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针对海拉尔苏德尔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困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蒸汽、混合气、复合热载体吞吐室内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 种介质在吞吐过程中复合热载体的吞吐效果最好,平均每周期的采收率比混合气、蒸汽吞吐分别高0.37%、1. 92%,而各周期复合热载体吞吐的含水率平均比蒸汽吞吐低54.13%,气油比平均比混合气吞吐低166. 74 m3 / m3,注入能力与蒸汽吞吐和混合气吞吐相比平均每周期分别低30.46%、15. 20%。研究表明,在特低渗透油田进行复合热载体吞吐是可行的,但在实际进行复合热载体吞吐时,应适当增加注入压力或减少注入量,或加入适量耐高温防膨剂或表面活性剂,从而降低水敏和水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油藏含水饱和度增加对油藏热容量的影响,表明注水或蒸汽吞吐开发的油藏其含水饱和度增加不会显著增加转蒸汽驱时所需热能。一个面积为10000m2的砂岩油藏,埋深600m,厚15m,孔隙度30%,若从30℃加热到260℃,含水饱和度从30%增加到50%时其热容约增加5%,需用蒸汽(260℃)量亦只增加5%左右。这一结果对于已水驱或已蒸汽吞吐开发的油藏开展蒸汽驱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油藏含水饱和度增加对油藏热容量的影响,表明注水或蒸汽吞吐开发的油藏其含水饱和度增加不会显著增加传蒸汽驱时所需热能。一个面积为10000m^2的砂岩油藏,埋深600m,厚15m,孔隙度30%,若从30℃加热到260℃,  相似文献   

4.
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针对渤海海域典型稠油油藏高效开采存在的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数值模拟手段,优化海上稠油蒸汽吞吐注采参数及技术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海上稠油蒸汽吞吐经济极限油汽比为 0? 22。 第 1 周期注汽强度为 20 t/ m,周期注汽量递增率为 20%,注汽速度为 250 m 3 / d,蒸汽温度为 340℃,闷井时间为 5 d,井底蒸汽干度为 0? 5,产液速度为 200 m 3 / d。 各周期井底流压下降幅度应依次降低。 根据该结果,预测海上稠油蒸汽吞吐产油剖面随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1 个吞吐周期条件下,采出程度可达 15.6%。 研究结论对海上稠油蒸汽吞吐、合理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组合式蒸汽吞吐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改善杜239断块大凌河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块组合式吞吐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式蒸汽吞吐,改善了油藏温度场、压力场以及饱和度场的分布,提高了油藏开发效果,有效减缓了区块的递减趋势,可获得比持续蒸汽吞吐高2.6%的阶段采收率。同时对组合蒸汽吞吐方式、注汽速度、注汽量、焖井时间和组合吞吐规模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6.
L油田是渤海首个进行稠油蒸汽吞吐热采试验的先导区,对其开发效果准确评价关系着渤海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基于蒸汽吞吐井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对L油田蒸汽吞吐实际注入状况、井底流温、产量、含水及热采增油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吞吐下泵生产后井底流温较高,高峰达103℃,之后大幅度降低,蒸汽吞吐井底流温提高幅度大于多元热流体吞吐;根据产油量变化,蒸汽吞吐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放喷吐水、高产、快速递减和低产稳定阶段,产量递减符合指数递减规律,第一轮次月递减率为22.3%~28.6%;蒸汽吞吐井第1月平均日产油是冷采井的2.5~2.8倍,第1年平均日产油和累计产油是冷采井的1.7~2.2倍,平均2.0倍。蒸汽吞吐能显著提高渤海稠油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大洼油田洼38块蒸汽吞吐井网加密调整.对蒸汽吞吐加密井极限油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井距井蒸汽吞吐周期间产油量、平均日产油、油汽比的递减规律,利用加密时油层压力与采出程度和累产油的关系曲线,回归出了不同时期加密井产量计算公式.并对不同区块、不同时期加密井动态计算方法及相应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改进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蒸汽吞吐废弃油藏条件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胜利油田Z 区块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采收率低、井间剩余油较多的问题,首选蒸汽驱作为蒸汽吞吐后的接替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对Z 区块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转驱时机、注汽干度等技术参数进行优选。实施过程中使用了30 t/ h 超高干度注汽锅炉,出口注汽干度可高达95%以上,保证了注汽井的注汽强度为1􀆰 6m3 / (d·km2·m)左右。先导试验区7 口水平井蒸汽驱见到明显效果,平均日产油增加了4~8 t/ d。研究成果为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在胜利油田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氮气助排在冷42块提高蒸汽吞吐效果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喜泉 《钻采工艺》2005,28(1):56-57
蒸汽吞吐中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和地层含油饱和度的减少,周期含水上升,油汽比下降,开采效益变差。氮气助排是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有效措施,其机理是提高驱油效率,补充驱动能量,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和提高热量利用效率。冷42块实施的11口井周期产液量明显较上周期有所增加,平均增加1.35%,周期回采水率平均增加18.4%。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疆超稠油蒸汽吞吐采出程度低,瞬时油汽比呈指数递减,经济效益较差的问题,在重32 井区筛选出9 个先导试验井组,运用室内蒸汽驱替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合理的井网井距、剩余油饱和度、热连通程度、蒸汽驱方式、蒸汽干度、原油黏度等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井井距在50~60 m 时,超稠油直井反九点井网转蒸汽驱是可行的。开展蒸汽驱先导试验,历时2. 5 a,蒸汽驱阶段采出程度为17. 14%,阶段油汽比为0. 11,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为类似油藏开展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砂砾岩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方法结合矿场实验,应用油藏工程方法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砂砾岩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的开采规律及其效果。目的改善稠油油藏的热采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结果砂砾岩稠油油藏按照优选的注采参数实施蒸汽驱,除遵循一般的蒸汽驱开采规律外,还表现为:蒸汽驱受效过程较温和,反映在采油井上,蒸汽驱有效期长,蒸汽突破晚;转驱后,初期对采油井适时吞吐引效,中期开展蒸汽泡沫调剖,后期关汽窜采油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改善汽驱效果均是有效的。结论适时转蒸汽驱预计可比一直吞吐到底提高采收率10%左右,经济上可行;选择合理的转驱时机、井网井距和注采参数是提高汽驱效果的关键;采取一系列的调整措施是改善汽驱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藏储层变化规律及对吞吐中后期开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密闭取心分析、室内模拟等手段.量化了高升油田莲花稠油油藏热采过程中储层孔隙结构、物性变化的一般规律,并针对高轮次吞吐及老井侧钻效果较差的局面,提出了层系互换、补孔解堵、大位移侧钻等开发对策。从而改善了低压状态、高轮次吞吐井开发效果,并延长了有效开发期。  相似文献   

13.
特稠油油藏注氮气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蒸汽吞吐是特稠油油藏开采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地层能量下降,周期产油减少,开采效果变差。结合新疆九7+8 区地质特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蒸汽吞吐后期采取注氮气改善吞吐效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混氮比、注入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注氮参数进行优选。模拟结果表明,注氮气后单井周期产油量平均提高6146.9 t,含水率平均降低15%。注汽过程中注氮气的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为有效开发此类难动用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90-1 100 m,单层厚度1-4 m,层系组合厚度3-10 m,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90-160 000 mPa·s,具有“浅、薄、稠、散”特点。经过近二十年的稠油开采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吞吐配套开采技术,成功地将大于3 m的薄层稠油投入工业性开发,原油粘度界限增大到80 000 mPa·s,拓宽了稠油注蒸汽开采领域,使井楼、古城油田基本实现蒸汽吞吐综合不递减,吞吐采收率进一步提高到30.7%,油汽比达0.4,采油成本降低23%-30%,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注CO2吞吐开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利用物理模拟技术,对蒸汽吞吐后期的稠油油藏转注CO2吞吐技术以改善其开采效果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后期油藏转注CO2吞吐开采:1增加了弹性驱能量;2CO2溶解于稠油中,使原油粘度降低;3乳化液破乳:高轮次吞吐使原油物性变差,粘度大幅度增高;而CO2溶解于稠油和水中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使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4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得到改善,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实验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转注CO2吞吐开采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该技术改善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升油田蒸汽吞吐存水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升油田莲花油层地下存水状况的研究,指出了造成油藏地下存水量大的地质、工程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油藏回采水率、改善稠油吞吐开发效果的措施,并值得其它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利用视电阻率饱和度法分析稠油油藏动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弄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附近油层的动用状况.利用侧钻井视电阻率饱和度分析法,研究电阻减小率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以确定蒸汽吞吐井附近油层的动用状况。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为调油油田蒸汽吞吐阶段油层动用程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过热蒸汽吞吐相比普通湿蒸汽吞吐能够大幅度提高浅薄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是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建立浅薄层超稠油油藏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过热蒸汽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不同油层埋藏深度和油汽比条件下的厚度下限;研究原油产量与原油粘度的关系,确定了过热蒸汽吞吐原油粘度上限,并进行注采参数优化研究,优选出最佳的周期注汽量、注汽速度、焖井时间和最大排液量。从井楼油田过热蒸汽吞吐试验区的实施效果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增加了该类油藏的技术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胜利油田单56区块油藏条件,利用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20% 、40% 、60% 蒸汽干度条件下反九点井网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实验。分析了单井及井组生产动态,并在蒸汽驱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用氮气泡沫的方式改善超稠油蒸汽驱的开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稠油油藏汽窜较为严重,综合含水上升较快,蒸汽腔发育不均匀;边井生产效果较好,角井温度场发育较差,产液量和产油量较低,对井组贡献率较低。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可以有效提高蒸汽驱阶段的采收率,当注入油藏蒸汽干度从20% 提高到60%,蒸汽驱阶段的采出程度提高19.86%。段塞注入0.093 PV的泡沫体系时,蒸汽汽窜得到有效抑制,边井产液量和综合含水均出现明显下降,角井温度场开始发育,角井产液量和产油量显著增加,阶段综合含水下降7%,提高采收率15% 以上。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和辅助氮气泡沫调剖工艺,超稠油油藏可以转为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development scheme of simultaneous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in a single horizontal well drilled for developing small block reservoirs or offshore reservoirs. It is possible to set special packers within the long completion horizontal interval to establish an injection zone and a production zone.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in steam flooding after steam soak through a horizontal wel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desirable to start steam flooding after six steam soaking cycles and at this time the oil/steam ratio was 0.25 and oil recovery efficiency was 23.48%. Steam flooding performance was affected by separation interval and steam injection rate.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maximum oil recovery would be achieved at a separation section of 40-50 m at steam injection rate of 100-180 t/d; and the larger the steam injection rate, the greater the water cut and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jection zone and production zone. A steam injection rate of 120 t/d was suitable for steam flooding under practical injection-production conditions. All the results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guidance of steam flooding pro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