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日本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学习过程中,作者发现日本的建筑并没有被西方建筑所同化,仍保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其中所蕴含的日本建筑设计的精神主要是共生论.因此,文章通过研究日本共生论之中的整体共生、室内外共生、建筑和环境共生的实际设计案例,试图来探讨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建筑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源头。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玄学思想体系,剖析了日本现代建筑思想根源。在比较和寻觅中,探求日本现代建筑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玄学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日本建筑师常把建筑和城市比作生物体,探索人、建筑以及自然三者的关系,其中“共生”是日本现代建筑不断传承的核心观点之一。该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年代相关日本建筑师的作品及思想,将“共生”分为新陈代谢、共生和新时代的共生三个演变阶段。通过总结每个阶段作品和思想的特点,发现演变过程中表皮逐渐透明,空间逐渐灵活,界限逐渐模糊,建筑逐渐消隐,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我国建筑可以此为鉴,深度地挖掘、思考和表达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观和哲学观,探索适合我国的生态、可持续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日本现代建筑由于成功的将传统建筑观与外来文化相结合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国际建筑界有着与众不同的影响力。本文回顾了日本现代建筑起步、探索和发展的历程,以建筑师和建筑思想为线索,对日本现代建筑的主要流派进行了归纳、梳理和解析,并指出现代建筑的多元化都植根于日本的传统文化。通过本文的分析以期为我国建筑师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实践中继承传统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10天的实地考察,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使笔者对日本有了新的认识。抛却高度发达的经济、优美整洁的环境、国民的高素质和敬业严谨的态度,单说日本的建筑,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世界建筑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传统建筑古朴自然,内涵丰富,空间流动;现代建筑与城市共生,技术与人共生,外观简洁,空间丰富,注重细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杰 《山西建筑》2021,(1):20-21
日本的传统建筑本身具有诸多现代主义建筑特征,但也是因为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和技术发展的制约,形成了基于节材、极简和功能至上的设计思想.在现代主义思想的语境下对日本传统建筑进行分析,探究功能主义、极简主义、流动空间、模数制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王发堂 《建筑师》2013,(6):55-63
隈研吾建筑思想是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奇异混合体。一方面展示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和钟情质朴的宽容和矛盾精神。另一方面展示西方文化中哲学概念与逻辑分析。从而形成尊重自然而压抑建筑的建筑哲学观。有意制造建筑概念与建筑形式的内在张力。隈研吾在文字作品的形而上(理性)与建筑作品的形而下(感性)之间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展示了驾驭东西方文化的卓越才能和驾驭乡土建筑创作的非凡智慧。  相似文献   

8.
肖艳萍 《建筑技艺》2011,(5):246-247
近10天的实地考察,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使笔者对日本有了新的认识.抛却高度发达的经济、优美整洁的环境、国民的高素质和敬业严谨的态度,单说日本的建筑,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世界建筑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传统建筑古朴自然,内涵丰富,空间流动;现代建筑与城市共生,技术与人共生,外观简洁,空间丰富,注重细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9.
日本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在这样一种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建筑形成了其特有的建筑观.同时日本建筑又在不断吸收和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使得日本建筑在当代建筑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日本现代建筑是如与其传统文化相融合.如何在保护自己珍贵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与先进的建筑思想和文化结合、升华从而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现代建筑的。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初,日本建筑界对装饰的、或历史样式的建筑已无兴趣,很少触及纯粹的仿造风格,但对民族趣味的偏爱却广泛存在,这是受日本民族性的直接影响。民族根生性是使建筑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总能回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能的、非意识行为。日本的现代建筑具有独特的内涵,而形成日本现代建筑内涵的核心因素是日本民族的根生性。他们表现在建筑形态的物哀式表达、建筑环境的共生式表达、建筑审美的神格式表达和建筑技术的精准式表达。通过建筑实例与民族理论的结合分析,得出现代日本建筑创作思维是具有深厚的传统文脉和坚固的民族根生性、多变的非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例归纳了日本建筑在继承传统意象的主要设计手法,剖析了日本现代建筑对其传统文化与建筑工艺的传承与发扬,并分析了当代日本建筑的传统精神和现代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传统建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者对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特质进行了现代解读,这对于日本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的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以神社、住宅、茶室作为日本传统建筑的代表,分析在现代主义语境下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质及其建筑体现,并追溯其形成的渊源,发现功用性的特质是日本传统建筑现代化转型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建筑设计领域,如何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一直是建筑师们讨论的焦点话题,日本的建筑界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厚的优秀经验。本文以三位杰出的日本现代建筑师及其代表作作为切入点,探究作品背后的设计哲学,以期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感悟。  相似文献   

14.
孙娜蒙  李雨红  许民 《华中建筑》2007,25(1):198-200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建筑始终坚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创造了无数经典之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至今仍为人们所迷恋.赖特的有机建筑分成草原式住宅和美国风住宅两个阶段,这两种风格的住宅创作均体现出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因此,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精神,以此来诠释赖特的有机建筑,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建筑的内在涵义,并从中吸取一些对当代建筑创作有益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现当代建筑创作中,同时蕴含现代建筑气质与日本传统建筑精神的简约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首先追溯了日本传统建筑中的简约观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成因;然后分析了日本建筑全盘西化和自身探索反思的历程对现代建筑简约观念形成的初步影响;最后指出了现代主义者对日本传统建筑简约观念的转译是其在现代建筑中得到确立的关键,也是日本建筑带着自身特色走向世界舞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美学思想的指导,中日两国的建筑呈现出部分相似性和差异性。阐述了中日美学思想与建筑设计理念的关系,同时指出在当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背景下,日本现代建筑发展为中国建筑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17.
丹下健三是世界知名的日本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注重对建筑形式的探索,创造了结合日本文化的现代建筑,并通过自身的成就和影响力,使日本现代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上有一席之地。通过解析其建筑思想与作品,了解其创作的思想过程,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传统建筑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劳动者集体智慧的产物。我国传统的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颇为新颖,蕴含了丰富的哲学观点和思想。研究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有利于摸清我国传统建筑手法上的规律,并把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从而做到古今结合,设计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标志性建筑。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如何将传统建筑空间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9.
极少主义本源哲学思想是东方禅宗哲学,进而在西方发展成熟起来。极少主义发展于西方近现代设计运动,在艺术领域的绘画与雕塑和近现代建筑中逐步发展为一种设计思想。当代极少主义建筑潮流以其简洁、内敛、隐匿的性格和纯净的建筑形态与空间,表达出其特有的包容性和概括性。而东方哲学的语境下,极少主义美学含意更加丰富,为了更好理解极少主义的思想本质,透过中国禅宗哲学的发展,以及传统绘画、建筑空间等形式的表达,进一步解读本土语境下的极少主义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城市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不仅延续了城市文化特色,还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该文将"共生"的思想引入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尝试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内涵做出解读,并结合沈阳市老城区传统民居易地迁建保护这一工程实践,从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空间与功能的适应、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三方面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共生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