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一种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激光二极管温度控制装置的设计.该装置采用了圆筒形的热沉、圆筒形TEC(热电制冷器)和冷却板,把激光管置于圆筒形的冷却板之内,由于圆筒形的热沉、TEC和冷却板与激光二极管接触面积较大,所以无形中提高了温度控制系统的散热和加热效率,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温度稳定性和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目前ADRC在电机控制经常出现抖动严重的现象,从控制器内部原理上分析其原因。为解决现有非线性函数输出存在拐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B样条函数作为替代,通过5个控制点、2个参数进行灵活调节,改进后的设置参数形象直观、简单实用。仿真分析表明,改进后的ADRC输出稳定、光滑、动态响应快调速范围更宽,可有效消除抖动现象、提高电机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4.
5.
陶毅;张军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5,(1):198-199+202
连续反应器搅拌系统具有连续进料、充分反应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反应器充分反应时,常常具有大滞后、强耦合和多扰动等特点,这使得系统控制滞后时间长、容易受到外部扰动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新型自抗扰控制的釜温控制方法,用以削弱大滞后和多扰动的负面影响,并补偿系统使其尽快稳定。 相似文献
6.
金刚石超精密切削是加工微结构表面的有效方法,其关键技术是快速刀具伺服系统(FTS),控制器性能是FTS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针对电磁驱动原理的快速刀具伺服系统,建立执行机构简化的传递函数模型,引入自抗扰控制器作为快速刀具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并介绍自抗扰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最后采用非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并利用MATLAB仿真非线性自抗扰控制(NLADRC)和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对偶然测量误差的抑制作用,得出结论为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相比线性自抗扰控制可以更好的抑制偶然测量误差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为促进深层围岩液压支架自动化控制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DRC的自适应控制系统。首先,通过液压支架支护系统的拉格朗日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液压支架动力学模型。针对该模型的动力耦合和时变特性设计了ADRC控制器,并对跟踪微分器、扩张观测器和非线性误差反馈3部分进行了离散化、分离式的参数整定。最终以MATLAB / Simulink为平台,对液压支架模型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联合仿真实现,并设计了ADRC与PID控制的对比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ADRC控制器与PID控制器相比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运动品质。 相似文献
9.
10.
在交流伺服系统当中,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非线性鲁棒控制技术。而所用的电机大多是永磁同步电机,本文在充分研究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自抗扰控制器的基础上,将自抗扰控制技术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交流伺服系统当中。通过各种仿真试验,并和常规PI控制进行比较,得出采用自抗扰控制确实要比比常规的PI控制有着更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特别是在鲁棒性和抗干扰性上更优于常规的PI控制。 相似文献
11.
12.
13.
半导体制冷温度控制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ARM7为核心的半导体制冷控制器的基础上,研究了半导体制冷温度控制的方法,采用PID算法和模型偏差补偿算法完成了半导体制冷温度控制实验,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分析两种算法的实际控制效果,实现了半导体制冷的较高精度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电池(photovoltaic,PV)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使其表面温度迅速升高,从而降低其输出电压。为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对太阳能电池板背面装载的热电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进行了研究,测试其在不同室温下对太阳能电池板输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不含TEC且环境温度分别为26℃、29℃、33℃时,太阳能电池板的实验最大输出电压分别是2.32 V、2.25 V、2.20 V;加载TEC之后,在上述环境温度下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2.54 V、2.59 V、2.47 V,输出电压分别增加9.4%、15.1%、12.3%。因此在太阳能电池板中加载热电制冷器既可以增大输出电压,又可以避免因温度升高而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寿命。 相似文献
15.
油田用制氮设备冷却系统的特点是体积庞大,要求冷却的介质种类较多,可靠性要求高.简要介绍了油田用制氮设备冷却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今后大型冷却系统的开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