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保证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设备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LoRa网络的无线远程校准系统。本文采用高精度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结合LoRa无线模块,开发无线温湿度标准仪表,基于云服务器远程采集无线标准温湿度信号,根据相关校准规范,实现了远程校准功能,使数字温湿度仪表精度满足校准需求。该系统现场安装方便、不用布线,可通过云服务器及手机App远程操作,可用于计量部门实现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设备的远程校准。  相似文献   

2.
药品冷链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药品冷链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程序设计。方法首先解决监控对象的温湿度信息采集和分布式多标签数据读取的冲突问题,然后解决数据由传感器经读写器、车载GPRS模块至中心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讯问题。结果基于UDP网络传输协议平台,设计开发了CRC校验码和防冲突算法通讯接口程序。结论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开发冷链监控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冷链物流安全保障,本文针对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湿度计量检测能力不足的情况,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基于.NET平台,研究开发出一套温湿度在线计量检测平台,包括传感器设计、通讯技术、软件管理平台,能够对冷链物流设备的温湿度参数有效计量检测,实现冷链服务温湿度参数的全程可视、可追溯.  相似文献   

4.
《中国测试》2015,(Z1):113-116
为提高温湿度监测的效率、精度和智能化水平,设计温湿度记录仪。以STM32F103为控制核心,采用SHT75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并通过自主设计的LED中英文点阵屏显示,以24C512作为数据存储器,通过GTM900收发手机短信。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的上位机控制软件实现系统设置和数据管理。经测试:记录仪的准确度为温度:±0.5℃,湿度:3%RH,记录容量为21 500组(可扩容),具有自动检测、记录数据并生成原始记录以及GSM短信远程设置,读取实时数据,自动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冷链系统的温湿度测量与控制准确性问题,提出了当前冷链系统中的目标要求,阐述了温湿度的测量现状,测量检测保障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食品和药品冷链环节的分析,表明加强对冷链系统中使用的温湿度测量和控制设备检测校准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目前市场冷链环节可靠高效的稳态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冷链物流条件下保温箱蓄冷剂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不同温敏产品冷链物流所需条件(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保温包装箱内蓄冷剂的选择进行分析,以提高利用效率.方法 首先建立蓄冷保温箱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冷藏和冷冻2种制冷方式时保温箱内部瞬态温度场和有效保温时间,再结合理论计算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在外界环境温度以及箱体各参数均不变的情况下,以蓄冷剂的设计参数(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为研究对象,拟合出冷藏和冷冻时蓄冷剂的温控图,讨论不同冷链物流条件下保温箱蓄冷剂的选择问题.结果 通过仿真模拟,得出保温箱内温度场分布均匀,有较好的温控效果;仿真和理论所得的保温时间数值相近,最大偏差为6.58%;由仿真数据得出了3种常见冷链物流条件下箱内蓄冷剂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范围.结论 在不同冷链物流条件下,合理选择蓄冷剂的设计参数可确保温箱的温控效果,为冷链物流运输中蓄冷剂的选择及控温包装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尤其是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食品冷链供应链效益.方法 分析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论证区块链技术的食品冷链质量安全监测适用性基础上,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构建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对食品冷链质量安全管理的提升效果.结果 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了数据统一、运营高效的生鲜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进行了实时采集,实现了质量安全风险即时预警、质量安全问题有效溯源,有助于重塑食品质量安全生态系统.结论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账本、数字签名、溯源存证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组合,基于区块链技术创建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能够强化微生物污染监测、缩短食品冷链在途时间,并使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追踪溯源,对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生鲜食品供应链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及时监测环境温湿度的需求,给出了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与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采用SHT11温湿度传感器芯片,对温湿度监测与报警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温湿度采集和实时显示及超过设置上、下限温湿度自动报警等功能;该系统还具有成本低、环境采集误差小、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高速动车组运行时车内温湿度的实时监测,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温湿度监测系统,介绍监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系统以51单片机C8051F021和射频收发芯片MC13193为核心,采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21来设计传感器节点实现高速动车组车内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并使用LabVIEW软件编写监控界面,实现整个监测系统的温湿度数据显示、查询和存储。实验证明:基于ZigBee的高速动车组车内温湿度监测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监测系统中采样点布置的灵活性,更好地符合高速动车组车内温湿度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电力线传输的网络型温湿度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单元、集成单元和中央单元三部分。论文在介绍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流程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监测单元、集成单元和中央单元软件设计。其中监测单元和集成单元基于Keil uVision3开发平台、采用C51语言编写,中央控制单元采用Delphi7.0作为编程环境,以数据库技术和串口通信技术为核心,通过串口采集数据,以图形、报表等方式显示监测结果,从而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监测与管理。实验结果证实了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多点温湿度的远程采集、监控和历史数据的管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了检定和校准以及证书的两点相同、五点不同之处,说明了对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的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3.
The behavior of wall-bound drops and bubbles is fundamental to many natural and industrial processes. Key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capillary systems include interface shape and stability for a variety of gravity levels and orientations. Significant solutions are in hand for axisymmetric pendent drops for a variety of uniform boundary conditions along the contact line with gravity acting normal to a planar wall. The special case of a wall-bound drop or bubble that is also pinned at an edge (i.e. a ‘wall-edge-bound’ drop) is considered here where numerical solutions are obtained for interface shape and stability as functions of drop volume, contact angle, fluid properties, and uniform gravity vector. For a semi-infinite zero-thickness planar wall (plate), a critical contact angle is identified below which wall-edge-bound drops are always stable. The critical contact angle is compu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gravity vector. The numerical procedure, which makes no account for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predicts that such wall-edge-bound drops are unconditionally unstable for any gravity field with a component that is tangent to the wall while inwardly normal to the edge. Select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hat support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numer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15.
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凝固科学与实践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当前凝固材料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凝固科学主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组成,凝固科学技术正在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材料的改性提高和新材料的发展需求,以控形、控构、控性为目标开展优质铸件的定向、晶体生长、快凝、深过冷及各种新型和超常领域凝固过程的研究,并介绍了其中某些方面和展望了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热交换器是将不同温度介质之间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形式,由高温介质传递给低温介质,使介质达到生产所需温度的工艺设备,也可作为一种节能设备使用.通过对不同热交换器的结构分析,总结不同热交换器的优缺点、适用环境,为生产工艺设计人员及设备制造单位在选择可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的设备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计量仪器收发工作是沟通计量检定部门以及送检单位之间的桥梁,也是计量检定工作的前提。随着各级计量技术机构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计量技术机构除了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之外,同时还要用专业、高效的管理模式来赢得顾客的信赖与认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计量检测工作的需求,因此,要有效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促进计量仪器收发业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而提高计量仪器收发业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