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硬度、拉伸和微型剪切试验研究了轨道列车用7N01-T4铝合金在单脉冲MIG焊、双脉冲MIG焊和超威弧MIG焊三种焊接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双脉冲MIG焊焊接接头系数要高于单脉冲焊和超威弧焊;双脉冲焊和超威弧焊比单脉冲焊的热影响区宽度要窄;超威弧焊接接头的韧性和塑性均要优于双脉冲接头和单脉冲接头。超威弧MIG焊接方法可以改善铝合金焊接接头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2.
脉冲MIG焊对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金相、硬度、拉伸和微型剪切试验研究了7N01S-T5铝合金单脉冲MIG焊、双脉冲MIG焊和超微弧焊三种焊接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热影响区晶粒长大,且析出强化相出现在晶界处;双脉冲MIG焊焊接接头系数高于单脉冲焊和超微弧焊,超微弧焊接接头韧性优于单脉冲和双脉冲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3.
双脉冲MIG焊对5052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剑和  陈辉  赵军静 《电焊机》2011,41(4):81-85
研究了双脉冲和单脉冲MIG焊对5052Al-Mg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双脉冲MIG焊工艺参数下,获得了美观的鱼鳞纹焊缝表面,焊缝金属为大量细小的等轴晶组织,接头力学性能得到提高.相比于单脉冲焊获得的接头,双脉冲焊接接头的焊接系数更高,达到93.3%,焊缝区硬度值得到提高,接头冲击韧性也更优.此外...  相似文献   

4.
对3 mm厚6082-T6铝合金型材采用冷金属过渡+脉冲焊(CMT+P)和双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MIG)两种焊接工艺进行了对接接头焊接试验,并对这两种工艺获得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CMT+P焊接工艺获得的焊接接头的强度优于双脉冲MIG焊接接头的强度; CMT+P焊焊缝软化现象较双脉冲MIG焊有明显改善; CMT+P焊焊缝熔合区比双脉冲MIG焊的焊缝熔合区窄,焊缝区晶粒更细小均匀,在双脉冲MIG焊缝热影响区产生晶间液化裂纹。采用CMT+P焊可以获得更优良的6082-T6铝合金型材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5.
研究单、双脉冲MIG焊工艺对LD10CS高强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脉冲MIG焊时,焊缝成形较差,焊接变形量大;而双脉冲MIG焊时,焊缝表面呈现清晰的鱼鳞纹状、焊接变形明显减小。双脉冲MIG焊与单脉冲MIG焊相比,焊缝组织明显细化,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符合中国船级社要求的铝合金焊接接头,选用ER5356铝合金焊丝进行5083铝合金MIG焊对接试验。采用微观金相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6 mm厚焊接接头进行了焊接间隙和错边适应性研究,以获得5083铝合金MIG焊对母材间隙和错边的适应窗口区,同时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板厚6 mm的情况下,铝合金MIG焊对对接间隙的容忍性较强,达到母材厚度的66.6%,对于错边量的容忍性可达母材厚度的50%;焊缝区组织均匀细小,主要由α-Al相和β-Al3Mg2相组成,热影响区组织相较焊缝区有一定的粗化;焊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263.5 MPa,达到母材的94.1%,并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性能,焊接接头熔合线处硬度值最低,为70 HV,满足船级社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电焊机》2020,(6)
针对5A06铝合金薄板采用传统TIG和MIG焊接工艺时出现焊接效率低、接头性能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采用直流双脉冲MIG焊对5A06铝合金平板试样进行焊接试验。利用拉伸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实验设备研究直流双脉冲MIG焊工艺对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送丝速度为5 m/min、焊接速度为50 cm/min,脉冲频率为3 Hz、气体流量为25 L/min、焊丝干伸长为12 mm时,获得了美观的鱼鳞纹焊缝表面,焊缝区为大量细小的等轴晶组织,而且焊缝横截面气孔较少。焊接接头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焊接强度系数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
董晓晶  李桓  杨立军  梁裕 《焊接学报》2019,40(11):61-67
选用铝合金多股复合焊丝对5A06板材进行脉冲MIG对接焊接,并与传统单丝TIG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铝合金多股复合焊丝脉冲MIG焊时,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最大可达340 MPa (为母材强度的86.7%).MIG焊接接头性能与TIG焊相比差异较小,但MIG焊可以提高焊接效率约4倍.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软化主要受较高的热输入导致的晶粒尺寸增加、再结晶比例较大以及析出相的粗化和减少影响,而采用铝合金多股复合焊丝脉冲MIG焊能够降低焊接过程的热输入,细化晶粒,减弱MIG焊接接头中Mg元素的烧损和析出物的减少,达到控制焊接接头软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频脉冲MIG焊进行6082-T6铝合金15 mm中厚板对接焊,研究接头成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接头条件为:坡口角度40°,焊接间隙1 mm,钝边0.5 mm,3层3道。结果表明:与常规脉冲MIG焊(深熔焊模式)相比,在相同的接头条件、焊接热输入降低约11%的状况下(常规脉冲MIG焊热输入为17.12 kJ/cm,高频脉冲MIG焊热输入为15.21 kJ/cm),高频脉冲MIG深熔焊的根部熔深增加约14%,两种焊接方法接头的组织类型相同,均为α-Al基体+化合物析出相,但常规脉冲MIG焊接头过热区的晶粒明显较为粗大;拉伸试样均断在热影响区处,断口呈典型的韧性断裂形貌,高频脉冲MIG接头的强度系数约为79%,较常规脉冲MIG焊接头的高出约4%;侧弯试样弯曲180°后,受拉面均无裂纹,焊接接头的塑性及熔合良好。对于6082-T6铝合金15 mm板厚的对接接头,高频脉冲MIG焊的焊接成形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优于常规脉冲MIG焊。  相似文献   

10.
脉冲电流波形对Tandem双丝MIG焊力学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丝脉冲MIG焊作为高效化的不锈钢焊接方法,是目前焊接行业研发的热点之一,但是如何选择和调节双丝MIG焊的电流波形参数依旧是一个难点. 为了优化不锈钢焊接的焊接方法,提高焊接效率,文中以双相不锈钢为焊接工件,通过电流波形参数对比试验,研究了双丝梯形波双脉冲焊,双丝矩形波双脉冲焊以及双丝单脉冲焊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相同热输入的条件下,双丝梯形波双脉冲焊焊接稳定性好于双丝矩形波双脉冲焊和双丝单脉冲焊,且前者的焊接成形质量更高,可看到更多的鱼鳞纹,同时使不锈钢接头的的拉伸强度和硬度以及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082铝合金采用双丝脉冲MIG焊的焊接方法进行了工艺试验.分析了6082铝合金双丝脉冲MIG焊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双丝脉冲MIG焊焊接工艺,进行了焊缝质量检验,分析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工艺参数合理.在焊接接头中未发现任何焊接缺陷,焊缝质量良好;焊接接头强度、塑性均可达到母材的60...  相似文献   

12.
20092221高速车辆用A6N01铝合金的脉冲MIG焊/杨尚磊…//焊接.-2008(9):33~35采用脉冲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方法进行了国产A6N01铝合金的焊接,研究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等,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形良好,焊态抗拉强度为198MPa,断后伸长率为7.0%,断口位于焊缝。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以焊缝中心最低。焊缝熔敷金属为等轴晶状的铸态组织,靠近母材的熔合区形成了一层较薄的细小等轴状组织,焊接热影响区的部分强化相Mg2Si固溶到基体中。图3表3参6200922225052铝合金薄板搅拌摩擦焊工艺/马广超…//焊接.-2008(10):39~42针对5052-H34铝合金薄板进行了搅拌摩擦焊工艺试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接头表面成形的影响,测试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搅拌头转速达到1600r/min以上时,能够获得成形美观的接头;在搅拌头转速ω和焊接速度v较低时,随着ω/v值的增加,接头外观成形逐渐得到改善。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接头断裂在焊缝中心,在序号7参数下获得的接头平均抗拉强度(212.6MPa)达到母材强度(261.1MPa)的81.4%;平均断后伸长率(19.0...  相似文献   

13.
徐敏  薛家祥  黄雯锦 《焊接学报》2017,38(6):110-114
利用数字化焊接电源在AA6061铝合金板上进行了单脉冲,双脉冲和梯形波三种脉冲熔化极焊接工艺的平板堆焊试验.分别通过改变基值时间、焊接速度两种方式来探讨焊接工艺参数对铝合金薄板脉冲MIG焊输入能量及显微组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提高焊接速度和通过调节低能量脉冲群的脉冲个数与调节低能量脉冲群的脉冲基值时间来增大基值时间均可以降低热输入,且通过增大基值时间来降低热输入的方式能够细化焊缝组织中的晶粒尺寸,而增大焊接速度则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硬度.  相似文献   

14.
20092221高速车辆用A6N01铝合金的脉冲MIG焊/杨尚磊…//焊接.-2008(9):33~35采用脉冲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方法进行了国产A6N01铝合金的焊接,研究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等,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形良好,焊态抗拉强度为198MPa,断后伸长率为7.0%,断口位于焊缝。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以焊缝中心最低。焊缝熔敷金属为等轴晶状的铸态组织,靠近母材的熔合区形成了一层较薄的细小等轴状组织,焊接热影响区的部分强化相Mg2Si固溶到基体中。图3表3参6200922225052铝合金薄板搅拌摩擦焊工艺/马广超…//焊接.-2008(10):39~42针对5052-H34铝合金薄板进行了搅拌摩擦焊工艺试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接头表面成形的影响,测试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搅拌头转速达到1600r/min以上时,能够获得成形美观的接头;在搅拌头转速ω和焊接速度v较低时,随着ω/v值的增加,接头外观成形逐渐得到改善。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接头断裂在焊缝中心,在序号7参数下获得的接头平均抗拉强度(212.6MPa)达到母材强度(261.1MPa)的81.4%;平均断后伸长率(19.0...  相似文献   

15.
热输入对铝合金双脉冲MIG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脉冲MIG焊技术对6061-T6铝合金进行对接连接,研究热输入对焊接过程、接头显微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一定热输入范围内,双脉冲MIG焊焊接过程稳定,飞溅极少,焊缝呈现为美观的鱼鳞纹. 热输入较小时,焊接接头存在明显的未熔合和气孔缺陷,造成抗拉强度较低. 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宽度和熔合区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未熔合和气孔缺陷减少,抗拉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焊接形式对高强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耐蚀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电化学测试及失重试验研究了手工TIG、半自动MIG和机器人MIG三种焊接方式的高强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焊核区受热输入的影响使组织晶粒粗大,导致材料的硬度下降,其中半自动MIG焊核区的晶粒相比于其他两种焊接方式的细小。热影响区由于受到热循环的作用,晶粒长大,硬度相比于母材有所降低。热影响区的腐蚀电位按照半自动MIG、手工TIG和机器人MIG的顺序依次降低,焊核区的腐蚀电位按手工TIG、半自动MIG和机器人MIG的顺序依次下降。焊核区主要发生点蚀和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焊后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6061铝合金双脉冲MIG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硬度测试和拉伸实验研究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6061铝合金双脉冲MIG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时效时间和温度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较大。增加时效温度有助于缩短峰值时效时间。未时效状态下,焊接接头内部存在许多位错和少量析出相组织。随着时效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接头处位错密度逐渐降低,同时,沉淀相逐渐析出并长大。当时效温度增加至200°C时,焊接接头处析出较大的Q'相,此时焊合接头的硬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面单弧TIG焊方法对船用5083铝合金板材进行立焊焊接,对焊接接头宏观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拉伸、弯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83铝合金焊接性良好,立焊焊接接头无缺陷存在,正反面焊缝性能差别不大;接头中存在α-Al,β(Mg_2Al_3),(Fe,Mn)Al_6三相,其中β(Mg_2Al_3)和(Fe,Mn)Al_6相大小和分布随焊接热循环影响而不同;接头的硬度以焊缝中心线为轴呈对称分布,整体硬度值变化不大,其中,焊缝中心硬度值最低,热影向区硬度值最高;接头在室温下的平均抗拉强度达到290 MPa以上,断裂部位位于热影响区,试样冷弯试验合格,达到塑性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用ER5556和ER5356焊丝对AA7075-T651铝合金板材双脉冲MIG焊缝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焊丝接头焊缝区均为铸态枝晶组织,与ER5556相比ER5356焊丝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晶界有更多第二相析出;ER5556焊丝焊接接头最低硬度为90.6 HV,接头抗拉强度为342.5 MPa,伸长率为8.5%;ER5356焊丝焊接接头最低硬度为80.8 HV,接头抗拉强度为292.5 MPa,伸长率为3.5%;ER5556焊丝接头拉伸断口上有明显的撕裂棱。  相似文献   

20.
焊接工艺对2024铝合金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别采用熔化极氩弧焊(MIG)和钨极氩孤焊(TIG)进行2024铝合金焊接的工艺,并对在两种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MIG焊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母材抗拉强度的60%以上,而TIG焊接头的抗扭强度只达到母材抗拉强度的50%,这是由于MIG焊接头焊缝组织要比TIG焊接头焊缝组织细小,晶界处共晶相数量明显减少,晶内析出了很多细小的共晶相,有利于提高接头强度;且MIG焊的热输入比TIG焊的热输入小,MIG接头软化程度也比TIG焊要小.因此在试验条件下,MIG焊工艺获得接头的性能要优于TIG焊接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