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宝杰 《电子世界》2012,(13):127-127
在卫星通信中,宽带卫星通信的主要目标是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nternet应用提供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式。对于时延要求低以及具有广播/组播性质的高速数据业务(如大容量数据传输、多媒体广播、因特网宽带接入、卫星远程应用、多媒体双向互动等业务)来说,卫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宽带卫星网络也称下一代卫星通信网络。宽带卫星通信网具有地面覆盖面广、承载业务种类多、可快速部署、带宽利用率较高、星上交换快捷、可提供一体化网络等特点,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己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星通信中,宽带卫星通信的主要目标是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nternet应用提供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式。对于时延要求低以及具有广播/组播性质的高速数据业务(如大容量数据传输、多媒体广播、因特网宽带接入、卫星远程应用、多媒体双向互动等业务)来说,卫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宽带卫星网络也称下一代卫星通信网络。宽带卫星通信网具有地面覆盖面广、承载业务种类多、可快速部署、带宽利用率较高、星上交换快捷、可提供一体化网络等特点,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己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本文在分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基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Internet与卫星通信网的优势互补由于卫星通信具有空间跨越、远程通信和广播等地面网没有的独特功能,因而成为因特网Internet摆脱目前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卫星通信与Internet结合是由Internet的应用功能不断提高、应用环境的变化,以及卫星通信的特点、功能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它  相似文献   

4.
卫星因特网     
卫星通信一直在与地面通信齐头并进地发展,因特网和多媒体通信构成了因特网新的发展动力。因特网商用化和媒体化后遇到了骨干阻塞、接入困难、内容分发慢、不能实时传输等诸多难题,而基于数字图像广播(DVB)的、具有远程接入和内容投送/广播功能的卫星因特网成为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基于地面因特网的内容获取(pull)和卫星因特网的内容推送(push)的结合,将成为未来因特网的典型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5.
卫星宽带 未来宽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基本的信息传输方式,卫星通信从诞生之日起,一直与地面的各种通信方式齐头并进地发展。在信息社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今天,谁拥有了宽带,谁就拥有了无限的信息。就工星宽带而言,它已经成为当前卫星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国特网、ATM等技术结合之后开辟了卫星通信的新时代。实践证明卫星宽带的焦点不仅集中在语音方面,大容量的数据、宽带流媒体、宽带多媒体接入已成为卫星通信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卫星宽带通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业界普遍提到的市场拓展、售后服务等环节仍然在制约着卫星宽带通信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以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实际应用正在开发着卫星宽带的潜在活力。可以预见,宽带卫星通信必将同光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一样,成为未来立体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卫星通信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在全球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随着因特网旋风的出现,卫星通信与因特网相结合的卫星因特网技术成为卫星通信发展中的新热点。一方面,卫星通信让因特网在速度与广度方面如虎添翼;另一方面,因特网助力卫星通信使其在数据需求方面大展宏图。  相似文献   

7.
将卫星通信与因特网相结合正在成为通信业界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将在未来的通信市场中将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简要阐述了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的特点和关键技术,介绍了若干实用的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最后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刚浩 《现代通信》2002,(2):17-20
就像计算机和GPS卫星一样,通信卫星的应用范围已越来越广,尤其是悄然兴起的宽带通信卫星技术,它与因特网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等相结合后,开辟了卫星通信的新时代,并将在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应运而生 虽然地面宽带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它只能让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的人们享受到宽带服务,而对农村、人烟稀少地区和经济落后的地区,仅靠地面网络是无法经济有效地提供宽带服务的。卫星作为惟一能够实现全球无缝隙覆盖的通信手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卫星通信相对于其他通信方式而言还…  相似文献   

10.
在卫星通信中,宽带卫星通信是一个新概念,其主要目标是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nternet应用提供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式。本文介绍了宽带卫星通信的概念及发展现状,讨论了基于因特网接入的卫星多媒体应用系统采用的三种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将在未来的通信市场中将占有极其重要台的位置。本文简要阐述了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的特点和关键技术.介绍了若干实厢的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最后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卫星与网络》2007,(8):20-20
7月27日,iDirect公司(基于卫星宽带解决方案的全球的提供商,新加坡科技电子有限公司的美国卫星通信子公司)宣布其与CrossSat电信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协议涉及CrossSat购买iDirect通用5IF iNFINITI卫星主站和60台iDirect远程路由器以建立宽带全球IP网络,用于同时支持Ku波段和c波段卫星通信,合同价值超过50万美元。CrossSat电信科技是一家以石油勘测为主的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张煦 《电信快报》1998,(3):3-5,31
本文先说明卫星通信值得重视的优点。然后分别简述卫星ATM网、卫星多媒体系统和星上处理与交换 ,旨在介绍卫星通信正向宽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宽带化的VSAT卫星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终端(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新的卫星通信系统。利用这种系统进行通信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使用方便以及小站可直接装在用户端等特点。借助VSAT,用户数据终端可直接利用卫星信道与远端的计算机进行联网,完成数据传递、文件交换或远程处理,从而摆脱本地区的地面中继线问题。在地面网络不发达、通信线路质量不好或难以传输高速  相似文献   

15.
宽带卫星系统是通信技术的一部分,日益普及的宽带通信服务、快速发展的因特网和计算机技术为宽带卫星系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步和非同步地球卫星所组成的卫星通信网络是卫星宽带通信的重要载体。分别介绍了同步和非同步轨道卫星系统的特点,探讨了这两种系统在实现频谱共享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终端得到了大量的普及和应用,这也使得远程维护成为卫星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网桥、B/S架构的分析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卫星地球站远程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17.
陈如明 《世界电信》2001,14(11):3-7
2001年国际卫星大会反映出了当前卫星发展的一些问题以及卫星通信的进展情况。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中低轨卫星通信发展受挫后的进一步发展、与地面系统的结合、性能/价格和研发周期以及标准化和频谱资源争夺等。卫星通信的新进展主要有IP对卫星产业发展的驱动和宽带卫星的来临等。文章提出的建议主要有加强规模和竞争实力、加强产业规划和积极投入标准化工作等。  相似文献   

18.
刘克超 《信息技术》2002,(11):82-84
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主要从通信卫星的巨型化和微型化,卫星通信的移动化和宽带化,卫星与internet互联,卫星光通信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将卫星通信与因特网相结合正在成为通信业界的一个热点。自1994年以来,陆续出现了许多雄心勃勃的空中因特网方案,其中有些采用的技术及业务在地理上和种类上的覆盖都有着重大突破,对通信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将产生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国提出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方案多达85个,其中一些将可能发展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全球无缝个人通信、因特网空中高速通道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正在进入“Internet时代”,全球商务活动的需要和人们对信息无止境的追求,刺激了企业网和因特网的爆炸性增长,用户一直在努力寻求可给他们带来更多数据的解决方案,结果导致对带宽需求的猛长。近些年来,缺乏带宽的用户以惊人的速度尝试了TI线,xDSL,CableModem,ATM和各种无线技术。最近,对更高带宽的追求导致了一个新市场的开拓:一种付得起费的、可靠的、安全的、可无缝地嵌入陆地网的宽带卫星通信方案。  相似文献   

20.
卫星通信是保障机载平台远程飞行的主要通信手段。低轨卫星通信具有传输损耗小、传输时延短、卫星发射灵活、能全球覆盖等优点,已成为机载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国内外机载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历程,开展了机载低轨卫星通信应用分析,重点从相控阵天线、信号同步、编码调制、接入与切换等方面阐述了机载低轨卫星通信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探讨了机载低轨卫星通信发展趋势,可为机载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