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立窑车间工艺设计中,成球盘与立窑的布置比较麻烦,合理的设计要求做到:①符合煅烧工艺;②看火平台宽敞、明亮、干净,散热迅速,利于立窑外逸烟气的跑出;③成球操作,场地充足,不受立窑外逸烟气的干扰,通行便利;④看火平台和成球盘平台标高合理,减少工程造价;⑤降低第一次设备投资和减少后来的机械维修量。 一般地,立窑和成球盘的布置有3种情  相似文献   

2.
1总则立窑操作煅烧工,“十字”要诀记心中[1]。“四度”底火定基础,底火不稳百事空[2]。钙铁铝硅任变化,强弱深浅定热工。连续运转不停息,优质高产全在风。火深火强用大风,火深火弱要减风。火浅火弱应加煤,一切正常用全风。火强火浅强卸料,增加喂料窑不空。风煤料要三平衡,高速运转见真功。煅烧操作并不难,动手动脑勤为重。窑情判断是关键,及时处理不放松。风煤料卸来调整,搬填补围酌情用。压松破引勤做到,保持料面象倒钟[3]。2料变操作法2.1高钙料怎样判断高钙料,窑面青烟直线上;插钎疏松不费力,拔出钢钎不发亮;撬起大块易黑底,熟料松散少…  相似文献   

3.
一般而言,采用浅暗(暗)火连续煅烧操作全过程中,由于生料质量、料球质量、配热量等因素的变化或波动,以及看火操作观察判断不及时、操作失误,特别是窑径〉2.75m机立窑,极易产生周边通风分布不均匀、上火速度不一致,导致窑内产生快慢口,形成偏火。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两台机立窑安装袋除尘器后,粉尘及有害气体达标排放。看火操作平台弥漫的烟尘基本消除,保障了看火工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目前的袋除尘技术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低温结露、高温烧袋以及粉尘回收等问题,这就给看火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使袋收尘器能长效、安全地运行,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与之对应的看火操作法。  相似文献   

5.
机立窑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人们总结了许多煅烧操作方法,但都离不开“一稳、二合理、三平衡、四勤”的基本操作方法、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以下歌诀,便于操作者尽快掌握燃烧操作方法。 总 则 立窑操作煅烧工, “十字”*方法记心中。 “四度”**底火定基础, 底火不稳百事空。 钙铁铝硅任变化, 强弱深浅定热工。 火深火强用大风, 火深火弱要减风。 火浅火弱加煤量, 随关火强再加风。 火强火浅攻产量, 连续运转见真功。 料煤风卸来调整, 搬填补围作调动。 压松引破数做到, 料面保持漏斗钟。 祆悄判断足关键, 及时处迎不…  相似文献   

6.
立窑生产中,窑内物料自上而下运动,入窑空气自下而上通过料层,燃料的燃烧与物料的燃烧同时进行。熟料产、质量常受偏火、垮边、漏生、结瘤、塌窑等影响,尤其是窑喷事故会把作业人员致伤残或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对立窑生产的观察、分析与操作实践,为提高立窑产、质量,保障窑工和窑面的设备安全,特提出水泥立窑安全作业控制方案,为实现立窑自动化作业抛砖引玉。 1.立窑安全作业控制设备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根据窑结构和煅烧过程的特点,水泥立窑一般要求以挥发分低的无烟煤作燃料。因资源所限,目前国内以烟煤作燃料的立窑水泥厂为数不少,因此解决好烟煤在立窑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本文拟在煅烧烟煤条件下,就立窑生产的配料方案,矿化剂掺量,煅烧制度与看火操作的优化问题谈  相似文献   

8.
普立窑和机立窑在生产过程中,均常见一处底火层与另一处底火层不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即一处底火层位置高于或低于另一处底火层位置,俗称“偏火”。在普立窑调整偏火操作上积累的“一压二引三返火”、“一挤二引三补火”等经验,对调整普立窑的偏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普立窑改造为机立窑或新建的机  相似文献   

9.
陆秉权  朱公望 《水泥》1991,(2):37-41
立窑偏火司空见惯,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为了进一步探讨爆炸喷火的原因,寻找防止喷火的方法,本文将叙述偏火、中火深的发展过程,立窑爆炸喷火形成过程中,偏火与中火深是如何促使物料的不正常运动及能量的危险分布;提出从改进窑型和煅烧制度入手,稳定立窑热工制度,推进安全操作。本文仅讨论随机出现的偏火现象,对于诸如窑衬歪斜、窑壁粘结等引起的固定位置的偏火不予讨论。  相似文献   

10.
立窑的正常煅烧操作不仅要掌握好底火的位置、厚度,还要把握好底火的均匀性。但由于操作不当等诸多因素,立窑内有时会出现底火位置偏移,底火歪斜,使窑温在同一截面上发生差异,窑面出现倾斜,形成高处上火快,低处上火慢,即人们常说的偏火现象。偏火严重时低处的底火厚度逐渐变薄,直  相似文献   

11.
机立窑的致命缺点是窑内煅烧情况不明,只能凭经验,看烟下料、插钎探火对窑进行操作,人为因素多,烧成质量难以保证。为提高立窑熟料烧成质量,我国水泥工作者围绕立窑煅烧技术进行了不懈努力,先后研究开发出了: (1)预加水成球技术; (2)腰风偏火监控技术; (3)中心风管煅烧技术(因顶帽、卡窑而告终); (4)半黑、全黑、差热煅烧等技术。 前三项主要目的是改善窑内通风状况,尽可能保持底火集中与稳定。第四项是根据煤质情况和窑  相似文献   

12.
张斌 《水泥》1982,(11)
偏火是立窑生产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之一,也是影响立窑熟料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生产中如何防止偏火,如何判断偏火及一旦出现偏火后如何及时而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是从事立窑生产的同志所关心的问题。当前,对于如何调整偏火的问题有几种不同看法,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一压二引三返火”的操作法;另一种是“一挤二引三补火”的操作法。诚然,这两种方法对调整立窑偏火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实践证  相似文献   

13.
程志源  解立勋 《水泥》1996,(10):41-43
LFEF(立窑)玻纤袋除尘器与看火操作程志源,杨俊清安徽省东关水泥厂(238151)解立勋合肥威达净化除尘设备公司1引言水泥生产各工序过程都会产生粉尘排放,各扬尘点粉尘排放浓度与生产管理水平、工艺设备先进程度、操作技术水平、粉尘治理效果等方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众所周知,机立窑看火操作全过程中,无论是统一操作方法、提高看火工操作技术水平、坚持暗火连续煅烧操作、提高产质量、降低能耗、稳定热工制度、促进良性循环等都是围绕稳定“底火”开展一系列工作的。 但是,笔者在国内部分机立窑水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时,发现实际生产中接触最多、谈论最多的“底火”一词,却缺乏全面认识、深刻了解。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实现立窑闭门操作的关键,就是设法稳定立窑内热工制度,有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从控制窑内底火入手,利用微机自动调节入窑的腰风量,改变窑内各方位的燃料燃烧速度,及时纠正窑内偏火和调节底火位置,从而控制热工制度稳定,实现立窑的闭门操作。  相似文献   

16.
杨儒铨 《水泥》1991,(3):30-33
1989年6月18日,某厂刚试产不久的2.2×8米机立窑窑罩水套发生爆炸,水套内壁炸塌2/3,布料器炸毁,立窑工一人死亡,经济损失数万元。一、事故调查1.装置情况该立窑窑罩顶端直径1600毫米,底端直径3850毫米,高2200毫米,呈锥台状;窑罩共设置四个操作看火门,尺寸为×850毫  相似文献   

17.
我厂原设计能力为3.2万吨的普立窑水泥厂,后逐步改建为3.9/2.8/9.084米(上口喇叭口直径/直筒直径/窑内有效高度)塔式机立窑两台。1984年生产熟料12.5万吨,水泥21.56万吨,上缴利润370万元。1985年上半年生产熟料6.9万吨,水泥11.54万吨。我厂实践表明:提高机立窑看火人员看火操作技术水平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实现机立窑优质、高产和低消耗的重要方面。现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军区水泥厂Φ2.5×10米普通立窑,配用罗茨200鼓风机。过去在卸料时,必须停开风机,启动次数频繁。在生产中,经常将多余风量排入空中。粉尘及噪音危害很大。针对以上问题,我厂进行了革新。在立窑进风管上接了一根T形回风管,与鼓风机的进风口相通。并在进风管和回风管上分别设有闸门,利用杠杆在看火平台上进行操作。在生产时两个闸门均为半开状态,并可相互调节。多余的风量经回风管重新进入鼓风机。立窑卸料  相似文献   

19.
曹永敏 《水泥》1991,(10):42-44
立窑偏火可分为两种:1.固定部位的偏火,这多属于设备上的原因,如窑与布料器不同心,砌窑不圆,通风管道阻力不相等,烟囱窑灰集中落到某一部位等。2.不固定部位的偏火,多属于操作上的原因,这与生料成分的稳定性,看火工的操作水平,料球质量,布料方式有很大关系。但不论何种方式的偏火,都可通过仪表进行早期的检测,并及时地加以控制。一、检测仪表的选用及安装利用热电偶检测底火温度可及时、准确地反映底火位置的高低及底火稳定情况,早期发现偏火,减少眼睛看火的“滞后”现象。选用镍铬-镍铝热电偶(分度号K),测温范围0~1100℃,在距窑面2.2~2.5米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立窑同一时间烧出的熟料,往往出现欠烧、黄球、死烧块和葡萄状、黑密状等“花式品种”,质量不均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立窑的锻烧制度——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立窑的通风——煅烧气氛、生料球堆积和烧结物料聚集形态与熟料烧成的关系,而且还应研究立窑火层力学特征,以及它与煅烧制度、煅烧气氛、物料聚集形态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一、火层压力问题的提出立窑物料自上而下历经预热、烧成、冷却三个工艺阶段,逐步完成物料组分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烧成水泥熟料。窑内的物料不能象在回转窑中那样翻滚运动,而是依靠重力使料层整体逐步下移。烧成带底火层是立窑内物料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