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学原则。从整部作品的对照来看,人物形象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因此雨果提出的美学原则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了忠实的体现。雨果运用多样手法,通过小说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对比,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借助于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红字》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存在的夫妻关系、父女关系和情侣关系,认为小说作者霍桑赞扬了女性人物,批判了男性人物。他不仅是要揭露清教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也是想为受压迫女性寻找一条出路,就是建立一个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小说《追风筝的人》在刻画阿米尔的父亲和仆人阿里这两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人物外貌、人物动作和所处环境的对比描写所产生的效果。认为这些非言语交流形式的描写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微型小说的写作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内容和形式的丰富使小说笔下的人物闪现出非常精彩的面貌和性格特色。人物视角的不同,使小说反映出来的意义和内涵也不同。从古典人物形象的再造及其特点分析微型小说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以福斯特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理论为视角,分析了《白鲸》中的船长埃哈伯与《倚天屠龙记》中的谢逊两个人物形象,比较发现:埃哈伯疯狂偏执的性格始终如一,是典型的扁平人物;谢逊的命运几经重大转变,堪称成功的圆形人物。作家的创作意图、人生经历和宗教信仰是造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珍妮姑娘》塑造了珍妮姑娘这个近乎圣女一样的人物形象,同时真实的展示了消费时代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说中当时美国社会如同荒原,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身处其中的珍妮却始终为了别人不断牺牲自我。通过对比分析珍妮姑娘和她身边的人对待爱情和亲情的不同态度,使人们更好的理解珍妮这一人物形象和感悟真爱。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是英国十九世纪初杰出的小说家。她善于巧妙地运用小说人物之间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使其语言具有幽默、诙谐效果的同时,进行反讽叙事,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诙谐、幽默中揭示作品的主题。本文以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分析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独特的语言艺术,以期验证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赏析的可行性,也使我们对这一罂论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有效性有更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分析反衬手法在霍桑小说《红字》中的具体运用及效果。认为小说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容貌、言行、服饰来反衬人物的性格,通过不同的场景来衬托人物情感的变化,使得小说中处处充满正与邪、善与恶、淳朴与虚伪、美丽与丑陋的鲜明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分析反衬手法在霍桑小说<红字>中的具体运用及效果.认为小说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容貌、言行、服饰来反衬人物的性格,通过不同的场景来衬托人物情感的变化,使得小说中处处充满正与邪、善与恶、淳朴与虚伪、美丽与丑陋的鲜明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形象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中的人物形象都经过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类型化到典型化、复杂化的发展过程。小说与戏曲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区别,所以,戏曲人物既富有立体感,又有类型化的特点,而小说人物则更加丰富多彩。小说改编为戏曲,其人物形象很难达到原先的境界。由于审美接受的差异,看戏与读小说,两者审美趣味迥然有别,所以,读小说者多,看戏曲者少。  相似文献   

11.
约瑟夫·康拉德是一位处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向现代派小说过渡时期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吉姆爷》被称为英国文学中第一部突出的现代主义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的很多人物角色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圣经》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本文将作品中的几个人物同《圣经》当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和分析,全新阐释《圣经》对文学作品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寓意手法的运用是金庸小说人物塑造和设定主题的重要写法之一,也是金庸小说一个独具匠心的文体特征。在叙事的条理之中,寓意之作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某种哲学理论,即除了表面的细节外,还设计了一层或多层意义。从将寓意当作修辞手法运用和将寓意当作小说立意谋篇的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寓意手法与金庸小说的叙事结构关系,及作者以此刻画小说人物和升华主题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插画经历了古典、近现代和当代三个发展时期,各时期因社会、经济、文化等差异影响着插画中的人物形象并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插画人物的审美观可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物形象之美及特征。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人物插画艺术在审美大众化趋势引导下所蕴含的实用性、装饰性等特征进行研究,探索中国人物插画审美观的形成因素,进而探究上述特征出现的原因,为当代人物插画继承优秀传统审美、探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风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改写是英国女性小说家拜厄特在小说创作中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之一,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产生了独特的效果。以拜厄特经典小说《占有》为例,解读其对经典神话、童话故事的创造性改写,探讨改写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揭示拜厄特在小说创作方面的独到之处及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设计审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设计师是动画电影的灵魂,拥有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而且能够触动人们更深层面的审美体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动画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分析,挖掘和启发人们对动画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6.
叙事视角是现代小说经常使用的写作技巧,是叙事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传统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不仅采用了传统小说惯用的全知视角,还灵活恰当地使用了人物有限视角和多重式人物视角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道德风尚,突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笔者将就此做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各种叙事视角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作者主题思想的阐述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论述小说《八月之光》在结构安排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认为《八月之光》描写一群悲剧人物的生活,意在探讨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种种阴影及其影响."光"与"影"是小说的主题意象.小说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的过程中,通过生与死、过去与现在、黑人与白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生存状态的对比,形成了一个互为参照的、有着对称结构的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18.
每一种小说美学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对人物心灵、性格的深入开掘,巴金在这方面有着不懈的追求和突出的建树。他把艺术形式包括结构看作取自生活而又发自内心的一种创造,每一种形式中都有他心灵的节奏。因而,他善于把人物的心灵流程作为结构的主干,使作品的构思具有一种在变化中求和谐的音乐美。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使巴金短篇小说的创作别具风格,也充分显示出作家不凡的审美发现和艺术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主义大师的福克纳在其名著《押沙龙,押沙龙!》中所采用的创作手法与后现代主义小说最突出特征——不确定性原则不谋而合。小说在情节、人物和语言上体现的不确定性特征不光给阅读文本的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尤其是给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20.
安妮·泰勒的小说向来以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主题而闻名。在《思家饭店的晚餐》中,泰勒灵活采用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变化式人物有限视角和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展示塔尔一家家庭成员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内在的心理诉求,表现他们之间的冲突、隔阂和疏离,突显作者的创作主题。多种视角模式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卓越的叙事技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又为读者提供了多维的阅读空间,使读者积极参与到文本的阐释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