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对小城市旧区特点做了结构性的解析,研究了小城市旧区对城市"再生"理论的适用性。指出街巷是小城市旧区空间、功能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承载体和纽带,提出街巷空间修复性更新和建立"街坊"公众参与组织的小城市旧区"再生"方式,从物质空间"再生"和"再生"组织设立两个层面对小城市旧区的持续性再生做出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剑云 《华中建筑》2008,26(8):133-136
通过介绍和比较嵊州旧城区锻压厂地段不同时间的两次改造规划方案,该文对过去一段时间小城市旧城改造走过的历程作了历时地观察,认为小城市旧城改造走过了3个阶段,从趋势来看小城市旧城改造规划从规划理念功能定位到实施计划都进一步倾向于整体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和比较嵊州旧城区锻压厂地段不同时间的两次改造规划方案,该文对过去一段时间小城市旧城改造走过的历程作了历时地观察,认为小城市旧城改造走过了3个阶段,从趋势来看小城市旧城改造规划从规划理念功能定位到实施计划都进一步倾向于整体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再生理念为旧城区的空间功能结构更新提供了理论指导,而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为可持续再生空间方案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和表现平台。研究以湖南株洲建宁老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区的可持续再生空间设计方案,并对两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旧城区的可持续再生方案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段德罡  田薇 《小城镇建设》2014,(3):69-73,88
本文针对继旧城更新活动展开之后小城市旧城活力普遍丧失的问题,对小城市旧城区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复合功能结构的破坏,建议从用地分类方法的调整及"混质单元"的构建两方面对混合功能用地的控制进行完善,以期旧城活力再现。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城市再生理论和实践探索方兴未艾,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再开发活动使城市再生成为我国城市化的重要趋势,各大城市都将不可避免地踏上城市再生之路。再生实践也已从最初的只重视城市物质环境改造,逐渐  相似文献   

7.
永安市旧城改建规划根据小城市的特点,从小城市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制了既有控制又有实施的不同内容和深度的详细规划,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在近期可以实施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8.
小城市新区中心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市发展迅速,其旧城中心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发展缓慢,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规划合理的新区中心已经成为许多小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德惠市为例,对小城市新区中心选址、定位,突出中心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镇化进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扩展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同时当下某种程度的文化回归使得旧城成为参与区域或全球竞争的战略基地,注重文化消费与文化体验成为旧城再生的方向。旧城主街通常是城区最具文化底蕴的地段,也是旧城再生的核心着力点,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从人的需求与体验角度,借助理论研究,并以广州市北京路为研究对象,对旧城主街的再生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八大核心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龙灏  田琦  王玮 《室内设计》2015,(3):82-85
本文在分析旧城改造经验、小城市 旧城区特点及改造策略的基础上,以重庆市 南川区中心东街旧城片区的改造为例,探索如 何以文化为导向,充分利用旧城文化资本,打 造城市特色,从整体风貌控制、城市空间结构 重组及商业活力再造等方面重新激发旧城中 心区商业活力,实现旧城中心区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依兰县城空间格局现状以及演变历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系统地阐述了依兰城市空间重构的必然性,进而提出城市空间重构策略,以便能够重构一种更加合理有序的空间脉络体系,更好地引导城市增长和促进城市更新,实现依兰县城的真正可持续发展,并希望能够为黑龙江省中小城市的空间重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A major challenge for urban Australia and its fast growing cities in particular is the provision of an adequate supply of appropriately located, affordable and sustainable housing across a range of dwelling types. A related challenge involves attempts by the metropolitan planning agencies in the capital cities to restrict residential sprawl and deliver more compact cities. Residential infill in the established suburbs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principal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designed to address this dual challenge. Infill targets, typically in the 50–70 per cent range, are now integral to all capital city planning strateg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urrent pattern of infill housing development in Melbourne, Australia's second largest and fastest growing capital city. It highlights the existence of two infill segments—brownfields and greyfields—each with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that need to be better understood if urban regeneration is to figure significantly in delivering more liveable and sustainable cities. Current urban policies, programmes and practices are lacking an effective response to redevelopment of the greyfields.  相似文献   

13.
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创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融合,是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首先,本文通过学习《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重要概念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梳理。提出城市交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城市交通的本质是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的可持续运行。城市交通问题是工程技术与社会问题的综合。其次,总结提出了新时代对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认为城市交通应从关注建成区拓展到关注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从研究交通流、交通设施转向交通服务和复合交通网络,从关注自身顺畅运行转向高质量组织城市可持续运行。应重视信息技术为城市交通体系重构提供的机遇。最后,提出了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应关注的3个重点,包括完善城市交通基础理论(城市交通学)、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城市规划的社会评估体系是实现完整的城市规划评估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构建了适于我国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规划绩效的社会评估体系。本文利用该评估体系,分析评估了主体在南锣鼓巷地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参与程度、对地方形象和城市设计定位的认可度及对城市设计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总结了城市设计实施的经验与问题,衡量了城市设计实施后地区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最后,对城市设计过程后期实施措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5.
吴唯佳  郭湛 《城市规划》2000,24(2):25-27
苏南地区县级城镇正处于从小城镇向小城市的快速转变过程。结合苏南地区小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和面临问题的分析 ,以城市规划的过程管理为依据 ,对小城市建筑环境提出了面向设计和面向项目开发的管理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谢浩 《工业建筑》2006,36(6):114-116
在指出当前城市建设中出现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着重从生态城市的创建、城市特色的塑造、城市景观的设计以及历史遗存的保护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讨,以期促进人们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1980年代以来英国的城市更新方法出现的诸多概念和名词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其背后的机制;认为1980年代以来的英国城市更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后工业城市转型带来的问题,城市更新方法可以粗略地归纳为地产导向和文化导向,两者本质上都是企业化管治模式下的城市营销,并且一直都在演变。提出未来的城市更新方法应该是更加一体化的方法,由更好的城市与区域政策配合。认为中国的城市更新对西方借鉴更需要借鉴其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只不是具体战术。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decades, the role of culture and history has often become a driving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generation. The focus on culture and history as factors in regional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particularly extensive in response not only to competitiveness among cities but also to sustainability requirements in the cultural sector. In the same perspective of this approach, culture in its broadest sense assumes a decisive role in constructing a system of interventions where employment and soci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the produ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laces, people, economies and traditions. Creative cities are currently working on how to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generation buil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renewal in order to achieve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Existing creative cities may be seen to revolve around the design, promotion and activation of urban areas established due to their particular lo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reas become creative clusters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and structural innovations,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innovator projects achieved with the help of loc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conomies of excellence, culture and territorial quality. Starting from such premises, this article aims to show the main factors which condition creativity in cities – such as new policies, participation, history, place identity, cultural resources and sustainability – and an emblematic case study of creative regeneration. This concerns the HafenCity district in Hamburg, where the history has assum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nstructing the maritime identity and for many choices of urban nature.  相似文献   

19.
邵莉 《规划师》2007,23(4):14-16
我国目前城市经营思想中的狭隘利益观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城市经营作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城市政策,应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城市经营理念以广义的城市资源为对象,以城市政府、企业和市民为主体,以提高竞争力、促进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特大城市公园出行可持续性调研——上海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巾获得迅速发展,但其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成效有待进一步评价研究.针对当前中国特大城市面临的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通过对上海公园绿地建设发展过程的总结回顾,探讨其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公园绿地的系统重构特征;并通过调研11处样本公园的游人出行方式,探讨这种重构对于居民游憩出行方式选择的实际影响,以评价当前中国特大城市的绿地建设模式是否有助于发展其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从而指导其进一步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