产业规模尚小,适合定位为先导产业。最后提出了六盘水产业转型的可行性建议--对其旅游业开发与保护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关中地区为主体、陕南和陕北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长期以来,一直是“两翼薄弱,一城独大”。商洛作为陕南3市之一,部分旅游资源品级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旅游开发仍然十分落后。笔者对商洛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分析了目前商洛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带两区”的资源整合方案,并对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很多困难,通过工业遗产旅游来促进城市的转型与复兴,为这些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从旅游认知的重新调整、资源内涵的深度挖掘、产品市场的准确把握3个方面,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以湖北省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提出重塑旅游形象与活化旅游资源是黄石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重塑旅游形象是黄石改变过去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旅游资源的活化则是黄石解决资源匮乏的关键,并提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路径:激活棕地资源,改变传统旅游认知;采用大遗址开发模式,挖掘矿冶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找准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7.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阜新经济转型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以阜新经济转型为例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效果的评价问题,首先对阜新转型前和实施转型战略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其次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阜新转型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统计数据对阜新市的转型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疆国土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显著。同时,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新疆又属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实力薄弱。丰富的国土资源无疑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优势基础,但如何通过国土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新疆区域开发的关键。本文在对新疆国土资源优势转化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市场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齐全、典型,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独特,基础建设扎实,区位条件优越。本文阐述了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城市旅游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对资源整合程度作了定量评价,初步分析了地质公园建成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本溪市旅游业现存的管理机构、引资渠道、宣传力度、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及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分阶段制定多方引资规划,加大地学特色资源的宣传力度,建立旅游产业体系,引进并培养地质旅游专业人才,协调保护与开发策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型城市的转型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及尝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