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概述了饮用水厂生产废水研究的进展,根据处理工艺的不同,对比了不同处理工艺生产废水的水质特征。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特征为悬浮固体、有机污染物、微生物以及内源性污染物。饮用水膜法处理工艺中,超滤反冲洗水对有机物有富集作用,纳滤浓水对水中的硬度、有机污染物及新兴污染物均有富集作用。根据废水的水质特征,研究了饮用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及排放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对已有的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我国饮用水厂生产废水的处理与回用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
杨洋  余夏  毛霖  荆黎  秦福初 《广州化工》2022,50(5):122-123+129
纳滤技术广泛应用于脱硫废水分盐处理中,纳滤技术可以实现脱硫废水中Cl-和SO42-的分离,其中分离出的SO42-进入到纳滤浓水中。纳滤浓水中的SO42-可以与脱硫废水中的Ca2+反应生成Ca SO4微溶物沉淀,从而起到废水软化效果。通过模拟实验和工程实验分别进行了纳滤浓水回流辅助软化脱硫废水实验。实验结论证实,纳滤浓水回流后可以明显的降低废水中的钙离子浓度,起到辅助软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JMS-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最佳投药点(PFC),出水水质符合纳滤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且设有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比设有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效果好.前者出水的TOC值可达0.17~0.25mg/L,CODMn值为0.32~0.44mg/L,UV254nm值为0,且有95%以上的脱盐率;后者出水的TOC值在0.47~0.94mg/L,CODMn值为0.62~0.96mg/L,UV254nm值为0~0.0064cm^-1,脱盐率很低.另外,尽管保安过滤-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尤其是M-N1812A型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与纳滤膜能去除的有机物种类是有些重合.  相似文献   

4.
本分别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活性炭-纳滤膜工艺对饮用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受其本身性质和有机物特性影响较大,去除能力有限;纳滤则可将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大都去除,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生物稳定性。两的组合是获得优质饮用水的有效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盐城市某水厂采用O_3-BAC与膜组合工艺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通过对各工艺出水常规指标及阴离子指标的监测表明:经O_3-BAC+超滤+纳滤膜处理工艺后,出水常规指标(浊度、氨氮、COD_(Mn))分别降至0.05 NTU、0.03 mg/L、0.65 mg/L,相比于常规处理,去除率高达99.7%、94.8%、88.3%;阴离子指标中F~-、Br~-、SO_4~(2-)未检出,Cl~-降至12.6 mg/L,NO_3~-降至1.5 mg/L,单纯常规+O_3-BAC+超滤都不能很好地去除水中阴离子。对各工艺出水(常规、O_3-BAC、超滤及纳滤)进行小试消毒,结果发现:各工艺消毒出水中DBPs依次呈降低趋势,经纳滤膜处理后,THMs及HAAs仅为2.0μg/L、50.8μg/L,表明组合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消毒出水DBPs含量,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性。最后结合运行及建设成本,对各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其他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8):1767-1771
综述了纳滤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含有多种复杂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饮用水处理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高效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微量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膜分离技术的去除污染物机理一般为筛分作用及电荷效应。纳滤膜在去除饮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有良好的作用效果,突破纳滤膜制备成本、使用寿命瓶颈的膜分离技术对相应物质浓缩富集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一种新型的消毒剂(三诺西)对某水厂原水进行预氧化试验研究,考察了三诺西在预氧化过程中对藻类、叶绿素、细菌等去除效果,并与水厂现有预氧化剂次氯酸钠对比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三诺西在水中有效成分衰减缓慢,可以保持水中稳定的残余有效成分浓度,具有持续的氧化能力,对叶绿素a去除效果较好,优于次氯酸钠去除效果,但对藻类和细菌去除效果不及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8.
夏萍  张洁  陆劲蓉 《净水技术》2015,(1):51-52,87
该文采用一种新型的消毒剂(三诺西)对某水厂原水进行预氧化试验研究,考察了三诺西在预氧化过程中对藻类、叶绿素、细菌等去除效果,并与水厂现有预氧化剂次氯酸钠对比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三诺西在水中有效成分衰减缓慢,可以保持水中稳定的残余有效成分浓度,具有持续的氧化能力,对叶绿素a去除效果较好,优于次氯酸钠去除效果,但对藻类和细菌去除效果不及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9.
南方部分城市由于水质型缺水,水源呈现微污染的水质特点,给常规工艺带来较大的处理难度。为保障饮用水供水安全,该文采用了纳滤工艺进行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出水CODMn、UV254、TOC含量低于0. 3 mg/L、0. 010 cm-1、0. 4 mg/L。纳滤膜可以选择性去除水中的无机离子,保留部分对人体有益的钙镁离子。同时,对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有机卤化物的截留率在50%、90%和90%左右。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纳滤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含有多种复杂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饮用水处理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高效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微量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膜分离技术的去除污染物机理一般为筛分作用及电荷效应。纳滤膜在去除饮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有良好的作用效果,突破纳滤膜制备成本、使用寿命瓶颈的膜分离技术对相应物质浓缩富集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洋  许卫国  王福家 《净水技术》2021,40(3):111-117
介绍反渗透浓海水的来源、特性、危害、排放规范和目前3种主流直接排海方式的技术要点以及在案例中的应用.对比发现:通过地表沟渠直接排入近海流域的方式具有施工难度小、工程造价低等特点,但要求排入的近海流域有较大的潮汐水体交换量和潮间带的盐度输送能力;通过新建排水管道和扩散器将浓海水引入远海排放的方式具有适用范围广、受外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取消超滤预处理系统后,纳滤处理系统对该类废水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纳滤工艺可直接应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COD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出水COD维持在45mg/L以下;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50%以上;对总硬度的脱除率达96%以上,出水硬度维持在3.5 mg/L左右,各项水质均优于循环冷却水要求。虽然单独纳滤工艺稳定运行周期相对双膜工艺较短,但两种工艺的污染差异可通过化学清洗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13.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7):2642-2649
Nanofiltration (NF) membrane configuration for fluoride and arsenic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has a key role in controlling operation performances and membrane fouling. Some bench-scale contrast experiments using commercial NF membranes were done to obtain the optimum arrangement performances. The NF membrane arrays included one-stage, two-stage, and three-stage systems. The NF membrane surface was negatively charged above its isoelectric point (approximately at pH 5.9–6.4). Accordingly, the raw groundwater was initially adjusted to a neutral or alkaline pH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electrical charge repulsion and improve the ion removal efficiencies by NF. The encourag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membrane in a parallel-linear arrangement with staging 2:1 was the preferable arrangement to remove fluoride and arsenic from low-salinity groundwater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With this optimal arrangement, the NF system obtained fluoride and arsenic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70?73% and 92?94% respectively, a preferable permeate flux of 73.37 L h?1 m2 and acceptable water flux recovery rate of 65% at 16°C. This optimal arrangement can further limit the potential membrane fouling by lowering the interstage Reynolds number. Moreover, the water product cost was lowest by the NF system with this optimal 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14.
复合催化氧化法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PTA废水国内外处理技术的现状.试验研究了复合催化氧化法处理PTA废水的效果,系统地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氧化剂投加量对COD、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废水处理的操作条件,最终以较低的成本和方便的操作将PTA混合污水的COD降至420 mg/L左右,进一步用生物降解系统进行处理可使其COD降至150 mg/L以下.本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合理,处理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水源供水情况不理想、供水水质差、取水不便、供水量不足无法保证供给等问题,介绍了微涡旋混凝技术在宜春某水厂的应用情况。采用涡流反应器对穿孔旋流反应池进行改造,改造后处理规模由800m3/d提高至960m3/d,使沉淀池出水浊度维持在3NTU以下,滤后水浊度保持在1NTU以下,减少了13%的投药量,同时节约了21.4%的反冲洗水量。改造运行后的实践证明,微涡旋混凝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适应性好、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见效快等优点,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农饮水工程中较为经济有效的能增大水厂产水量的一项技术,且能比较实用地提高出厂水的水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直接使用地表水与利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水作为火力发电厂锅炉补给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为电厂合理选择适合的锅炉补给水处理水源作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项目采用地表水做水源的方案电耗低、基建费用低、制水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及管理方便、检修维护工作量小,但水耗指标略差。从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推荐采用地表水作为锅炉补给水水源。  相似文献   

17.
刘亮 《山东化工》2014,(5):197-201
量子循环水水质稳定处理技术的缓蚀、阻垢、杀菌灭藻效果好,应用这种技术的循环水系统不需要投加任何化学药剂,且强制排污水量少,不仅可节约药剂费和补水费,而且有很好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效果。简单介绍了量子循环水水质稳定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其在焦炉煤气净化回收冷却水系统节能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量子循环水系统的设计、运行控制方法。运行结果表明,量子水处理技术比传统化学法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系统排污量明显下降,大大节省了水资源和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刘凤丽 《河北化工》2014,(11):154-156
维生素B12生产废水属高CODCr、高氨氮废水,但B/C值达到0.4以上,且原辅料中抑制性物质较少,可生化性较好,适宜采用生物工艺进行处理。采用厌氧技术既可节省运行费用,又可产生沼气,增加效益;UBF是新型复合式厌氧流化床反应器,能够有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实验可以确定使用UBF工艺处理维生素B12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的可行性,为废水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实验结果表明,UBF工艺处理维生素B12生产废水,在使用絮状污泥的情况下,CODCr去除率可达到85%,进水容积负荷达到5 kg/m3·d,是一条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9.
纳滤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分散式饮用水深度处理,能解决饮用水苦咸化,盐碱化或微污染等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规避的用水风险,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还能有效应对重金属等突发污染风险。但重金属污染易加重纳滤膜污染,需要增设预处理装置加以缓冲,实现纳滤装置的长久稳定运行。而天然沸石具有良好的筛分性能和吸附性能,能够有效缓冲重金属对纳滤装置的冲击。试验以重金属铜为例,证明水中铜离子会造成纳滤不可逆污染比例增加,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天然沸石对铜离子有很好的吸附效果,静态吸附试验表明天然沸石对水中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3.03 mg/g,通过正交试验合理设计吸附预处理,能够有效为纳滤工艺提供安全进水,保证纳滤进水铜离子浓度低于10 mg/L。实践工艺中,吸附预处理能有效缓解纳滤膜不可逆污染,而且吸附-纳滤组合工艺对铜离子及部分其他重金属离子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A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plant in California that incorporates RO, NF, and EDR units was analyzedthermodynamically using actual plant operation data. Exergy flow rates were evaluated throughout the plant, and the exergy flow diagrams were prepared. The rates of exergy destruction and their percentage are indicated on the diagram so that the locations of highest exergy destruction can easily be identifi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most exergy destruction occurs in the pump/motor and the separation units. The fraction of exergy destruction in the pump/motor units is 39.7% for the RO unit, 23.6% for the NF unit, and 54.1 % for the EDR unit. Therefore, using high-efficiency pumps and motors equipped with VFD drives can reduce the cost of desalination significantly. The plant was determined to have a Second Law efficiency of 8.0% for the RO unit, 9.7% for the NF unit, and 6.3% for the EDR unit, which are very low. Thi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major opportunities in the plant to improve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exergy destruction and thus the amount of electrical energy supplied, mak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plant more cost 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