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空心阴极真空电弧基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空心阴极真空电弧焊接(HCVAW)的一些基本现象和特性.研究表明,HCVAW电弧有两种基本电弧形态发散型和积聚型;采用铜阳极时,HCVAW电弧光谱主要是受激氩原子谱线和一次氩离子谱线组成.并讨论了氩气流量、弧长和空心阴极内径对电弧伏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射频空心阴极远区等离子体放电具有离子浓度高、易于实现大面积处理的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流的特性与空心阴极的喷嘴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准确、便捷设计空心阴极喷嘴放电结构,是空心阴极远区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关键问题。构建了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放电自洽模型,推导了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放电电流与空心阴极喷嘴结构之间的关系,应用放电粒子模拟仿真软件,对空心阴极放电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快速、准确设计,达到高效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空心阴极远区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对丙纶无纺布表面进行了改性处理,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对丙纶无纺布吸碱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丙纶无纺布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态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放电功率、气体流量等对丙纶无纺布的吸碱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试样距丙烯酸喂气管的距离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也很明显;通过空心阴极远区等离子体接枝聚合表面改性处理,在丙纶无纺布的表面引入了亲水性羧基基团,改善了其浸润性,显著提高了其吸碱率和吸碱速率,达到了国外进口电池隔膜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过氧化物阴极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讨论。对过氧化物阴极的电子发射能力、抗轰击能力和寿命作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和现今广泛采用的三元碳酸盐氧化物阴极相比,过氧化物阴极具有激活反应速度快、分解时不产生CO2、发射性能好、耐轰击、长寿命等优点,完全可以取代三元碳酸盐氧化物阴极而用于荧光灯中,特别适合于高速生产线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水冷铜阳极的条件下,给出了空心阴极真空焊接电弧弧光光谱的频域及空间分布的测试结果,分析了不同电流情况下电弧的光谱特征,为空心阴极真空焊接电弧研究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用空心阴极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铅、铋、碲、铊、银的方法.研究了空心阴极灯电流与元素蒸发行为的关系,从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电极尺寸选择,谱线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试验,优化了分析参数,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测定要求,RSD<22%.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空心阴极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铅、铋、碲、铊、银的方法。研究了空心阴极灯电流与元素蒸发行为的关系,从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电极尺寸选择,谱线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试验,优化了分析参数,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测定要求,RSD〈22%。  相似文献   

8.
以LNG气体传感器为研究对象,文中在对该气体传感器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气体传感器在电应力作用下的失效物理方程,进行了以电应力为加速因子的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在电应力作用下,传感器的失效物理方程为Arrhenius模型,主要故障是传感器零位输出漂移严重.经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了传感器在电应力作用下的可靠性参数估计值及加速寿命方程,为传感器的寿命分布检验及寿命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质子转移离子源和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技术,自主设计和开发了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 MS)。该仪器主要由空心阴极放电区、质子转移反应管、离子传输区及飞行时间质量分析检测器4部分组成。为了增加离子的传输效率,提高仪器的性能,整个仪器的真空系统采用三级真空设计,分别对应于质子转移反应管、离子传输区和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离子在离子传输区的运动轨迹通过Simion程序进行了模拟和优化。采用不同浓度的甲苯标准气体对仪器的整体性能进行测试,该仪器的线性动态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检测限可达5×10-10(甲苯)(S/N=6),分辨率优于4 500。  相似文献   

10.
针对喷射过程中飞行液滴的温度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微小液滴温度检测系统.采用该系统测量并得到了液滴初始温度,沉积板预热温度,液滴的冷却速率及其飞行轨迹的环境气体温度.利用快速响应热电偶测量液滴在飞行时的温度,直径为400 μm和600 μm液滴的冷却速率分别为-3.76 ℃/mm和-1.82 ℃/mm.根据液滴的初始温度和冷却速率即可求得其在飞行时的瞬时温度值.依据飞行液滴降温模型,将液滴初始温度和环境气体温度分布函数代入模型的传热控制方程,计算出液滴的冷却速率分别为-4.01 ℃/mm和-1.99 ℃/mm.该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良好,证明了本文液滴温度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