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网络流量数据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特性,提出了混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将数据预处理后输入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学习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将所学到的特征输入长短期记忆网络,用于学习流量数据的时序特征。实验表明,混合结构模型准确率,比单独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解决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不充分,难以处理长文本结构信息和捕获句子语义关系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CNN和自注意力BiLSTM的并行神经网络模型TC-ABlstm.对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增强对文本局部特征的提取能力;设计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来捕获文本上下文相关的全局特征;结合两个模型提取文...  相似文献   

3.
说话人识别通过语音对说话人进行身份认证,然而大部分语音在时域与频域具有分布多样性,目前说话人识别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普遍使用单一的卷积核进行特征提取,无法提取尺度相关特征及时频域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尺度相关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SCCNN-BiLSTM)网络模型用于说话人识别。通过尺度相关卷积神经网络在每一层特征抽象过程中调整感受野大小,捕获由尺度相关块组成的尺度特征信息,同时引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保留与学习语音数据的多尺度特征信息,并在最大程度上提取时频域特征的上下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SCCNN-BiLSTM网络模型在LibriSpeech和AISHELL-1数据集上迭代50 000次时的等错率为7.21%和6.55%,相比于ResCNN基线网络模型提升了25.3%和41.0%。  相似文献   

4.
陈旖  张美璟  许发见 《计算机应用》2020,40(10):2973-2979
为解决HTTP慢速拒绝服务(SHDoS)攻击流量检测在攻击频率变化时出现的准确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的SHDoS攻击流量检测方法。首先,该方法在多种攻击频率下对三种类型的SHDoS攻击流量进行报文采样和数据流提取;之后,设计了一种数据流转换算法,将采集的攻击数据流转换为一维序列并进行去重;最后,使用一维CNN构建分类模型,该模型通过卷积核来提取序列片段,并从片段中学习攻击样本的局部模式,从而使模型对多种攻击频率的数据流都具备检测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及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构建的分类模型相比,该模型对未知攻击频率的样本同样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在验证集上的检测准确率和精确率分别达到了96.76%和94.13%。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对不同攻击频率的SHDoS流量进行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算法难以提取复杂心拍特征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房颤识别算法。基于心电信号的一维时序特性,设计一维深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自动挖掘原始信号预处理后的深层次特征。将适合捕捉时间序列长期依赖关系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结合,搭建一种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基于PCin CC2017数据库实现对原始心电信号的自动分类,完成对房颤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以86%的分类准确率和83%的F1度量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业领域中故障诊断数据存在时序性和夹杂强噪声的特点导致的收敛速度慢以及诊断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一维卷积和双向长短期记忆(1DCNN-BiLSTM)神经网络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故障振动信号的预处理、特征的自动提取以及振动信号的分类。首先,采用自适应白噪声的完整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技术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预处理;其次,构建1DCNN-BiLSTM双通道模型,将处理后信号输入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模型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模型两个通道,从而对信号的时序相关性特征、局部空间的非相关性特征和弱周期性规律进行充分提取;然后,针对信号夹杂强噪声的问题,对压缩与激励网络(SENet)模块进行改进并将其作用于两个不同的通道;最后,输入全连接层将双通道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并借助Softmax分类器实现对设备故障的精确识别。使用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ENet模块同时作用于1DCNN通道和stacked BiLSTM通道,1DCNN-BiLSTM双通道模型在保证快速收敛的情况下有最高诊断精度96.87%,优于传统单通道模型,有效提高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7.
陈旖  张美璟  许发见 《计算机应用》2005,40(10):2973-2979
为解决HTTP慢速拒绝服务(SHDoS)攻击流量检测在攻击频率变化时出现的准确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的SHDoS攻击流量检测方法。首先,该方法在多种攻击频率下对三种类型的SHDoS攻击流量进行报文采样和数据流提取;之后,设计了一种数据流转换算法,将采集的攻击数据流转换为一维序列并进行去重;最后,使用一维CNN构建分类模型,该模型通过卷积核来提取序列片段,并从片段中学习攻击样本的局部模式,从而使模型对多种攻击频率的数据流都具备检测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及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构建的分类模型相比,该模型对未知攻击频率的样本同样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在验证集上的检测准确率和精确率分别达到了96.76%和94.13%。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对不同攻击频率的SHDoS流量进行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算法存在提取的深度特征无法有效表征交互行为序列特性的问题,本文将长短期记忆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与预测一体化方法。该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完成对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参数训练。在识别与预测过程中,将不同时间比例长度的未知动作类别的视频图像分别送入已经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深度特征,再将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深度特征送入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完成对双人交互行为的识别与预测。在国际公开的UT-interaction双人交互行为数据库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计算量适当的同时对交互行为的正确识别率达到了92.31%,并且也可完成对未知动作的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准确的预测结果可以提高电力市场的灵活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对电力系统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预测精度,针对电网负荷数据的时序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Attention-BiLSTM-LSTM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因素(温度、节假日等)提取特征,并使用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层进行双向时序的特征学习;将双向时序特征作为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层的输入,用LSTM神经网络建模学习时序数据的内部变化规律;使用attention机制计算LSTM隐层状态的不同权重,以对隐层状态进行选择性地关注;结合注意力权重和LSTM神经网络进行负荷预测,最后使用全连接层输出负荷预测结果.使用EUNIT电力负荷数据集进行实验,采用提前单点预测模式,该方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达到1.66%,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814.85.通过与单LSTM网络、基于attention机制的LSTM网络(Attention-LSTM)、前馈神经网络(FFNN)、卷积神经网络联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等4种典型的负荷预测模型结果对比,验证了Attention-BiLSTM-LSTM神经网络方法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结构处理中文分词任务,存在输入特征不够丰富、语义理解不全、计算速度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膨胀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中文分词方法。通过加入汉字字根信息并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来丰富输入特征;使用膨胀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加入残差结构进行训练,能够更好理解语义信息并提高计算速度。基于Bakeoff 2005语料库的4个数据集设计实验,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的中文分词方法做对比,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取得了更好的分词效果,并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1.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很难在文本的多分类任务中提取到足够的文本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self_attention)和残差网络(ResNet)的BiLSTM_CNN复合模型。通过自注意力赋予卷积运算后信息的权重,接着将池化后的特征信息层归一化并接入残差网络,让模型学习到残差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分类性能。在模型的运算过程中,使用了更加光滑的Mish非线性激活函数代替Relu。通过与深度学习模型对比,所提出的方法在准确率以及F1值评价指标上均优于现有模型,为文本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不法分子利用洋葱路由器(Tor)匿名通信系统从事暗网犯罪活动,为社会治安带来了严峻挑战。Tor网站流量分析技术通过捕获分析Tor匿名网络流量,及时发现隐匿在互联网上的违法行为进行网络监管。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时空特征的Tor网站流量分析模型——SA-HST。首先,引入注意力机制为网络流量特征分配不同的权重以突出重要特征;然后,利用并联结构多通道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提取输入数据的时空特征;最后,利用Softmax函数对数据进行分类。SA-HST在封闭世界场景下能取得97.14%的准确率,与基于累积量模型CUMUL和深度学习模型CNN相比,分别提高了8.74个百分点和7.84个百分点;在开放世界场景下,SA-HST的混淆矩阵各项评价指标均稳定在96%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自注意力机制能在轻量级模型结构下实现特征的高效提取,SA-HST通过捕获匿名流量的重要特征和多视野时空特征用于分类,在模型分类准确率、训练效率、鲁棒性等多方面性能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深度学习算法作情感分析未充分考虑文本特征和输入优化的问题,提出了结合注意力机制和句子排序的双层CNN-BiLSTM模型(DASSCNN-BiLSTM)。利用情感词典对文档数据进行情感极性排序,得到优化的文档数据;将优化的文档数据输入第一层模型(由CNN和BiLSTM组成)生成句子表示;将句子表示输入第二层模型(由BiLSTM和注意力机制组成)生成文档表示,作为分类的依据,由此解决了输入优化的问题并且充分捕获了句子之间的语义信息,提升了情感分类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分类精度上相对于现有的方法有明显的提升,且拥有较好的MSE值,能够较好应用于一般的情感分析任务。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光谱图像高维度的特性和样本数量少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多尺度跨层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MCFFN-Attention)的方法。对高光谱图像进行PCA降维,然后以3D CNN为基础,将中心像素和其相邻像素作为整体输入到网络中,对不同卷积层得到的特征进行融合。同时对融合的低层特征进行空间注意力机制处理,对融合的高层特征进行通道注意力机制处理,分配给它们不同的权重来优化特征图。在印第安松树和帕维亚大学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相对于CNN、3D CNN和M3D CNN方法,分类精度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音乐科技研究的不断深入,音乐情感识别已被广泛实践和应用在音乐推荐、音乐心理治疗、声光场景构建等方面。模拟人类感受音乐表现情感的过程,针对音乐情感识别中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长距离依赖和训练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网络模型CBSA(CNN BiLSTM self attention),应用于长距离音乐情感识别回归训练。模型使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获取音乐情感局部关键特征,采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从获取的局部关键特征中提取序列化音乐情感信息,利用自注意力模型对获取的序列化信息进行动态权重调整,突出音乐情感全局关键点。实验结果表明,CBSA模型可缩短分析音乐情感信息中数据规律的训练时间,有效地提高音乐情感识别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空发动机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方法没有同时加权不同时间步下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所提取的特征,导致RUL预测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混合模型的RUL预测方法。首先,选用三种不同的路径提取特征:1)将原始数据的均值和趋势系数输入至全连接网络;2)将原始数据输入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并采用注意力机制处理得到的特征;3)使用注意力机制处理原始数据,并将加权特征输入至卷积神经网络(CNN)和Bi-LSTM网络中。然后,采用融合多路径特征预测的思想,将上述提取到的特征融合后输入至全连接网络获得RUL预测结果。最后,使用商用模块化航空推进系统仿真(C-MAPSS)数据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4个数据集上均有较好的表现。以FD001数据集为例,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比Bi-LSTM网络降低了9.01%。  相似文献   

17.
邓钰  李晓瑜  崔建  刘齐 《计算机应用》2021,41(11):3132-3138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对其包含的海量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不同于普通文本分类,短文本情感分类需要挖掘隐含的情感语义特征,具有极大的难度和挑战性。为了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短文本的情感语义特征,提出了一种多头注意力记忆网络(MAMN)用于短文本情感分类。首先,利用n元语法特征信息和有序神经元长短时记忆(ON-LSTM)网络对多头自注意力机制进行改进,以对文本上下文内联关系进行充分提取,使模型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文本特征信息。然后,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对多跳记忆网络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在拓展模型深度的同时,挖掘更高层次的上下文内联情感语义关系。在电影评论集(MR)、斯坦福情感树(SST)-1和SST-2这三个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结构的基线模型以及一些最新成果相比,所提MAMN取得了较优的分类效果,验证了多跳结构对于性能改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可嘉  刘惠 《计算机工程》2022,48(5):59-66+73
传统的自注意力机制可以在保留原始特征的基础上突出文本的关键特征,得到更准确的文本特征向量表示,但忽视了输入序列中各位置的文本向量对输出结果的贡献度不同,导致在权重分配上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网络在对全局信息的捕捉上具有优势,但未考虑到文本间存在的局部依赖关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注意力机制的BiGRU和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CNN)文本分类模型SAttBiGRU-MCNN。通过BiGRU对文本序列的全局信息进行捕捉,得到文本的上下文语义信息,利用优化的多通道CNN提取局部特征,弥补BiGRU忽视局部特征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自注意力机制进行改进,引入位置权重参数,根据文本向量训练的位置,对计算得到的自注意力权重概率值进行重新分配,并采用softmax得到样本标签的分类结果。在两个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率分别达到98.95%和88.1%,相比FastText、CNN、RCNN等分类模型,最高提升了8.99、7.31个百分点,同时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都有较好表现,取得了更好的文本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本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基本且重要的任务.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分类方法大多只针对单一的模型结构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单一的结构缺乏同时捕获并利用全局语义特征与局部语义特征的能力,且网络的加深会损失更多的语义信息.对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模型FMNN(A Text Classification Model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