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稀油油藏注蒸汽热采提高开采效果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探讨了3类稀油油藏注蒸汽热采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对于含蜡低渗透油藏,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注蒸汽提高开采效果的可行性,在大庆油田外围朝阳沟低渗透油藏2口生产井进行的蒸汽吞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蒸汽吞吐是有效的增产措施;对于吉林油田扶余水驱稀油油藏,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其转蒸汽驱的可行性,对1个井组的开发指标和经济效益预测结果表明,水驱稀油油藏转蒸汽驱可提高采收率20%以上;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藏转蒸汽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蒸汽驱与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不同机理,初步研究表明,这类油藏转蒸汽驱后可提高采收率10%以上。图1表4参10  相似文献   

2.
边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具有活跃边底水的稠油油藏-单2断块沙三段4砂体,经6年蒸汽吞吐开采后,边底水侵入日益加剧,其转蒸汽驱可行性和时机就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对地质特征再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先导试验区剩余油饱和度状况、油层热连通状况、油层压力水平及变化趋势、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等技术界限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试验区蒸汽吞吐转驱的合理时机。据此确定了注采井网和注采参数。1992年4月蒸汽驱试验实施后,获得了较好的汽驱效果,到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中二北Ng5油层为具有边底水的普通稠油油藏,储量650万吨。1990年开始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累积采油180.08万吨,采出程度27.8%。由于该区块处于吞吐生产后期(含水高),油层压力下降慢,因此考虑采用热化学添加剂辅助蒸汽驱的办法来提高蒸汽驱采收率。从分析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入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泡沫阻力因子、驱油剂界面张力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对该区块的开发方式进行了优化。通过试验井组得出,蒸汽驱效果比热水驱好,蒸汽+泡沫剂驱方式采出程度提高最多,效果最好,最终采收率达55.0%,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驱油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潜力及有效开发方式,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密闭取心岩心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在原始油水饱和度状态下的驱替实验,对不同驱替介质、不同介质温度及不同驱替方式下的剩余油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驱替介质类型、介质温度及驱替方式是影响转驱效果的主要因素,相同温度下蒸汽驱的驱油效率要好干热水驱,250℃蒸汽驱比同温度热水驱可提高采收率5%以上,驱替介质温度与采收率提高幅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研究区块蒸汽吞吐后直接转蒸汽驱可提高采收率30%左右.  相似文献   

5.
古城油田泌125区经过蒸汽吞吐后,生产效果较差,油汽比降到了经济极限。但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吞吐后采出程度较低,大部分油层未被蒸汽驱替,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对该区块V油组进行了热水驱试验。成功后在全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此类油藏在蒸汽吞吐后期利用热水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断块油藏蒸汽驱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岛油田孤气九是具有边底水的断块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存在着产量递减大,油层压力下降快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断块剩余储量,增加采收率,拟转为蒸汽驱开采方式,本文在建立该断块油藏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蒸汽驱开发进行论证,为该断块实施汽驱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Ⅱ类稠油油藏(具有边底水、埋藏较深、黏度大等)蒸汽吞吐开采基本进入中后期,但目前尚未找到其它有效接替技术的难题,本文利用热采物理模拟技术,开展了尿素泡沫辅助蒸汽驱开采机理及技术可行性研究。在驱替实验中,尿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泡沫剂GFPA-4B溶液和降黏剂DVB-107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为0.5%,填砂管模型的水测渗透率1.83~2.16μm~2,驱替流速为3.6 mL/min。结果表明:尿素泡沫辅助蒸汽驱可以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热水+尿素驱、热水+尿素+泡沫剂驱、热水+尿素+泡沫剂+降黏剂驱的累积采收率比纯热水驱的分别提高了8.13%、16.67%和21.27%;蒸汽+尿素驱、蒸汽+尿素+泡沫剂驱、蒸汽+尿素+泡沫剂+降黏剂驱的累积采收率比纯蒸汽驱的分别提高了3.49%、5.31%和9.41%。此外对尿素泡沫辅助蒸汽驱的驱油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古城油田泌 1 2 5区经过蒸汽吞吐后 ,生产效果较差 ,油汽比降到了经济极限。但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 ,吞吐后采出程度较低 ,大部分油层未被蒸汽驱替 ,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对该区块Ⅴ油组进行了热水驱试验。成功后在全区进行了推广 ,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此类油藏在蒸汽吞吐后期利用热水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喇嘛甸油田聚驱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喇嘛甸油田葡I1-2油层聚合物驱结束后剩余油分布零散,开采难度大,蒸汽驱的降粘、蒸汽蒸馏及蒸汽超覆等作用使其成为聚驱后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喇嘛甸油田岩石及聚驱后原油热物性参数实验和蒸汽驱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聚驱后进行蒸汽驱可增加油相渗透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和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杜229块蒸汽吞吐接替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229块属中厚互层状边底水超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急需进行开发方式转换.分析区块开发形势和存在的潜力,进行了蒸汽吞吐中后期多种接替技术的生产机理、筛选标准以及在该油藏的适应性研究.明确杜229块进行蒸汽驱开发的可行性,提出在单层厚度大、物性好的区域开展SAGD开发试验,进而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克拉玛依油区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水平共蒸汽驱的最佳注入率,不同竖井注汽,水平井生产的驱替方式对生产效果的影响以及蒸汽驱对油藏温度变化的影响。认为:用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超稠油藏,能够有效地提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油藏内流体的流动性。从而为提高超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注氮气控制稠油油藏底水水锥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成为“十五”期间巨厚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多周期吞吐后控制底水锥进、提高热采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具有活跃边底水的稠油油藏,在其蒸汽吞吐过程中,边底水侵入给开采动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转入蒸汽驱后,连续注蒸汽起到了抑制边水侵入、改善开采效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广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3):78-80,83,116
稠油油藏在经历了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后,随着注蒸汽井吞吐次数和开采时间的增加,产量递减快、汽窜严重等现象成为开发中后期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也严重制约了该类油藏采收率的大幅提高。化学蒸汽驱在注入蒸汽或热水的同时,加入泡沫体系,利用泡沫体系"堵水不堵油"和"堵低更堵高"的特点,改变注入介质的流动方向,抑制蒸汽超覆和汽窜,补充地层能量,可达到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根据数值模拟研究和开发实际,设计了孤东油田九区化学蒸汽驱注采参数:泡沫驱后平均注汽速度为3.9 t/h,采注比为1.3,泡沫剂质量分数为0.5%,段塞长度为氮气与泡沫剂段塞注30 d停60 d,在整个过程中蒸汽连续注入。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调整的老井相比,调整后泡沫辅助蒸汽驱可生产11 a,新增产能为1.15×10~4t,提高采收率为14.63%。  相似文献   

15.
下二门油田北块浅层系H2I3小层为带气顶、油环及边水的特稠油油藏,先后采用边外注水开采、出砂冷采(用螺杆泵)以及蒸汽吞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开发方式及效果进行了预测,认为直接蒸汽驱效果优于继续蒸汽吞吐和间歇蒸汽驱,并对该层转蒸汽驱开发的技术可行性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稠油注蒸汽热采中添加化学剂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方法在注蒸汽热采稠油中,往油层中添加相应的化学剂,对油藏进行处理。目的解决稠油热采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提高稠油热采效益和采收率。结果该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已获得好效果:改善油层吸汽剖面;提高驱油效率;抑制底水和边水入侵;改善稠油流动性能;保持和提高油层渗流能力;防止油层出砂。结论添加化学剂技术已成为提高注蒸汽热采效益和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并已形成系列技术,且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以渤海底水稠油油藏地质油藏参数为基础,建立机理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体倍数、油层厚度、原油黏度、渗透率、Kv/Kh、非均质性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方法进行了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并通过多元回归建立了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采收率计算公式,该公式综合考虑了影响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效果的各种因素;应用拟合公式对渤海实际油田的采收率进行预测,证实该方法简便、易于实现,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方法运用沉积相、动态监测和密闭取心等方法,论述了克拉玛依油田首批结束蒸汽吞吐阶段的九1~九44个开发区油层动用状况和宏观剩余油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目的弄清地层剩余油状况,充分挖掘尚未动用或动用程度差的储量潜力,以继续保持蒸汽驱阶段的合理开采。结果蒸汽吞吐初期高渗透层动用程度好,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或未动用;末期蒸汽超覆导致油层上部为强水洗,中下部基本来驱扫或冷凝水驱动。在同一开采条件下,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为:油层非均质性是控制剩余油的基本因素;局部范围产地层水形成水淹区是造成剩余油的重要条件;开采条件不适应是产生剩余油的外部因素。结论完善井网和加密井距调整,是减少剩余油,改善蒸汽驱效果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措施;掌握合理转驱时机和开展稳油降水措施,是确保原油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改善非均质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2西块开发历史长和低速、低效、高含水的现状,在重新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储层的非均质性、油水关系及构造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立足蒸汽吞吐,综合运用局部井网加密、油层底部避射、逐周期增加注汽强度等技术,对老井实施老井新投、边部老井提液和调层上返等措施。方案实施后,单井吞吐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对同类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末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超稠油油藏,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吞吐末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密闭取心等多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典型超稠油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和概念模型,定量分析了原油黏度、蒸汽干度、开发方式和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井间蒸汽波及范围、井网不完善和边底水影响;纵向剩余油主要由层间非均质性及地层倾角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