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关于“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讨论的答复王立忠(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原文)中从Biot理论和混合物理论的一致性出发,对饱和土中传播问题提出了几点有别于国内外学者的看法。陈龙...  相似文献   

2.
关于“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的讨论陈龙珠黄秋菊(浙江大学结构理论与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第6期刊登的“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在饱和土波动方程的合理形式、P波定义及其在一维...  相似文献   

3.
陈凡 《岩土工程学报》1996,18(5):105-106
对“应力波反射拍信号的检测及其工程应用”一文的讨论陈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北京,100013)近读《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第3期上一文“应力波反射拍信号的检测及其工程应用”(以下简称“拍文”),颇感新颖。作者首次将“拍”的概念引入桩的动测分...  相似文献   

4.
对“水泥加固土硬化机理初探”一文的讨论谭罗荣(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430071)“水泥加固土硬化机理初探”(发表于本刊1994年第1期,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探讨了水泥加固土的硬化机理,取得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试验数据,并详细分析了试验结果,无...  相似文献   

5.
对“碎石类土盐渍化评价初探”讨论的答复高树森师永坤(新疆石油局勘察设计研究院,克拉玛依,834000)“碎石类土盐渍化评价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发表后,徐攸在先生撰写了“也谈碎石类土的盐渍化评价---与高树森等同志商榷”一文(简称“徐文”)...  相似文献   

6.
<正> 陈愈炯同志对笔者所写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应力应变分析”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在讨论中提及根据土样浸水前后的压缩曲线,就“认为在三轴试验中,也只需分别测定干的和湿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就可看出浸水的影响”。但我们认为,仅对干态和饱和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是不能反映湿化变形的。湿化变形应从干态土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到达某一应力状态后,并控制应力状态不变情况下,浸水饱和所测得的变形值。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在10cm直径三轴仪上,进  相似文献   

7.
关于“复合土工薄膜及其防渗设计”一文的讨论顾淦臣(河海大学水电系,南京,210024)陶同康高级工程师发表在本刊第15卷第2期的“复合土工薄膜及其防渗设计”一文,对复合土工膜在土石坝工程上的推广有一定价值,值得称赞。但文中有两个概念性问题,即极限铺盖...  相似文献   

8.
关于“黄土地区桥梁挖井基础设计方法研究”一文的讨论范文田(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成都,610031)《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第3期刊登的“黄土地区桥梁挖井基础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提出的设计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1计算模式的...  相似文献   

9.
施斌 《岩土工程学报》1997,19(2):122-123
粘性土微观结构定量研究中的几个热点课题---兼答刘松玉同志施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210093)刘松玉同志对笔者“粘性土击实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定量评价”(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第4期,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所提出的疑问和进行的讨论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对“桩的承载力与刚度的关系”讨论的答复潘时声(清华大学水电系,北京,100084)笔者在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第6期发表了“桩的承载力与刚度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关系”)后,李志成同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以下简称“李”文),现将几个问题答复如下。1前...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日学习了陈云敏同志的“利用桩顶加速度分析打桩时桩端土的静阻力”一文(《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第6期,以下简称“原文”)获益甚丰,所作研究工作无疑是有意义的。但认为文中对模型的假设和有关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故提出来与作者商榷。1模型的假设及其带...  相似文献   

12.
关于“原状取土还是原位测试”一文的讨论邹越强(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230009)图1《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第5期“原状取土还是原位测试”(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提出的某些论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可在e-lgp坐标上考虑一下室内试验(得到室内...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一文的讨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一文的讨论陈祖煜,张广文(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第2期发表了姚耀武的文章“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以下简称“原文”)对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及方法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讨。但其中有些问题还需深入...  相似文献   

14.
对“关于锚固岩体的几个力学特性问题的探讨”一文的答复邹志晖,汪志林(武汉水利电力大学,430072)(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笔者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江玉生同志的“关于锚固岩体的几个力学特性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现就该文提出的一些问题答...  相似文献   

15.
“非饱和土的应力传递机理与有效应力原理”(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在分析了水气交界面 (收缩膜 )、土粒与粒间水和气受力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土体中任一点三个有效应力的表达形式和其中有效应力参数的确定方法。原文引起了蒋先生的兴趣与讨论 ,非常高兴。讨论从原文的理论推导中提取“5个假定” ,并认为这些假定“似不太合理” ,“显得人为因素太多缺乏依据” ,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方法与原文作者商讨。对此 ,我们首先表示感谢 ,并提出原文作者的一些思考。应该承认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问题 ,尽管它有很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 ,至今还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土力学中 ,应力应变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学习了《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第1期徐攸在先生的“动力测定桩承载力的方法”一文(以下简称“徐文”)和1992年第4期唐念慈先生的讨论文章(以下简称“唐文”),深受启发。这个讨论有现实意义,有学术意义,关系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方针的贯彻,不可等闲视之。碰巧,第四届“应力波理论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国际学术会议(以下简称“四届会议”)于1992年9月21~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笔者愿结合这个讨论,介绍一点会议情况,期望有助于讨论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第6期刊登了“岩体的压剪损伤机理及其在岩爆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其中关于岩石压剪启裂准则的“理论分析”并没有理论应有的严格性,难以令人信服。“原文”指出,70年代周群力等提出了如下经验性判据:λKⅠ+|KⅡ...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饱和多孔介质波动问题的Biot理论出发,利用Zienkiewicz给出的u-p和u-w形式的微分方程,对饱和土体动力特性和饱和土中桩的动力阻抗求解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别按u-w和u-p方程求解了饱和土体一维压缩和剪切简谐响应解析解,推导过程较为简捷,且适用于多种不同边界条件。(2)利用上述的一维压缩简谐响应解析解,探讨了饱和多孔介质中两类压缩波的独立作用,克服了以往研究中的数学不严密性,研究表明,饱和多孔介质中所存在的第二类压缩波有较大的衰减性和有限的作用范围,渗透性系数和外荷载频率对两类压缩波的作用有很大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以前被忽略的不同边界条件对两类压缩波的独立作用的影响,对饱和土动力特性的认识更加全面。(3)利用u-w方程一维简谐响应解析解,研究了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特性-荷载频率、渗透性、孔隙度对波速以及波衰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波波速都随渗透系数和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第一类压缩波和剪切波波速与频率和渗透系数的相关性远小于第二类压缩波,通过对比u-w和u-p方程的结果,首次定量说明了u-p方程适用于包含地震工程在内的大多数工程问题。(4)构建了完整的u-p有限元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并编制了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的饱和土三维动力有限元程序,程序中包含了对人工边界的处理和无条件稳定的交叉叠代法,并提出了一种用时域有限元程序求解动力阻抗的方法。(5)用上述程序计算了几个典型算例,并讨论了有限元计算中的若干问题:对一维问题研究了一维固结和冲击荷载的作用,验证了传输边界,并讨论了计算精度对单元尺寸的要求;对二维问题求解了条形基础的动力阻抗,讨论了有限厚饱和土层的截止频率以及传输边界中对剪切项系数的修正、对三维问题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饱和土中桩的动力阻抗,为后面相应问题简化模型的参数取值提供了参照。(6)将求解单相弹性体中桩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的Gazetas平面假设和分象限假设加以发展,应用到饱和土中桩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的确定,求解了薄层辐射阻尼的解析解,并拟合了包含足够信息同时又便于使用的近似公式,然后根据功的等效原理得到饱和土中与各薄层阻尼求积等效的桩头辐射阻尼系 数,最后通过有限元计算,简化算法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展示了所建议简化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蒋明镜@本乡隆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所¥日本大阪土质试验所地盘研究室本刊1998年第3期刊登了徐永福博士等人的论文“非饱和膨胀土的三轴试验研究”(以下简称“原文”),拜读后受益匪浅。然有几点不明之处,与原文作者探讨。(1)试验装置众所周知,对非饱和土...  相似文献   

20.
对“灰色优化理论模型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一文的讨论杨朝晖刘浩吾(四川联合大学水利工程系,成都,610065)“灰色优化理论模型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一文(发表于本刊1996年第3期,以下简称“原文”),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