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有很大的比表面积,通常活性炭比表面积为450—1800平方米/克,孔容积为0.7~1.8毫升/克。因此,它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由于炭表面有疏水性,所以能够从水溶液中吸附各种物质,借以达到精制液体,回收和分离液体中某些组份的目的。粉状炭与颗粒炭相比,有较高的吸附力,吸附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它广泛地用于液相吸附来净化液体。但缺点是间歇式操作,过滤和炭再生较为困难。现将粉状炭处理液体流程、吸附装置和炭用量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
粉状活性炭再生难,得率低,大多数粉炭的直接再生工艺设备在再生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技术工艺相对不够成熟。其再生因自身特性,吸附物质,特别是高热值类或焦油类物质,故直接再生难度相当大,再生后得率及恢复率难达预期。因此,粉炭再生的工艺之一是造粒,活化再生,得到的低强度颗粒炭磨粉作为粉炭使用,高强度颗粒炭经处理合格后,直接作为颗粒炭使用。基于此,针对废粉末炭造粒再生进行一系列黏结剂、造粒设备及再生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3.
发明的详细说明: 以粉状或细颗粒的椰子壳炭、锯屑炭、煤、成型煤等原料,采用流化床制造活性炭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但通常型式的流化床,使用2~20毫米粗颗粒原料制造活性炭是困难的。其理由为流化粗颗粒需加大床的气体流速,造成气体与原料间的反应率降低,仅能使颗粒表面活化,一般只得到吸附率低的活性炭。如再次活化,也仅能促进活化表面,但降低了颗粒表面强度,在激烈混和的流化床内,引起颗粒破损,使活性炭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颗粒活性炭在水净化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关注。选用不同类型的颗粒活性炭对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合适的活性炭炭种;然后,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活性炭在不同滤速下对于原水中CODMn,UV254及浊度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山西的煤质颗粒活性炭在滤速15.59m/h时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煤基活性炭的特性及其吸附机理,分析了粉状活性炭和颗粒状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优势,指出单纯使用活性炭难以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已经成为水处理行业中的发展趋势,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是目前最重要的水处理工艺,我国大部分自来水厂的深度水处理均采用该组合工艺,该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并预测煤基活性炭及其组合工艺将是未来饮用水深度处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用颗粒活性炭处理工业废水时,由于活性炭吸附水中有机物,并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了饱和,从而使炭失去了吸附能力,此时就需要对已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再生。本文针对就活性炭再生装置立式多段再生炉结构的主要部件进行了设计分析,并对其主要性能参数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内对各种活性炭的需要量的趋向基本上保持平衡或微增,用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因水质恶化临时使用的粉状活性炭以及作为水处理长久使用的颗粒活性炭数量很大;②取暖用后即扔的怀炉用活性炭已进入成熟期,需要量增加速度变慢;③吸烟人数的减少及外国香烟的输入,使香烟过滤嘴用活性炭的需要量有下降的趋势。1982~1986年对颗粒炭和粉状炭的需求状况,见表1、2。  相似文献   

8.
水体抗生素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研究探讨活性炭和生物炭(秸秆炭、猪粪炭和竹炭)对水中四环素抗生素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均优于其他三种生物炭,粉末活性炭的吸附表现优于颗粒活性炭,主要源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径远大于其他三种生物炭;随着吸附材料添加量的增加,吸附率均是逐渐增加,猪粪炭和秸秆炭对四环素的吸附率接近90%,仍低于活性炭的吸附率,生物炭在实际应用需要改性提高其对四环素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9.
英刊“J.Am.Water Works Assoc1991,83(1),65~76中,以74篇文献所报道的文章对粉状活性炭的用途作了评价。粉状炭对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很强。本报告中的三卤甲烷和三卤甲烷母体被粉状炭吸附除去的范围从低到大。选择粉状炭的添加量中,必须考虑到混合物所占比例、粉状炭和水之间的接触时间、粉状炭的滞留时间以及化学品处理过程中阻止吸附的最低值。粉炭的最大优点之一是投资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催化氧化—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研究电流密度、极板数量、间距、活性炭种类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生化出水COD为136.6 mg/L、TOC为56.6 mg/L条件下,当极板数量为2对、间距为1.8 cm、电流密度为20 mA/cm~2、反应6 h时,电催化出水COD去除率可达99.7%,TOC去除率为47.87%。相较于椰壳炭,比表面积大的煤质炭对电催化处理出水的吸附效果较好。当煤质炭投加量为20 g/L、反应120 min时,活性炭出水TOC总去除率可达67.88%。煤质炭吸附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反映该吸附是一个复杂过程。三维荧光光谱表征表明,电催化能氧化分解生化出水中部分类腐殖酸物质,活性炭可进一步吸附去除残留的类腐殖酸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一种活性碳纤维与颗粒活性炭复合炭罐,在罐体的中部盛装有颗粒活性炭,在罐体的上端有发动机接口和油箱接口,下端有空气口,其特征在于:罐体内颗粒活性炭的上方和下方有活性碳纤维层,在活性碳纤维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筛板。颗粒活性炭经无纺布或薄筛板与活性碳纤维层相连,或者颗粒活性炭的上方和下方直接与活性碳纤维相连。该实用新型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不仅使活性炭罐的体积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以活性污泥法净化工业废水的过程中,添加适量活性炭可以改善处理效果。流程如下图所示。将含水50%的粉状活性炭投入原水槽或第1号曝气槽,倘若废水量大,粉状活性炭投入量就多。为了避免在室外发生粉尘,可将泥浆槽设在室内。所制备的炭浆含活性炭10%以下,将其用泵供给废水处  相似文献   

13.
纤维状活性炭吸附能力强、吸附和解吸速度快,设备投资低;纤维状活性炭的炭层薄、阻力小,动力消耗低。这是应用纤维状活性炭治理粘胶纤维生产废气的优点。介绍了纤维状活性炭的形态特点、吸附性能、解吸性能,以及在治理粘胶纤维生产废气中的硫化氢、二硫化碳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氯化锌法生产粉状活性炭,经多次试验得出,含有一定水分的成品炭即湿炭,比干燥后低水分活性炭即干炭的吸附性能强。  相似文献   

15.
胶粘剂与粉状活性炭按不同的胶炭比混合、干燥、研磨得粉状胶炭混合物。测定了碘吸附值、亚甲基蓝脱色力和焦糖脱色力3种液相吸附力,讨论了原料活性炭、胶粘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活性炭成型物液相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接过程中,原料活性炭液相吸附力的劣化按碘吸附值、亚甲基蓝脱色力、焦糖脱色力的顺序而变得越来越严重,并随所使用胶粘剂分子质量的减小和用量的增加而加剧;原料活性炭的碘吸附值的损失率一般不超过10%,而焦糖脱色力的损失率几乎都达到了100%。用本方法制备的活性炭成型物的液相吸附特征是:适于吸附碘之类的小分子,具有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整的较低的亚甲基蓝脱色力,而对焦糖色素之类的液相大分子的吸附力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6.
陈阵  刘玲英  罗超 《广东化工》2011,38(7):239-241
研究了酚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与溶液pH、温度的关系,对比研究了椰壳炭和煤基炭对酚溶液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溶液pH为1~9时,平衡吸附量变化不大,此范围内酚泄漏事故应急处理不需要调节水体的pH;活性炭对酚溶液的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在酚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中应注意防止水体温度升高,高浓度污染带通过活性炭投放区后应及时将活性炭移除;椰壳活性炭对酚溶液的吸附容量略大于煤基活性炭,可优先选择价格较低的煤基炭用于酚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17.
氯化锌法生产粉状活性炭,经多次试验得出,含有一定水分的成品炭即湿炭,比干燥后低水分活性炭即于炭的吸附性能强。  相似文献   

18.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有机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配水方式,通过中试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微污染原水深度净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选择适应投加臭氧环境的优势菌种,人工固定化形成生物活性炭,可以在水温较低时,较短时间达到生物活性炭的稳定期;同时,还确定了水流量、滤速、炭层高度、臭氧加入量等工艺参数,使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2.5mg/L。  相似文献   

19.
胶粘剂与粉状活性炭按不同的胶炭比混合、干燥、研磨得粉状胶炭混合物。测定了碘吸附值、亚甲基蓝脱色力和焦糖脱色力3种液相吸附力,讨论了原料活性炭、胶粘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活性炭成型物液相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接过程中,原料活性炭液相吸附力的劣化按碘吸附值、亚甲基蓝脱色力、焦糖脱色力的顺序而变得越来越严重,并随所使用胶粘剂分子质量的减小和用量的增加而加剧;原料活性炭的碘吸附值的损失率一般不超过10%,而焦糖脱色力的损失率几乎都达到了100%。用本方法制备的活性炭成型物的液相吸附特征是:适于吸附碘之类的小分子,具有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整的较低的亚甲基蓝脱色力,而对焦糖色素之类的液相大分子的吸附力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20.
用一种热解重量分析仪,在恒温363~440K温度下测定了有关吸附有十五烷的颗粒活性炭的热再生率和水蒸气气化速度。再生率随恒温速度的增加而增加(298~1023K)。本文分析研究了被吸附的残余物质的气化速度。全部再生过程(分解和气化)中获得的表面积达到其原始炭的表面积量(当被气化的炭量为100%的残余炭时)活性炭的再生方法@钱慧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