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川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也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利用天然气的地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临邛火井即已采气煮盐。新中国成立后,这一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为了加强四川天然气资源的地质研究工作。已建立一整套能够独立进行综合分析化验的科研机构。地质、地球物理科研人员对四川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已开发和利用天然气,钻凿成了人类第一口天然气井——临邛火井。1521年,在四川钻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又于1821年在四川的自贡钻达深1200米的三迭系嘉陵江统地层,获得“大火井”,发现了人类第一个大气田——自流井气田。这是四川劳动人民对人  相似文献   

3.
(一) 翻开世界石油勘探史就可发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使用油气的国家。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代,就有有关石油及天然气的记叙。晋朝常琢著的《华阳国志》就谈到公元前250年四川广都用土法钻井,钻至天然气层发生井喷,用竹管输气,引气煮盐。那时,对油气的寻找没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可谓是“直接找油”。一直到十七世纪,随着  相似文献   

4.
四川气田采气工程研究成果与技术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川东 《钻采工艺》1998,21(1):21-23
本文在总结“八五”期间四川采气工程取得的显著成绩和进步的基础上,对采气工程技术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九五”四川天然气生产的主要目标,提出了采气工程技术科研攻关的任务、基本思路与技术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出版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在许多史籍中,大量记载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遍及祖国的西南、西北、南海、东海等地发现、钻凿和利用天然气的史实,有的地方如四川自贡,开发利用天然气长达千余年,仍兴盛不衰。这说明我国天然气的蕴藏是丰富的,分布是广泛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天然气工业,无论在地质勘探、钻井、开发、储运、加工  相似文献   

6.
四川石油管理局在大天池气田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天然气采输系统。如何让职工尽快掌握这个系统的工艺技术 ,是开采这个大气田的关键。本文总结了这个系统所在的采气队对全队职工进行技术培训的十种培训方法及收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川东 《钻采工艺》1994,17(3):32-38
本文在总结1993年四川天然气生产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四川天然气生产进行了形势分析,并针对1994年天然气生产的主要目标,提出了钻采工艺研究所在采气工程方面科研攻关的指导思想与要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清洁、环保能源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将其应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可以大大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改善大气污染问题。因此,近年来天然气开采量不断增长,但是当前我国天然气生产技术和经验并不是很成熟,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威胁到采气厂工作人员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分析了采气厂安全风险特点,并根据安全风险特点,探讨了采气厂安全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发现石油和天然气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与观察自然现象中,很早就对油、气有所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油、气的国家之一。远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七七一年西周时期的《易经》中,就记载了“泽中有火”的现象,可能就是油气在水上燃烧所致。公元初班固首次记述了天然气:在陕西省“鸿门(今神木县西南),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1],同时也描写了延安延河上有石油(图版Ⅰ—1)。在十五世纪以前,四川盆地已普遍发现天然气,在十一世纪至十五世纪开始大规模用天然气煎盐,世界上开发最早的自流井气田,远在十三世纪已大规模投入开采(图1)。  相似文献   

10.
<正>天然气井井口采气树是天然气开采地面工艺中用来进行开关井、调节压力、气量、循环压井等作业的井口装置,它连接着气井油、套管和地面工艺设备,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井口采气树的应用有最早的标准井口采气树以及目前的简易井口采气树,近些年气田开发规模性水平井的应用,采气树样式多种多样,生产厂家名目繁多,因前期以及目前较多的试验项目,采气树阀门组成也是多种多样,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天然气组分、阀门结构差异、使用时间较长等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德利 《天然气工业》1981,40(8):169-176
中国南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大多数都埋藏于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海洋油气钻探工程已经实现了从浅水(水深300 m以内)到超深水(水深超过1 500 m)的跨越,并在南海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亟待进行安全高效开发,因而对相应的天然气及其水合物高效开发模式与技术支撑体系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为此,针对深海天然气及其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的重大课题,提出了适用于常规天然气的“水平井或复杂结构井浮式钻完井+水下钻采系统+浮式生产、集输与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处理系统+船运外输”的开发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以及适用于非常规天然气——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水平井或复杂结构井浮式钻完井+水合物原位分解开采+水下或浮式生产与集输处理系统+管道或船运外输”的开发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论述了大位移井、“U”形井等先进井型的开发模式及其适用的海洋地质环境,并给出了“U”形井的连通控制模型;此外,还介绍了与深水钻井力学和设计控制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结论认为,建立先进适用的工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寻求实现“地质—工程—市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相关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是深海天然气及其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川渝气田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组织科技攻关和新技术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发展了一整套适合四川盆地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地质特点的天然气配套钻井技术;全面开展了以提高机械钻速为中心的钻井新技术配套攻关试验和推广应用,深井钻井速度不断提高。然而,深井钻井速度低、成本高的问题仍严重制约着川渝气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企业深化改革和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推动四川盆地深井钻井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欠平衡钻井、气体钻井、水平井钻井和深井钻井提速等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与钻井新技术及新装备的集成配套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突破。针对川渝地区复杂地质条件和油气勘探开发的要求,提出应继续开展对井漏、高含硫气井钻井完井、深井固井等技术研究。加强高端钻井装备与工具的引进和配套开发,不断发展四川气井井控技术,以满足川渝气田地区深井钻井日益复杂的井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深水区勘探钻完井作业面临着海水深温度低、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窄、井控风险高、海底地质灾害、台风等诸多挑战。中海油作为深水区勘探作业者,首次组织深水区勘探作业,成功发现了陵水17-2大型深水气田,推动了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中海油"二次跨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此简要地回顾了南海西部深水区自营勘探及钻完井项目管理经验和作业实践,并对我国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愿景提出展望,以期为深水区油气开发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已探明高含硫天然气储量超过9 000×108m3,占全国同类天然气储量的比例超过90%。作为中国高含硫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四川盆地已有近47年的高含硫气藏开发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开发成果和技术经验,同时“走出去”支持海外天然气合作开发,代表了中国高含硫气藏开发的最高水平,并引领我国高含硫气藏开发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了高含硫气藏开发的特点与难点,总结了高含硫气藏开发方面形成的28项开发特色技术,指出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川渝地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主产区,油气资源丰富。在油气资源开采的同时,对该地区紧缺的耕地资源保护也不可忽视。因此,推进钻井井场土地复垦工作意义重大。分析了川渝地区钻井井场土地损毁特点,从工程、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论述了相应的复垦措施与技术。并针对复垦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高川东北及普光气田钻井速度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北及普光气田面临喷、漏、塌、卡、斜、硬、毒等七种“世界级”钻井难题。如何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快速钻井从而加快川东北及普光气田勘探开发进程是钻井工程面临的一个难题。试验、推广应用了气体钻井、垂直钻井、复合钻井等新技术新工艺,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合普光气田及川东北地质特点的钻井综合配套技术,大幅度的加快了川东北勘探及普光气田开发步伐,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普光气田开发井钻井周期由探井阶段的约10个月降到约7个月,缩短了31.82%,机械钻速由探井阶段的1.70m/h提高到3.26m/h,提高了91.76%。气体钻井、复合钻井已经成为提速川东北及普光气田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得到快速发展,而技术发展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中国深层油气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梳理了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的四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深层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与储集层预测技术体系,包含针对深层的地震“两宽一小”采集技术、逆时偏移处理技术、复杂构造综合建模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提高了构造解释精度,保证了深层地质体的高精度成像和预测;②深层提速增效钻井工艺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降低了钻井成本和钻井风险;③深层高温高压测井评价技术体系,为准确判别储层性质及流体性质提供了保障;④深层高效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深层储层提高改造体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提高了单井产量和深层油气开发的效益。在分析基础上,针对今后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从①深层地震采集处理及解释技术、②深层安全高效钻完井与控制关键技术、③深层高温高压测井评价技术以及④深层油气藏改造、堵水与举升技术4个方面指出了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发展适用性和经济性的技术体系是实现深层油气高效、低成本勘探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但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使钻井工程面临巨大挑战。介绍了喀斯特的形成原理,分析了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石油、天然气钻井的主要施工难点和风险,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典型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或地下河的措施:空气钻井优点之一是能有效应对恶性溶洞性井漏,实现安全快速钻井。位于典型喀斯特地区的安页1井探索使用空气钻井技术,成功解除了钻遇大型溶洞的困境,同时获得了较高机械钻速,有效缩短了钻井周期。现场应用表明,空气钻井技术是解决恶性溶洞性漏失及提速提效的有效途径,在喀斯特地区钻井中具有重要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开发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石油资源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从浅海走向深海,甚至超深海。深水油气开发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热点和科技创新的前沿。近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已建成投产45个油气田,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目前,世界上深水钻探最大水深为3 095 m,我国为505 m;世界上已开发油气田最大水深为2 192 m,我国为333 m。我国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水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油气储藏条件将使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在钻探、开发工程、建造等方面面临诸多技术难题。针对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实际情况,兼顾引进与创新,集国内外相关技术之优势,联合攻关,使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是使命,更是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高德利  刘奎  王宴滨  刘金海  李轩 《石油学报》2022,43(12):1798-1812
水平井钻井与体积压裂完井技术,是页岩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内容之一。中国页岩气田开发同样采用了这套技术,但由于页岩储层、压裂作业等主、客观原因,导致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井筒完整性失效问题比较严重,需要深入揭示其失效机理,创新研发页岩气水平井井筒完整性设计控制等新技术。通过阐述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井筒完整性失效机理与设计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井筒完整性领域的相关创新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井筒完整性的失效机理、主控因素及控制技术体系,以及页岩气水平井专用高性能套管与复合管柱设计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中国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页岩气水平井专用套管与井筒完整性设计控制技术体系,可为页岩气田大规模开发工程提供相适应的井筒完整性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