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河道水体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道进行治理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以及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以天津市马厂减河治理示范项目为例,采用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微纳米曝气组合技术对河道进行治理,既可提升河道水的溶解氧含量,又能实现水体的净化。该河道共设置 MABR 组件 160 组、曝气管 12套、鼓风机 24 台(12 用 12 备)、微纳米曝气设备 7 台,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 6~8 周后,水质达到稳定。其中,DO、COD、NH3-N、TP 分别为 2.21、33.92、1.88、0.37 mg/L,COD、NH3-N、TP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7.00%、44.38%、13.95%,DO 增加 31.55%。对该河道实施治理后,水质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该组合技术具有工程、成本及运行管理方面的优势,特别适于河道、湖泊等流域的治理,其应用可为类似中小河道水质净化的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模式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范远红 《广州化工》2022,50(8):146-148
采用"微纳米曝气+铁碳微电解填料+人工浮岛+异样硝化好养反硝化微生物菌剂"组合工艺对黑臭河道进行净化,研究了最佳微生物菌剂投加量和最佳曝气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水质下,微生物菌剂最佳投加量为15 g/m3,最佳曝气量为200 L/h.组合工艺发挥了曝气复氧、铁碳填料、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菌剂的协同作用,增加水体中的DO...  相似文献   

3.
陈平  倪龙琦 《化学工程师》2020,34(5):63-65,37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河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针对于黑臭河道的成因,利用曝气技术可向水体中充氧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述了曝气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曝气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生物促生剂等)协同作用治理黑臭水体且其作用效果远大于单独使用曝气或生态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受污染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曝气深度对于底泥与上覆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与上覆水体的DO浓度,抑制厌氧微生物活动,阻止致黑致臭物质产生。曝气深度对上覆水体的污染物去除有重要影响。在相同的曝气量的前提下,距离底泥更近的曝气方式,其底泥及上覆水体的改善效果更佳。曝气深度最深的H0试验组在试验结束时,其上覆水体的COD、氨氮与总磷等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7.2%、70.4%和33.8%。  相似文献   

5.
曝气复氧是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方法。建立了组合推流反应器模型,并用它对黑臭水体需氧量及水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精确地计算出黑臭河道需氧量和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某受污染河道水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探讨了主要污染物如COD、氨氮、TN、DO等降解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MABR系统运行稳定,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能力,对河道受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迅速的去除能力和显著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IV类标准。在MABR膜表面生物反应时,需添加60~80 mg/L的碳源,同时维持不高于3 mg/L的DO质量浓度,提高反硝化效果,控制TN含量;COD低于20 mg/L时,深度脱除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水处理技术》2021,47(6):122-125
为探究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应用,采用"曝气复氧+人工水草+高效生物菌剂"技术对连云港东辛农场某黑臭河道修复的中试实验研究。运行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调试与运行,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9%、80%、73.1%,水体透明度由0.16 m上升到0.6 m以上,溶解氧从0.97 mg/L增长到4.34 mg/L。经中试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同时消减了河道底部的黑臭底泥,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类标准,该水体的景观生态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分别利用空气微气泡曝气和普通大气泡曝气治理模拟黑臭水体,比较了两种曝气方式下TOC、TN、氨氮、TP、OD_(680)、浊度和透明度等各项水质参数的变化。模拟黑臭水体由富营养化地表水投加河道底泥得到,两种曝气装置的运行方式均为每日间歇运行,持续25 d。受限于微气泡发生装置的气水比,微气泡曝气的曝气量仅为普通曝气气量的1/10。结果表明,微气泡曝气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水体藻密度OD_(680)和浊度,提高透明度,对于常规水质指标如TOC和氨氮,微气泡曝气的治理效果略优于普通曝气。在停止曝气后一段时间内,普通曝气处理后的水明显劣化,有大量藻类繁殖,而微气泡曝气处理后的水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长距离输水管道输送水水质,采用管道模拟反应器考察了溶解氧(DO)对输水管道水质影响以及曝气充氧后水质恢复情况。结果表明:DO降低影响氨氮(NH+4-N)的去除,DO浓度越低越不利于NH+4-N的去除,且曝气充氧后恢复越缓慢,DO=0.5 mg·L-1和DO=1.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95 h后,NH+4-N去除率分别由90%降到21%和85%,曝气充氧54 h和3 h后恢复;DO浓度降低导致亚硝酸氮(NO-2-N)积累明显增加,DO浓度越低,NO-2-N的积累越严重,且曝气充氧后恢复越缓慢,DO=0.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95 h后,出水NO-2-N由0.02 mg·L-1增加到0.354 mg·L-1,曝气充氧54 h后恢复,DO=1.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32 h后,出水NO-2-N达到最大值0.112 mg·L-1,曝气充氧4 h后恢复;DO浓度降低使水中UV254升高,DO=0.5 mg·L-1和DO=1.5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2 h后,出水UV254分别增加了70.8%和20.8%,均在运行32 h后恢复,且曝气充氧后保持稳定。因此,DO对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具有重要影响,可采用DO实现对水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黑臭水体已成为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严重破坏人居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巨野县会盟景观带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的景观河流,然而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溶解氧(DO)浓度较低,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00 mV,氨氮含量大于15 mg/L,属于重度黑臭水体.项目开展了巨野县会盟景观带黑臭水体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提出了外源减排及截污、内源清淤及消解底泥、水动力恢复、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5个方面系统性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消除了黑臭水体,恢复了河道排水、防涝及景观等功能,河道水质指标优于黑臭水体标准,实现了环境生态综合提升的预期目标,为类似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A2/O工艺生化池曝气系统效率低下,对曝气盘进行大修改造,保证生化系统稳定运行,出水水质达标,降低鼓风机的运行能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水处理技术》2021,47(5):94-97
针对城市河道水体因截污不彻底、径流污染、大气干湿沉降等因素,水体质量普遍较差并出现黑臭化的现象,采用混凝沉淀与微曝气滤池相结合的工艺对广州某市河道进行了125天的净化处理研究,监测了主要指标TP、NH_3-N和COD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TP、NH_3-N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7%、85%和87%,出水TP、NH_3-N和COD质量浓度分别稳定在0.3 mg/L、1.8 mg/L和16 mg/L左右,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可为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水体水质的维护和保育提供技术依据与应用参考,为城市河道水体水质的生态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快滤-MBR工艺对黑臭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分析,研究了该组合工艺对SS、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NH_4~+-N、TN、COD和TP的净化效果和DO含量、系统跨膜压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快滤-MBR系统对消除水体黑臭现象效果较好,SS、COD、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8.92%、80.16%、97.96%、51.93%、90.91%,出水水质可以达到GB 3838-2002的V类指标要求。另外增加曝气强度和反冲洗频率可以有效防止膜污染。  相似文献   

14.
张达  杨艳玲  李星  相坤  刘扬阳 《化工学报》2014,65(4):1424-1428
为保证长距离输水管道输送水水质,采用管道模拟反应器考察了溶解氧(DO)对输水管道水质影响以及曝气充氧后水质恢复情况。结果表明:DO降低影响氨氮(NH4+-N)的去除,DO浓度越低越不利于NH4+-N的去除,且曝气充氧后恢复越缓慢,DO=0.5 mg·L-1和DO=1.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95 h后,NH4+-N去除率分别由90%降到21%和85%,曝气充氧54 h和3 h后恢复;DO浓度降低导致亚硝酸氮(NO2--N)积累明显增加,DO浓度越低,NO2--N的积累越严重,且曝气充氧后恢复越缓慢,DO=0.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95 h后,出水NO2--N由0.02 mg·L-1增加到0.354 mg·L-1,曝气充氧54 h后恢复,DO=1.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32 h后,出水NO2--N达到最大值0.112 mg·L-1,曝气充氧4 h后恢复;DO浓度降低使水中UV254升高,DO=0.5 mg·L-1和DO=1.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2 h后,出水UV254分别增加了70.8%和20.8%,均在运行32 h后恢复,且曝气充氧后保持稳定。因此,DO对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具有重要影响,可采用DO实现对水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综合微生物+密集纳米曝气"技术的X-Microbe工艺已在诸暨、武汉等地的黑臭水体整治中得到应用,通过光合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与纳米气泡的耦合氧化分解作用,能快速去除COD、氨氮等污染物,同时密集纳米曝气能将黑臭的底泥氧化及矿化,起到原位清淤的作用,为后续水生植物系统和水生动物系统的恢复奠定基础,是河道水质原位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挂膜和室内控制实验,研究pH(4~5、7~8、10~11)、DO(曝气、非曝气)、初始氨氮质量浓度(20、200、400 mg/L)等3种环境因素作用下仿生植物附着微生物膜对氮的降解效能。结果表明,实验系统中氨氮及NO3--N的含量变化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DO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仿生植物附着微生物膜对氮素的去除效果,曝气组氨氮含量显著下降,去除率介于21.37%~55.86%,而非曝气组的氨氮最高去除率仅为5.4%;水体pH介于7~8时,水体初始氨氮的质量浓度为20mg/L左右时,仿生植物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氨氮去除效能。因此不同水体理化因子作用下仿生植物附着微生物膜对氮素降解效能有显著差异,因此,在运用该项技术实现重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时,亦要同时考虑水质理化指标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消除黑臭水体、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对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黑臭水体曝气净化技术的机理、曝气装置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曝气净化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的结论,但其还存在着处理效果不稳定、能耗过高、治理不彻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研发高效低耗的曝气设备、寻找合理有效的组合处理方式、以及适当的底泥曝气和精准曝气。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采用"微纳气泡复氧系统+活性生态自由基+复合菌酶修复剂+景观生态浮床"生物生态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治理。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的CODMn、NH3-N、TP的最大净化率,平均分别达到了52.89%、77.84%和65.88%;DO含量和透明度的平均提升率为58.26%和210%;能短期内将原GB 3838-2002劣V类地表水治理净化成V类水,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取得了预期效果,值得在其它类似项目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孙家倩 《清洗世界》2023,(7):150-153
近年来,城镇黑臭水体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而对周边具有密集居住区、学校、公园绿地等敏感点的河道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更具有紧迫性和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昆山市某河道进行实地调研和水质监测后,进行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并基于“污染源削减-水动力改善-生境修复-水生态系统恢复-维护管控”的治水原则,针对性的提出“控源截污—强化治理—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项目河道消除了黑臭,水体中DO得到了显著提高、COD得到了显著去除,重构了河道生态系统,实现了对河道的长效治理的目标,该工程对于周边具有敏感点的城镇黑臭河道的系统治理案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