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电晕表面处理技术对聚丙烯(PP)薄膜表面特征及印刷适应性的影响。借助SEM、AFM和FT-IR等方法分析了电晕处理对聚丙烯薄膜表面化学分子结构及物理特征的影响。在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找出了提高聚丙烯薄膜印刷适应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晕放电是一种成熟的高分子材料表面预处理方法,为了研究电晕对BOPP薄膜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张力的影响,利用ATR-FTIR、XPS和表面张力仪对电晕处理的BOPP薄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张力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电晕放电处理的BOPP薄膜表面形成了极性含氧和含氮官能团,C含量下降16.3%,O含量增加16.8%,N含量轻微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电晕功率和预热温度的增加,有利于BOPP薄膜表面张力的增加。本研究为提高BOPP薄膜的性能和扩大其应用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粘结性能实验研究了表面处理方法对PET薄膜/紫外光固化涂层体系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处理提高了PET薄膜/涂层体系粘接强度。研究了PET表面处理对PET表面性能如表面形貌、光泽度(粗糙度)、表面张力、表面官能团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ET薄膜经电晕处理后,其表面粗糙度有增大的倾向,而涂层处理对PET薄膜表面粗糙度无影响;经电晕处理和底涂处理后,PET薄膜表面张力均有增加,底涂处理提高PET薄膜表面张力的幅度更大。研究了PET薄膜表面性能与剪切强度的关系,发现PET薄膜/涂层粘接体系剪切强度τ与PET薄膜表面张力γ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薄膜表面张力,增强薄膜表面的再加工特性,须对薄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介绍了双向拉伸聚酯(BOPET)的电晕处理的原理,探讨了聚酯薄膜加工的要求,论述了影响电晕效果的因素以及经时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5.
魏建彬  刘浩 《塑料加工》2001,32(4):46-47
为了提高薄膜的表面张力,使对薄膜的印刷、蒸镀,涂胶复合等加工牢固可靠,必须对薄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本文就薄膜的电晕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以便获得薄膜在印刷,蒸镀等方面的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不干胶薄膜印刷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控制不同电晕处理参数,分析比较电晕对聚丙烯(PP)薄膜表面的处理效果,从实验中发现了电晕处理对聚丙烯的表面能和表面润湿性能改善的缘由,并得出一定的结论,对实际不干胶标签印刷适应性的改变提供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主要探讨了电晕处理对辐射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产品表面张力的改变规律。分析讨论了影响材料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发泡倍率、电晕处理功率、生产线速度、产品厚度、温度等。结果表明,发泡倍率提高会提高材料表明张力;提高功率、减慢速度、提高温度都有助于改善电晕处理效果;电晕处理后表面张力衰减速度与存储条件有关,达到38mN/m后常温下可保持一周,但是衰减后再次电晕会容易。  相似文献   

8.
从原理、工艺控制要点、处理效果判别、时效性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电晕处理进行了介绍,并对电晕处理后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内表面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测试,内表面及其与聚氨酯泡沫塑料结合界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选用电晕处理效果消退慢的树脂作原料,控制好电晕处理程度,储存中注意防尘降温,使用日期距生产日期不超过3个月,可保证电晕处理在聚乙烯外护保温管预制中发挥预期作用。电晕处理后,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内表面的表面张力达到50.0 mN/m,表面变得更加粗糙,有效改善了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粘接,提高了预制直埋保温管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粘接》2018,(12)
先采用有机季铵盐改性钠基蒙脱土(Na-MMT),使醋酸酯淀粉(SA)能够有效吸附于有机蒙脱土(OMMT)表面,再通过溶液插层技术将混合物与聚乳酸(PLA)共混改性得到可降解PLA/SA/OMMT薄膜,研究了蒙脱土的有机改性效果,并利用测试技术表征和测试了复合薄膜材料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阻隔性、生物降解性和微观界面结构,研究了热降解表观活化能,探索了SA和OMMT的协同增强或增韧机理以及生物降解机制。结果表明,OMMT和SA具有协同增强与增韧PLA作用;适量OMMT在PLA/SA/OMMT可降解薄膜中分散性较好、可提高PLA/SA薄膜的阻隔性;适量OMMT的添加可加快复合膜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PBC(聚碳酸丁二醇酯)和PLA(聚乳酸)为主要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混合制得吹膜专用树脂,然后通过吹膜机制备出PBC/PLA全生物降解薄膜。并对全生物降解薄膜做了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酶降解性能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PBC/PLA全生物降解材料具有很好的相容性,随着PBC含量的增加,多组分PBC/PLA生物降解薄膜的降解性能逐渐提高。薄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BC/PLA全生物降解薄膜拉伸强度随PBC含量增加有所降低但与PLA相比强度的降低不超过19.5%,薄膜的断裂伸长率确能由6.63%提高到192.50%,大大的提升了PLA的韧性。  相似文献   

11.
以柔性聚乳酸(PLA)为打印材料,利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进行3D打印服装面料设计,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打印前后柔性PLA的分子结构、结晶度、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喷丝前后PLA细丝的分子结构没有变化,结晶度有所下降,经熔融喷丝后的PLA细丝表面更加光滑,喷丝连续均匀.以3D Max建模软件为...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电晕处理与电晕时效性、表面极性、不同牌号聚乙烯(PE)复配料、不同吸收剂量及色母对辐射交联聚乙烯泡沫(IXPE泡棉)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晕处理过的IXPE泡棉的表面张力大大提高,但具有时效性,须在7 d内使用效果最佳;加入强极性聚合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可提高IXPE泡棉表面张力,当EAA添加量达到40份时表面张力趋于稳定,可达39 dyn/cm;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牌号PE复配,IXPE泡棉表面张力不同;不同吸收剂量下,同种牌号PE,IXPE泡棉的表面张力随吸收剂量的增大而减小;色母对IXPE泡棉表面张力有一定影响,未加色母的IXPE泡棉的表面张力略大于添加色母的IXPE泡棉的表面张力1~2 dyn/cm。  相似文献   

13.
PBO纤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结合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分子结构特点和表面特性,综述了PBO纤维化学法、共聚改 性、偶联剂处理、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和辐射处理等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沈峰  刘培义 《当代化工》2021,50(3):627-630
PP封边条因具有尺寸稳定性好、弯折不泛白等优点,受到了平板家具行业的越来越多的青睐.而由于PP本身存在表面张力低的缺陷,在生产中往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表面张力.利用电晕的方法对PP封边条表面做处理,处理后表面张力由原来的31 mN·m-1提高到了42 mN·m-1以上.经过测试发现,电晕后10天内表面张力并无明显变化,而在经过13天之后,会产生一个明显的衰减,表面张力衰减至42 mN·m-1以下.通过测试封边后剥离力的变化可以得出,电晕后直接进行封边,产品的剥离力基本上在7.5 kgf左右,且第1天、第7天、第15天、第30天和第45天的剥离力变化不大;而电晕后将封边条放置15天再封边,并同样测试第1天、第7天、第15天、第30天和第45天的剥离力,整体数值均在6 kgf以下,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聚烯烃薄膜的电晕放电使其表面产生极性基团增加表面能,提高该薄膜的浸润性和粘合性。电晕处理时主要的化学机理是氧化作用同时还产生一定的表面交联区而提高粘接强度。一、电晕放电的本质 聚烯烃薄膜需粘合、印刷、挤出涂层、金属化、复合和热封时表面就要处理。在众多的处理办法中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是电晕放电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与表面性能的关系,重点讨论了疏水尾链结构和性质对最低表面张力(γ_(cmc))的影响。通过对氟表面活性剂、硅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构效关系的对比研究,引入了一个独立于分子结构和类型的通用属性:表面堆积指数Φ_(cmc)。Φ_(cmc)是指在临界胶束浓度(cmc)时,疏水尾链在表面膜中所占的体积分数。Φ_(cmc)可以加深对最低表面张力的认识,可为新型高效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设计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塑料科技》2021,(1):26-29
采用了层层自主装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近红外光响应的聚乳酸/硫酸软骨素/金(PLA/CS/Au)薄膜,并研究了纳米金在PLA/CS表面的分布情况及激光功率对PLA/CS/Au薄膜的影响。FTIR光谱证实了PLA/CS的成功合成。TG分析中,PLA/CS/Au薄膜中纳米金的含量大致在5%,验证了PLA/CS/Au薄膜的成功合成。TEM表明纳米金仅存在于PLA/CS薄膜表面,而且纳米金对PLA/CS薄膜具有稳定的附着性。近红外光响应测试表明,可以通过调节激光功率对PLA/CS/Au薄膜进行激光活化以释放或去除薄膜的上涂层,并且随着激光功率的升高,纳米金对薄膜的破坏程度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体超强酸(SSA)与膨胀阻燃剂复配对聚乳酸(PLA)进行阻燃处理,利用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定仪以及微型锥形量热仪研究SSA对PLA阻燃性能的影响,使用凝胶渗透色谱对阻燃PLA的分子量进行测试,通过热重分析仪研究阻燃PLA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残炭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炭层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少量SSA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阻燃PLA材料的垂直燃烧级别,热稳定性和残炭量,可以降低材料的最大热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9.
<正> 五、聚合物表面能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表面能作为物质分子力作用的一种表征,与分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聚合物材料表面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聚合物分子中的单元结构。Zisman 曾提出聚合物分子中有关基团对聚合物临界湿润表面张力(r_c)的贡献(表1—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生物基聚乳酸(PLA)膜表面进行类肝素化修饰,得到了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生物基聚合物膜。首先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P(VP–VTES)]预聚物,进一步通过其界面交联,将高含量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固化到PLA膜表面,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和抗污性能。其次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类肝素预聚物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酸三元共聚物[P(SSNa–VTES–AAH)],并利用预聚物中VTES链段的水解缩合反应将类肝素共聚物固定在PLA膜表面,从而提高膜的血液相容性。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PLA膜表面亲水层P(VP–VTES)和P(SSNa–VTES–AAH)的分子结构。通过接触角测试表明类肝素分子修饰的PLA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并可以抑制膜表面血小板的吸附和聚集。同时,凝血测试结果表明类肝素分子修饰的PLA膜表面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