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了解在惰气环境Pu(OH)4(am)与碳酸盐溶液中HCO-3,CO2-3的配位行为,考察了放置时间对Pu总浓度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pH值、碳酸根总浓度变化对碳酸盐溶液中Pu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溶解总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CO-3离子与Pu(OH)4(am)生成[Pu(OH)4(HCO3)2]2-(lg K=-2.61±0.18, lgβ=54.25±0.18)或[Pu(OH)2(CO3)2]2-(lgK=-2.61±0.18, lgβ=46.91±0.18);CO2-3离子与Pu(OH)4(am)生成[Pu(OH)4(CO3)2]4-(lgK=-3.52±0.11, lgβ=53.33±0.11)。可能的配位反应方程式为: Pu(OH)4(am)+2HCO-3 = [Pu(OH)4(HCO3)2]2-, Pu(OH)4(am)+2HCO-3 =[Pu(OH)2(CO3)2]2-+2H2O, Pu(OH)4(am)+2CO2-3=[Pu(OH)4(CO3)2]4-。  相似文献   

2.
99Tcm-DTPA-DG标记物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在合成二乙三胺五乙酸-脱氧葡萄糖(DTPA-DG)基础上,制备99Tcm-DTPA-DG标记物,以SnCl2·2H2O为还原剂,还原99TcmO-4并与DTPA-DG形成99Tcm-DTPA-DG标记物。进行了DTPA-DG用量、SnCl2·2H2O用量、反应介质pH值、反应温度等对标记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mg DTPA-DG ,500μg SnCl2·2H2O,pH=6,加入Na99TcmO4淋洗液0.5~4mL,在25℃以上放置30min或沸水浴反应10min时,用9g/L NaCl和丙酮作展开剂纸层析法鉴定标记物,放射化学纯度>99%。标记物在室温放置6h,放射化学纯度仍达98.6%。99Tcm-DTPA-DG标记率高,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好,操作简便,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质谱系统上建立了以SnF2为靶样,引出SnF3-分子负离子形式的126Sn-AMS分析方法。介绍了用于AMS测量的126Sn实验室参考标准的研制以及靶物质SnF2的化学制备过程,通过引束实验确定了可将同量异位素126Te本底干扰压低2~3个量级的SnF3-分子负离子引出形式,实现了126Sn束流的传输以及同量异位素的探测和鉴别。对制备的3个标准样品(126Sn/Sn原子个数比为1.033×10-8、4.54×10-9、6.43×10-10)的测量结果显示,126Sn/Sn原子个数比测量值与标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通过测量空白样品获得系统探测126Sn测量的灵敏度为(1.92±1.13)×10-10。  相似文献   

4.
对Ed=20keV的氘束入射到D-Ti靶上由2H(d,γ)4He反应产生的γ射线及由2H(d,p)3H反应产生的质子进行测量,得到分支比Γγ/Γp为(1.06±0.42)×10-72H(d,γ)4He反应截面σ的上限值为(2.9±1.2)×10-39m2。  相似文献   

5.
g玻色子对100Pd核高自旋态能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近的实验单粒子能量为输入,应用唯象sdgIBM理论的两种微观实现——微观sdgIBM-2方案和sdgIBM-Fmax方案,仔细研究100Pd的核能谱和B(E2)跃迁。计算结果表明:sdgIBM-2方案成功地再现了100Pd核的较复杂的基态带和γ带的高角动量态能谱以及已知的B(E2)跃迁,其再现角动量达Jπ=16+、Ex≈700MeV,比通常IBM理论再现的Jπ=6+~8+、Ex≈200MeV高出很多;指认直到16+的yrast态都是基态,很可能目前观测到的yrast带中根本就不存在玻色子破对后的准粒子态。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进一步表明,为了能在IBM理论框架下描述好核的高角动量基态,需要平权地引入g玻色子,以便提供较强的十六极对相互作用,抵抗住高速转动下玻色子的破对趋势。用g玻色子数为0~3的弱耦合sdgIBM-Fmax方案的计算结果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按照微观sdgIBM 2方案,解释了实验上3个14+态的异常:14+1态是由于1个中子g玻色子在转变为中子d玻色子的量子相变中辐射出1对光子的结果,14+2是16+1态退耦的中间态,而14+3是真正的基态。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立了1种利用α能谱测定241Am(n,γ)242Amg,m的反应分支比K1和K2的方法。利用242Amm242Amg半衰期差别很大的特点,分两次测量241Am辐照样品中的242Cm含量,分别推算242Amg242Amm的生成量,从而得到K1和K2。实际分析了某反应堆辐照的样品,测得了该反应堆中子能谱对应的K1和K2值。  相似文献   

7.
铀的毒性与其体内形态密切相关,研究铀在人体组织液的形态有助于了解铀的人体毒理。本工作采用热力学平衡模拟方法研究U(Ⅵ)在人体组织液中的形态。建立了含多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组成的多相组织液热力学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H2OCO32--PO43-体系中UO22+的形态分布、组织液中UO22+的形态分布及总CO32-次氮三酯酸(NTA)浓度对组织液中UO22+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CO32--PO43-体系中,当UO22+总浓度为1.5 μmol/L、pH>7.0时,UO22+主要以 [UO2(CO3)3]4-和[UO2(CO3)2]2-存在,pH<6.0时,主要以UO2HPO4和UO2(H2PO4)2存在;当UO22+浓度为0.15 mmol/L、pH>7.0时,UO22+仍以 [UO2(CO3)3]4-和[UO2(CO3)2]2-为主,pH3~6时,主要以固相(UO2)3(PO4)2出现。在组织液模型中,当UO22+总浓度为1.5 μmol/L、pH>7.0时,UO22+主要以 [UO2(CO3)3]4-、[UO2(CO3)2]2-和[UO2Cit2]4-存在,pH<6.0时,主要以[UO2Cit2]4-存在;当UO22+浓度为0.15 mmol/L、pH>7.0时,UO22+仍以 [UO2(CO3)3]4-、[UO2(CO3)2]2-和[UO2(CO3)3]4-存在,pH 3~6时,以固相(UO2)3(PO4)2为主。当UO22+浓度为1.5 μmol/L或0.15 mmol/L时,提高CO32-浓度能改变UO22+在组织液中的形态分布:[UO2(CO3)3]4-含量升高,[UO2(CO3)2]2-和[UO2Cit2]4-含量降低。NTA的加入改变了组织液中UO22+的形态分布,但并没产生UO22+的NTA螯合物形态。当UO22+浓度为1.5 μmol/L时,提高NTA浓度可使UO22+主要以[UO2Cit2]4-存在;当UO22+浓度为0.15 mmol/L时,UO22+主要以[UO2(CO3)2]4-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含异腈基团的多肽偶联物(CNRGD),并用[99Tcm(CO)3(H2O)3+标记,得到具有与整合素αvβ3受体多结合位点的99Tcm(CO)3-CNRGD,并对其进行了体内外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标记条件下,99Tcm(CO)3-CNRGD的标记率达到77%,纯化后,标记物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6%。体外稳定性实验显示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脂溶性。正常小鼠体内分布显示,99Tcm(CO)3-CNRGD在血液中清除较快,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荷MCF-7人乳腺癌裸鼠体内分布显示,注射1、4h后,标记物在肿瘤部位的摄取值达(2.38±0.37)%ID/g和(1.57±0.21)%ID/g,瘤/血比分别达0.71±0.09、1.15±0.15,表明该标记物在肿瘤细胞中有一定的摄取和较长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实验测量了20~50MeV的F离子碰撞Pb原子产生的L壳层X射线,研究了Pb的L各支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σ(Ll)、σ(Lα)、σ(Lβ)、σ(Lγ)和σ(Ltot)与入射离子能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本能区范围内,Pb原子发射L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随入射离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利用L壳层的辐射跃迁几率、Coster Kronig跃迁率和L亚壳层的荧光产额将平面波波恩近似(PWBA)和ECPSSR理论计算的电离截面转换为L层X射线产生截面,并与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σ(Ll)、σ(Lα)、σ(Lβ)、σ(Lγ)、σ(Ltot)实验测量值与PWBA理论计算值差别很大,ECPSSR理论计算值与σ(Lα)实验值符合很好,与σ(Ll)、σ(Lβ)的实验值差别较小,但与σ(Lγ)的实验值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MS)、葡聚糖-10(Dextran10,Dx10)及巯基乙胺(Cysteamine)为原料,合成糖基化生长抑素配体化合物SMS-Dx10-Cysteamine;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treotide)为放射性配基,进行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测定SMS-Dx10-Cysteamine的IC50值;利用葡庚糖转换络合进行SMS-Dx10-Cysteamine 的99Tcm标记,重点探讨99Tcm标记条件及标记物体外稳定性;并用99Tcm-Cysteamine-Dx10-SMS进行正常SD大鼠体内分布、血浆清除及肿瘤模型动物显像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化合物SMS-Dx10-Cysteamine保持了对生长抑素2型受体高亲和力,其IC50值与SMS相近;在最佳标记条件:0.3 g/L SnCl2,5 g/L SMS-Dx10-Cysteamine,标记介质pH=6.0,室温下反应30 min,99Tcm-Cysteamine-Dx10-SMS标记率约为85%,经分离纯化后,其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标记物体外稳定;99Tcm-Cysteamine-Dx10-SMS在正常大鼠体内血浆半衰期为2.38 h,主要浓聚于肝、脾脏并经肾排泄;荷胰腺癌裸鼠显像表明,注射后6 h,肿瘤组织具有明显的放射性摄取,99Tcm-Cysteamine-Dx10-SMS有望成为一种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显像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溶液中制备[99Tcm(CO)2(NO)-L](L=DTPA,EDTA,EHIDA)配合物的2种方法:(1) 由前体[99Tcm(CO)3-L]制备[99Tcm(CO)2(NO)-L];(2)由[99Tcm(CO)2(NO)(H2O)3]2+中间体制备[99Tcm(CO)2(NO)-L];并确定了最佳标记条件.TLC和HPLC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配合物放化产率均在90%以上.初步建立了1套在水溶液中简单、高效制备新的[99Tcm(CO)2(NO)]2+类配合物的方法.+基团取代原三羰基锝配合物得到的[99Tcm (CO)2(NO)-L]配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取代后的配合物脂溶性和电荷性质都发生了改变,为99Tcm放射性药物的研制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制对辐射增敏的、肿瘤治疗用的117Snm放射性药物,研究了117Snm(113Sn)(Ⅳ)与四(4 磺酸苯基)卟啉(TPPS4)的反应条件和该配合物的体外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用天然丰度的金属锡粒作靶料,在中子注量率为4×1013cm-2·s-1的条件下,照射90h,可以获得比活度为013GBq/g的117Snm和616MBq/g的113Sn;在pH为2~4、沸水浴中反应30min时,117Snm(113Sn)(Ⅳ) TPPS4标记率大于95%。该放射性配合物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生理盐水稀释性能,室温下放置48h或用生理盐水稀释5~15倍,其放化纯度基本不变;该配合物中Sn(117Snm(113Sn))与TPPS4的配位比为1∶1。  相似文献   

13.
李湛  王颢  吴王锁 《同位素》2007,20(4):224-227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研究了63Ni-NiCl2在大白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以及排泄。结果显示:63Ni-NiCl2在大白鼠体内的血药时间-浓度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吸收速率常数Ka=6.18/h,分布相半衰期T1/2(α)=0.79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40.68 h,清除速率常数CL=0.42 mL.kg-1.h-1,达峰时间Tpeak=0.53h,达峰浓度Cmax=14.99 GBq/L,表观容积分布Vd=0.016 L/kg;在所测的12种组织中均有63Ni-NiCl2放射性摄取;在灌胃0.25 h时,肠、胃、腹膜后脂肪放射性摄取较高,3 h时,肠、胃、肝放射性摄取较多,生殖腺放射性摄取最少,24 h肝肺放射性摄取偏高;24 h内粪尿排出给药量的83.26%,其中经过尿液排出54.86%,经过粪便排出28.41%。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新的99TcmN核心标记的心肌和肿瘤显像药物,选用自行合成的二硫化碳-葡萄糖(硫酮类)衍生物Ln(L1~L5)制备一系列带有葡萄糖衍生物基团的新型[99Tcm (DTC)(PNP)]+类配合物,经TLC和HPLC检测,配合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均大于90%.小鼠生物分布实验表明,99TcmN(PNP)Ln(L1~L5)系列配合物在正常小鼠体内初始的放射性摄取主要分布于心肌、肝、肺、肾等脏器,并且30 min内各脏器均可迅速清除.初步的荷EMT-6鼠生物分布实验显示,99TcmN(PNP)L2在肿瘤中放射性摄取不高,30 min时为(0.39±0.03)%ID/g,其它组织的放射性摄取与正常小鼠类似.  相似文献   

15.
以甲酸乙酯和N-甲基盐酸羟胺为主要原料,在乙醇-水体系中合成N-甲基甲异羟肟酸(NMFHA),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TTA萃取法测定结果表明,在1.0mol/LHNO3体系中,Np(Ⅳ)、Pu(Ⅳ)与NMFHA形成稳定的1∶2的配合物,其累积稳定常数分别为:β1(Np(Ⅳ))=8.83×1092(Np(Ⅳ))=1.01×10191(Pu(Ⅳ))=7.78×10102(Pu(Ⅳ))=5.80×1019。  相似文献   

16.
以1∶1模拟了正在建造的中国实验快堆的气体回路,建立了一个放射性氩气取样系统以及氩气中杂质CO和CH4的间断性在线分析方法。通过热导检测器使出口气体可以排放入通风系统,避免了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后,放射性氩气扩散排放到气体分析实验室产生工作环境的放射性污染问题。分析下限(φ)为5×10-6,精密度好于3%,与标准值相差±5%。方法能满足中国实验快堆规定的氩气中杂质CO和CH4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