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是战国以后才发明的,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小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小麦产业发展的机遇在于传统主食现代化。发酵面食是我国面食消费的主要形式,为了推进我国发酵面食的科技进步,实现传统主食的工业化、产业化,中国粮油学会经过几年的筹备于2006年8月17-19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了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发酵面食产业大会。发酵面食分会的成立,可以整合行业技术资源,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技术交流平台.便于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协作和科研成果的鉴定、推广、转化,从而快速建立传统发酵面食的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第一届发酵面食产业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会长、安琪酵母董事长俞学锋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3.
《西部粮油科技》2020,(2):31-31
面食,在中国可谓是品种多多,不同的面食,对于面粉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今天给大家分享几种常见面食对面粉的要求指标。一、北方硬面馒头用面粉1、北方硬面馒头的特点:优质馒头要求体积适中(比容2.5~2.8 mL/g左右)表皮光滑、挺而不摊,内部气孔小而均匀,有嚼劲。  相似文献   

4.
论传统小麦面食的现代化与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传统小麦面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促进小麦面食工业化发展及新产品开发等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传统小麦面食的工业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发酵面制品创新与面食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传统食品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农耕食文化,其中传统发酵面制品更是中华食文化的代表。就中国传统发酵面制品的历史地位、发展现状、发酵面食产业振兴对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和三农问题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振兴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产业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李开周 《美食》2010,(7):65-65
《百喻经》里有个小故事,说一傻子学炒菜,炒熟起锅,一尝,寡淡无味。旁人说:你忘放盐了吧?加点儿盐试试。傻子加了一小勺,再尝,味道好多了。傻子想:加一勺盐就这么好吃,要是加更多勺肯定更好吃。于是拼命加盐,最后把菜调得咸死人,再也没法吃了。  相似文献   

7.
近日,听闻养生大师林海峰先生在电视节目中提到这样的观点:米饭、面食,是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按照林先生的观点,我们中国人都是吃毒药长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吃了五千年的毒药!  相似文献   

8.
稻、麦是全球最重要的两种农作物。上海地区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特别适宜水稻的生长。上海地区的水稻种植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水稻一直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上海地区的小麦种植则始于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而且种植面积很少,直至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也仅占耕地面积的10%左右。由此可见,上海地区的小麦种植无论是历史久短还是规模大小都根本无法与水稻种植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共生的青海省贵德地区,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面食既是区分族群边界的参照物,也是推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民族融合媒介”。吃与不吃面食这种行为下反映的是对藏族文化的认同与族群身份的界定。本文以青海贵德地区加卜查村为田野点,探讨面食在当地藏族族群中的表现及汉藏饮食边界的模糊化。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不同地区传统面食发酵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和细菌菌群结构。测序真菌共检出7 个属,涉及234 个OTU;细菌共检出8 个属,涉及423 个OTU。结果表明:优势真菌属主要是酵母属(Saccharomyces)和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细菌绝大部分是乳酸菌,优势细菌属主要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球菌属(Leuconostoc)、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等。6 个样品的真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郑州样本的Shannon 指数最大,Simpson 指数最小,证明其真菌物种多样性最高。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商丘样本的Shannon 指数最大,Simpson 指数最小,说明其细菌物种多样性最高。在不同地区的样品中优势真菌和细菌菌属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唐元鹏 《川菜》2014,(12):24-27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汉人都是以牛羊肉为高大上的肉类,吃牛吃羊是土大夫阶层的专利,这种饮食习惯直到今天仍影响着肉菜市场的物价。  相似文献   

12.
陈品 《中国食品》2020,(9):136-138
火锅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其实古人也超爱火锅,远的不说,乾隆皇帝就是一位十足的"火锅控",曾创下一个月连吃60多次火锅的记录。那么问题来了,古人的火锅"菜单"长啥样?"涮"火锅始于南宋打开菜单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古代火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烹调知识》2013,(10):11-11
古语云: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有太多的言语怕是要因噎废食的。睡觉时说话,定是心情不顺畅所致,是不祥和。这样一来,吃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该成了一种最索然无味的工作。颇有想象力的达官贵人们岂能甘于这种平淡?后来的饮宴中,慢慢就有了文化娱乐活动的表演,如听音乐、行酒令、观看歌舞表演等。这样一来,不光可以不违古训,还可以得到身心最大的愉悦,增添饮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祖国大西北的青海省,因受青藏高原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影响,粮食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因此,当地人的饮食也多以面食为主,“狗浇尿”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与西方的理性饮食观念不同,中国人是一种感性的饮食观念,追求食物色香味形的和谐统一。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论语·乡党》中就记录了孔子的饮食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髓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的机遇在于传统主食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业的前途命运,很大程度上和传统面食工业化息息相关,以传统面食工业化的创新为导向,建立我国特色的小麦粉规格标准,以此带动小麦育种、栽培、收获、加工、制粉等产业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作为面食文化的发源国,我国不仅是小麦生产第一大国,也是小麦食品消费的第一大国。我国面食的加工和消费不仅关联中华民族的健康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它甚至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小麦产业。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8,15(5):59-61
2007年度(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中国粮油学会的领导和组织下,分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分会章程等规定,认真贯彻了学会领导对分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强化分会组织建设、服务分会会员、推动学科发展等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爱吃面,不同省份不同地方的面式种类,林林总总加起来据说可以达到上百种,可谓花样百出。在面食江湖里,甘肃占有一席之地。《舌尖上的中国》曾说,“甘肃人的早晨,从一碗牛肉面开始。”其实除了人们可以脱口而出的,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兰州拉面”,甘肃还有很多久负盛名的面食。甘肃的面,就像甘肃的风景一样,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下面就来一起了解甘肃各地的特色面食。  相似文献   

19.
李树政 《美食》2012,(1):55-55
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姬昌尽管贵为商末周族的首领,却偏好菖蒲腌成的酸菜。菖蒲,一种长在水边的草,有香气,根入药,属芳香健胃剂。说不准由于这种酸菜的药用功效,姬昌被囚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北)时,成功推演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相似文献   

20.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8,15(1):56-56
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系中国粮油学会的下属分支机构,经中国科协和国家民政部批准,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成立,挂靠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