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PTLog实现了地层划分、对比、储层参数解释、沉积单元划分、沉积单元识别以及流动单元划分等精细地质研究工作。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地层解释、岩性的自动识别、曲线对比以及地层评价等方面,各部分的解释工作融合到一起来完成,且成果互相参考,实现了各项解释的综合,是一套全面的油田地质精细研究软件工具。  相似文献   

2.
厚油层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北一区东中块葡Ⅰ组油层为例,分析了厚油层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并对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利用北一区断东中块相关资料建立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侧积夹层、水平夹层不同发育形态下的剩余油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侧积夹层逆夹层注水、水平间距及倾角越小,遮挡区域的纵向驱替面积越小,剩余油越富集;而水平夹层数量越多,位于油水井异侧,因夹层的隔挡作用,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3.
YJB阜二、阜一段油藏储层主要发育砂滩、砂坝、河道及泛滥平原等4种沉积微相类型,根据不同砂体的沉积特点及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大量的试油、测试及生产动态资料,细分沉积微相砂体类型,建立了油水层精细识别图版,弥补了常规测井资料应用的局限性。同时,结合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提出了"假性"干层的新认识,并建立了相应的测井解释图版。通过重新解释,释放了一批"假性"干层的潜力,为老油藏精细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中探25区块泉头组四段为例,通过对单砂体进行成因分析和层次划分,结合复合河道单砂体叠加模式,开展复合河道平面单砂体识别,并进行单砂体分布及连通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主要包括孤立式和切叠式,单砂体空间接触样式包括多层式、多边式、单边式、叠加式、对接式、孤立式六种。层间隔层划分标准为自然伽马大于84.5 API,微电极幅度差值小于0.2Ω·m;层内夹层划分标准为自然伽马回返程度大于16%,深侧向回返程度大于17%。  相似文献   

5.
时鹏程  许磊 《断块油气田》1998,5(2):58-61,66
地质导向技术是根据地质导向工具提供的实时测量数据,用前导模拟软件进行大角度井、水平井钻井设计及指导钻井施工的一种综合方法。它能实时检测到地层变化以便及时对钻井设计做必要的调整,使钻头能最大限度保持在油层中钻进,在提高产层暴露程度、高效开发复杂油藏、节省钻井时间及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由地质导向工具和井场信息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井场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前导模拟软件系统,它与地质导向工具一起成功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层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龙祥  程峰  曹玉珊 《测井技术》2004,28(4):313-315
在砂泥岩地层中,影响油、气层识别的因素较多,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准确识别油气层难度更大。为此,在掌握该区域测井、取心、试油等资料及充分认识区域性地质特征基础上,研制油气层测井解释标准应先选取可靠实用的测井曲线,经对测井资料校正后,绘制测井解释标准交会图,交会图中所反映的油气层解释标准精度与所使用资料的可靠性、代表性等密切相关。该方法在濮城油田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其研究方法可为其它油田开展油气层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要改善茨78块的开发效果,主要工作是搞好注水开发,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注水效果来实现。针对断块150m小井距的开发特点,开展了茨78块的综合精细地质研究,在原有构造的基础上,新发现了4条小断层,并对原有的茨32—204断层位置有了新的认识;对断块的储层及油气水分布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落实了储层的连通关系,为断块实现有效注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开发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流相储层中夹层类型的定量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夹层的岩性、物性特征,河流相储层中的夹层一般可分为泥质夹层、灰质(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由于这3种夹层对流体运移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剩余油的分布也有差异.综合利用自然伽马、微梯度、微电位、微电极、声波时差和井径等参数的变化幅度能够较为灵敏地识别夹层性质,并建立了3种夹层的雷达图识别模式,总结出了不同夹层定量识别特征值,适用于程序化批量处理数据.在孤岛油田利用水平井挖潜夹层上部剩余油的过程中,利用这一方法优选泥质夹层及厚度较大的物性夹层发育的区域部署水平井,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提高采收率达4%.  相似文献   

9.
符合小层对比原则的砂层内插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庆忠 《石油物探》1989,28(1):12-21,59
在研究地下岩性变化及绘制构造岩性剖面时,需要在已知井的岩性柱子之间内插砂层。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使用计算机来帮助我们研究砂层变化和寻找各种圈闭。本文所介绍的砂层内插技术是一种符合小层对比原则的砂层内插方法。用该方法内插出来的砂层既有厚度变化,同时又具有岩性(振幅)变化。此外,还允许在剖面中存在不整合及断层的情况下作出相应的妥善处理,使输出结果符合一般地质规律。文中给出的砂层内插程序可以在IBM—XT以及其它兼容性微机上运行,效率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0.
谭伟雄  刘坤 《录井工程》2013,(3):78-80,87
为了降低水平井作业难度,必须在了解钻井区域地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有效识别地层对比"标志层",为钻井井眼轨迹优化和实施调整提供依据。通过分析LH油田海绿石层沉积环境及分布特征,利用地质录井、随钻测井资料准确识别海绿石层的响应特征,结合地质导向模型,对水平井着陆井段轨迹进行及时调整,确保井眼轨迹满足油藏开发要求。通过实例说明,LH油田海绿石层的有效识别,对于提高水平井作业效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在LH油田实施水平井工艺7口井,其中1口井因定向工具造斜能力不足,目的产层B段入窗时井段井斜角为84.5°,其余井入窗时井段井斜角为87.5°~89.5°,均满足设计轨迹要求。认为LH油田珠江组砂泥岩段底部海绿石层横向分布稳定,厚度适中,可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利用录井、随钻测井资料响应特征能准确识别海绿石层;海绿石层的识别及其成因分析,可用于该地区中新世时期沉积环境解释;海绿石层沉积特征和识别特征分析,可辅助进行地层对比和随钻地质导向,满足油田开发对井眼轨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层内夹层对海上聚合物驱油田剩余油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层内夹层分布模式对海上聚合物驱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渤海Y油田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储层特征参数,分别开展典型夹层分布模式下的水驱和聚合物驱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当注水井钻遇夹层时,受重力分异和夹层遮挡作用影响,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生产井附近和夹层延伸方向区域,而聚合物驱能改善重力分异作用,与夹层形成协同作用,改善驱油效果,夹层分布范围越长,含水上升速度越慢,模型采收率越高,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小;当采油井钻遇夹层时,夹层对注入水的遮挡能力变弱,剩余油富集在生产井附近流动单元上部区域,夹层长度对水驱采收率影响较小,聚合物驱能有效扩大模型纵向波及程度,夹层分布范围越长,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该项研究对海上油田后续开发调整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域曹妃甸油田群油藏类型主要为河流相底水油藏,全部采用水平井开发,储层内部不稳定分布的夹层是影响底水油藏开发效果最关键的因素,厘清夹层的分布模式及其对底水的控制规律对底水油藏开发非常重要。以曹妃甸11-6油田Massive砂体为例,通过钻穿含油储层的少量探井、水平井的领眼井等进行小层精细对比,确定了夹层空间分布的总体框架,利用水平井含水率上升规律、供液能力和地层压力等生产动态特征与夹层的响应规律,建立厚层辫状河储层的夹层分布模式,分析了夹层分布模式对底水运动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assive砂体纵向上主要发育2期主力夹层,部分水平井同时受2期主力夹层的共同遮挡,并根据夹层对底水的遮挡能力,划分为强遮挡、中遮挡和无遮挡3类。指导了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和调整策略,部署调整井23口,平均单井累积增油量为17×104t。  相似文献   

13.
对锦98块杜家台油层进行地质精细研究,并与VSP测井资料相结合,重新落实了构造,新增含油面积0.37 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0×104t,有效地实现了断块扩边增储,带动了新井部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远源水下扇内部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问题,综合运用测井物性解释、对子井等方法,对远源水下扇内部夹层进行识别分类,精细刻画夹层的分布特征,系统地分析水下扇内部夹层的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歧五断块远源水下扇砂体内部发育泥质夹层与物性夹层;夹层顺物源方向呈“低角度顺流加积式”展布,垂直物源方向呈“U”型或上拱式展布;厚度特征表现为内扇至外扇增加的趋势;分支水道末端与分支水道间夹层发育程度较高,对剩余油的遮挡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油田后期剩余油的分布与预测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复杂地质条件下精细构造建模的技术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海域新近系断层复杂 ,构造破碎 ,地层横向变化很大 ,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精细构造建模的难度很大。为此 ,以全三维可视化解释为主要工作思路 ,对已引进的各种相关软件系统进行了技术组合应用研究 ,形成了一套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精细构造建模的技术策略 ,并在秦皇岛 2 7/ 33和渤中 2 5 1构造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后续的油藏地质建模提供了高精度的边界约束数据。  相似文献   

16.
红南9块储层具有砂体构造复杂、油水关系复杂、井网不完善、底水锥进快、注水开发效果差等特点。亟需对该区块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搞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储层构造和沉积微相研究,建立了反映油田客观实际的地质模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红南9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层,底水锥进,储层非均质性、井网不完善平面和沉积微相的综合影响。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在井网控制不住的区域、封闭断层附近以及微构造高点。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K1S1、K1S2-7、J3K1-1、J3K1-7、J3K1-13、J3K1-20和J3K2-1油层。  相似文献   

17.
跃西油田跃75断块N1油藏精细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沉积相研究技术对跃西油田跃75断块N1油藏进行精细地质研究,落实了四条断层的分布和油层底面圈闭形态,划分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四种沉积微相类型,改进了油砂体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含油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型为主、席状砂型次之,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对油藏注水部署、挖掘剩余油潜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震层砂泥含量的地质意义及其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砂泥含量是油气地质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岩性参数。地震层定量解释的砂泥含量与地质研究中岩石的砂泥含量意义不同。地震层划分与岩性层一致时,地震层砂泥含量与岩层砂泥含量意义相同,数值大小能够反映岩层的形成条件:地震层划分与岩性层不一致时,地震层砂泥含量只能反映地震层内砂泥地层累积厚度百分数,不能用于直接解释地震层的形成环境。地震层砂泥分量既与形成时的地质条件有关,也与地层的压实作用有关。由于泥岩层的压实率远大于砂岩层,所以沉积初期表现为低砂含量的地震层,在埋深较大的情况下表现为高砂含量。这个问题在砂泥分量的应用中需要特引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复电阻率测井识别油水层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准确识别油水层仍然是大庆油田测井解释的难题之一。为了准确识别油水层,加深对储层含油性的认识,复电阻率测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手段。本文简述了复电阻率测井的理论基础,优选了应用复电阻率测井资料在大庆长垣外围油田识别油水层的图版。  相似文献   

20.
地震层速度的地质统计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由于静校正、表层速度、时差、倾角、曲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在计算层速度时会产生误差,其中的系统误差可用VSP等测井资料进行标定校正,而对其中的随机误差则采用地质统计学进行处理。地质统计学是研究空间变量分布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区域化变量、变差函数、克里金估值。采用此方法可进行地震层速度的误差校正,有效地提取出层速度的内在空间变化规律,抑制各种随机误差的干扰,使层速度值的信噪比显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