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钢铁》1985,(12)
为了总结交流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使之在“七五”期间得以有效的发展,在已成立的复合吹炼攻关专家组的基础上,于9月26日正式成立了复合吹炼技术文集编辑组。编辑组在冶金部科技司的领导下将定期出版国内外有关转炉复合吹炼技术的文集,旨在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国内的复合吹炼以  相似文献   

2.
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20世纪氧气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总结现代转炉炼钢的五项重大技术;转炉大型化技术,复合吹炼工艺、转炉煤气回收与“负能”炼钢、转炉长寿技术和全自动吹炼工艺。预测21世纪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优化炼钢工艺流程;转炉高速吹炼工艺;建立大批量廉价生产洁净钢的生产体系;建立了“零”排放的绿色生态钢厂。  相似文献   

3.
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炼钢新技术,并在我国各转炉厂得到广泛的应用。到1985年5月为止,全国已有15家钢铁厂的21座转炉采用了顶底复合吹炼工艺。各转炉厂根据本企业的设备及原材料条件,开发具有本企业特点的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冶金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13个转炉厂顶底复合吹炼的基本情况见表1。一、复合吹炼工艺冶金效果分析 1.底吹供气元件底吹供气元件是转炉顶底复合吹炼的关  相似文献   

4.
1984年12月4~7日,在武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转炉顶底复合吹炼经济交流会。有来自生产、科研、设计、高等院校共42个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的任务是交流一年多来转炉复合吹炼生产经验和技术发展上的新成果,同时针对当前复合吹炼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5.
武钢转炉复合吹炼工艺技术攻关是“七五”期间国家科委组织的76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武钢围绕着转炉复合吹炼工艺技术攻关、进行了相关技术、工艺的攻关、按计划进行的《采用复合脱硫剂取代C(?)进行KR铁水脱硫的研究与应用》、《连铸大包长水口保护浇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RH真空处理深脱硫工艺的研究》等三项技术攻关即是这些相关技术、工艺的组成部份。这三项技术攻关成果用于武钢试生产后,经过1~2年生产  相似文献   

6.
简要叙述了顶底复合吹炼转炉技术的开发、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的类型、冶金特点以及在国内外部分转炉钢厂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中国炼钢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浏  兰德年  萧忠敏 《炼钢》2007,23(2):1-6
简要回顾了我国57年来炼钢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在炼钢产量、工艺结构优化、超纯净钢生产和品种开发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术进展;详细阐述了“转炉溅渣护炉与长寿复合吹炼技术”、“转炉高效吹炼技术”和“电炉兑铁水冶炼工艺”三项国内自主创新的重大工艺;并对21世纪初先进的炼钢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氧气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是70年代中后期国外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炼钢新技术,由于它综合了顶吹和底吹氧气转炉的技术特点,现已成为国内外氧气转炉技术发展的方向。氧气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在降低渣中氧化铁含量、提高金属收得率、防止钢液过  相似文献   

9.
六吨转炉煤氧复合吹炼试验通过部级鉴定冶金部科技司于1986年12月24日至25日,在新抚钢厂召开了“煤氧复合吹炼扩大试验阶段鉴定及技术评定会”。六吨转炉煤氧复合吹炼试验课题,是冶金部科技司下达的由新抚钢厂和钢铁研究总院承担的重点科研任务。经过二年的努力,先后共进行了四次试验,生产了51炉钢,冶炼出合格钢锭500吨。试验中,每吨钢的耗煤量为50公斤,比顶吹炉多吃废钢15%,钢锭成本降低,每钢降低4.3元,冶炼时间并不延长,喷吹煤粉对脱碳、脱磷、脱硫都没有影响,喷粉量稳定可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转炉顶底复合吹炼作为一种新兴的炼钢法,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诸如日本、法国、卢森堡及西德等技术先进的国家,绝大部分的氧气转炉都采用了复合吹炼技术。唐钢于1980年初,在二炼钢厂的30吨氧气顶吹转炉上第一次进行了顶底复合吹  相似文献   

11.
全国平,转炉炉外精炼经验交流会于1986年8月20日~24日在成都无缝钢管厂举行。到会代表73名,来自鞍钢、武钢、首钢、攀钢、上海冶金局、齐钢、重钢等重点企业及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和攀枝花钢铁研究院等单位。交流会由冶金部钢铁司主持。15位代表作了报告。会议总结了“六五”期间炉外精炼技术的经验与问题。“六五”期间全国平、转炉中应用炉外精炼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表现在:1.大力推广与普及了钢包吹Ar技术,1985年已有1千多万吨钢经过吹Ar处理。2.开发了合成渣吹Ar搅拌简  相似文献   

12.
1990年6月12日炼钢厂3号转炉复合吹炼正式投入运行,接着1号、2号转炉也先后投入运行,历时4个多月已冶炼了1000多炉,冶炼正常,设备运行良好,且已明显地显示了复合吹炼的优越性。本文就有关技术内容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1980年以来,武钢和武院合作对氧气转炉复合吹炼技术进行研制。1983年底,武院按武钢要求的“先简易、后完善”的方针,设计的复吹供气系统,先后把三座顶吹转炉改造成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并投入生产。自投产以来,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就前一阶段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效果而言,还未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其主要差距有三: ①底吹供气强度低,一般为0.02~0.03标米~3/分·吨,未达到复吹转炉应有的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在八十年代获得了迅速发展,并转化为大规模的工业应用。目前,顶底复合吹炼技术的优越性已为全世界钢铁冶金界所公认。它是在顶吹转炉的基础上,通过转炉底部的底吹装置,吹入适量的搅拌气体、改善熔池的动力学条件,使其顶底复吹转炉兼有顶吹和底吹的优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顶吹和底吹的缺点。至此,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在国内外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如日本,  相似文献   

15.
《特殊钢》1982,(4)
日报《铁钢新闻》三月八日刊登题为《日本大钢铁公司炼钢技术革新》的综述文章,现摘要如下: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转机,日本钢铁工业特别是大钢铁公司的技术战略,从以往的注重大量生产转向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近来钢铁技术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炼钢技术。炼钢技术变迁的特征,可以用“进入了搅拌技术时代”来表示。转炉复合吹炼法。此法是西德、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英国和日本在大体相同的时间内研制的。复合吹炼法具有降低低碳钢的生产成本、提高钢水收得率和使用废钢比例高、节省铁合金、减少渣量、钢中含氧量少、钢质清洁等优点,而且在现有顶吹转炉上改造,其投  相似文献   

16.
刘书超  王国栋  孙杰  彭文  张殿华  袁国 《钢铁》2023,(9):92-103
目前国内外转炉炼钢厂主流的“自动化炼钢”多为传统静态固定模型框架的转炉“一键式炼钢”,因其高度依赖入炉原辅料的稳定性、静态模型的准确性、枪位模型的适应性等客观因素,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存在较多弊端,从而限制了转炉自动化炼钢的发展。为实现更高智能化程度的转炉自动化炼钢,研发团队近几年在多座大型转炉试验开发基于炉气分析、音频化渣、火焰监测、副枪检测等综合应用技术的实时数据驱动、动态模型架构的智能吹炼控制系统。研发团队对吹炼期间的渣况运行、喷溅返干、氧枪操控等工艺难点持续深入研究,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观察实践,围绕“信息感知、科学分析、智慧决策、反馈赋能”的数据驱动理念,提炼总结出一整套“机理模型+经验公式+数据决策”的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在转炉复杂工况下对氧枪枪位、吹炼流量、造渣加料、副枪检测等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实现转炉冶炼过程“无人为干预”的“智能化”吹炼模式,基本解决了炼钢厂转炉工序过分依赖入炉原材料、依赖现场操作工经验等“痛点”问题。数据驱动架构的转炉智能吹炼系统应用后,转炉吹炼过程氧枪枪位、流量和实时渣况形成联动,化渣效果更加平稳,脱磷率、溢渣喷溅率、一倒合格率、渣中FeO、钢水自由...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1984年3月5日,武钢第二炼钢厂在3~#转炉成功地进行了顶底复合吹炼工业性试验。不久,1~#和2~#转炉相继采用了复吹新工艺。两年来,在顶底复合吹炼的转炉上,进行过各种工艺性试验,如吹炼工艺操作制度、保护底吹透气砖与炉龄同步、后搅工艺等,都取得较好的冶金效果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复吹造渣工艺方面,一些重要的技术参数,如氧枪枪位对吹炼过程的影响,底吹气体强度在吹炼过程中的控制,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武钢为了促进转炉生产的发展,提高一米七轧机用材的质量,开发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复合吹炼后搅拌工艺。为探索适合武钢产品特点的复合吹炼工艺,研究工作经历了热模型试验和生产转炉工业性试验。从1984年3月5日至1984年9月底止,第二炼钢厂三座50t 转炉采用复合吹炼工艺已进行了十一个炉役的试生产,总共产钢47.4万 t,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卢森堡和法国共同开发的转炉顶底复合吹炼LBE工艺。归纳了主要专门技术的要领,提出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转炉炼钢生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浏 《中国冶金》2004,(2):7-11,32
总结了近几年国内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复合吹炼与炉外精炼等主要炼钢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分析讨论了目前国内炼钢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一步提出国内炼钢生产应研究开发少渣冶炼工艺、复吹转炉高效吹炼技术和吹炼终点动态控制技术等项重大共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