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顺初  胡魏耿 《治淮》2007,(3):11-13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并向北延伸而成。从长江至洪泽湖,由三江营从长江引水,分别利用里运河、三阳河、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江水道送水。洪泽湖至骆马湖,采用中运河和徐洪河双线输水。骆马湖至南四湖,由中运河输水至大王庙后,利用韩庄运河、不牢河两路送水至南四湖下级湖。南四湖以北至东平湖,经梁济运河和柳长河输水入东平湖。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名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自开凿以来,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年代,其间名称变化无穷,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名称均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个时期内能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代齐与晋国争霸,于公元前486年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筑邗城,开挖深沟,引长江水经过邗城城下向北,经武广、陆阳两湖之间入樊良湖、转向东北入博支、射阳两湖,又折向西经夹耶到末口入淮河.这是大运河的开创时期,这条运河因临邗城,后世称为邗沟,历史上称为邗沟东道.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邗沟东道淤隔,广陵太守陈登对邗沟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改线,穿樊良湖北注津湖,更凿马濑,合夹耶旧道,北至末口入淮,开西道捷径,这条运河仍称邗沟,历史上称为邗沟西道.  相似文献   

3.
杭庆丰 《治淮》2004,(8):41-42
里下河地区北至灌溉总渠、南迄江淮分水线、西抵里运河、东界通榆河,面积11879km2.境内湖荡密布、沟河纵横、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洼地.  相似文献   

4.
1概述里下河地区是由许许多多河网构成的一大片河网洼地的统称。里下河地区西至里运河,东到串场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南到新通扬运河,面积约1.2万km2,它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如锅,沟渠湖荡密布。区  相似文献   

5.
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与管理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明海  张有松  黎静 《江苏水利》2011,(8):31-31,34
1基本概况里下河湖泊湖荡是高邮境内的水系特色之一,它分布在里运河以东区域。根据《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高邮市里下河湖区共由大小不等的9个湖泊湖荡及圩外河道组成,总面积85.794km2。湖区内共建有滞涝圩47个,划分成一、二、三批滞涝圩区,主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环太湖各水资源分区入出湖总氮负荷与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12~2018年环太湖各水资源分区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各水资源分区年、季(蓝藻暴发期)尺度入出湖总氮负荷与浓度的年际变化及其负荷贡献率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环太湖入湖总氮多年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出湖,各水资源分区年、季尺度入出湖总氮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相似,总体而言,湖西区、浙西区、武澄锡虞区年、季尺度入湖总氮浓度明显高于阳澄淀柳区和杭嘉湖区,西太湖出湖高于东太湖出湖,入出湖水质均未出现显著改善。环太湖入湖总氮多年平均负荷远大于出湖,各水资源分区年、季尺度入出湖总氮负荷年际变化规律相似,湖西区、浙西区在环太湖入湖负荷中的贡献排名前两位,在出湖负荷中太浦河的贡献最大,蓝藻暴发期武澄锡虞区入湖总氮负荷对全年的贡献最大,蓝藻暴发期太浦河和望虞河出湖总氮负荷对全年的贡献受丰枯年份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于淑坤  陈红卫  高小琴 《治淮》2009,(11):17-18
一、淮安市饮用水源地现状 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以废黄河为界,南为淮河水系,北为沂沭泗水系,水源以客水为主,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主要水体有淮河、洪泽湖、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中里运河、二河、淮沭河、盐河等,各水体基本由洪泽湖(淮水)补给,淮水较枯时通过“江水北调”或“引沂济淮”补充,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锡城市防洪在南排入湖进行严格控制后出现新的防洪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并有效保护太湖水环境,必须寻求合理的入湖控制调度方案;通过太湖流域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对提出的入湖调度方案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选定的南排入湖调度方案为标准内洪水入运河,超标准洪水通过骨干入湖河道南排太湖,且加以控制的部分运河水入太湖,该方案在保护太湖和五里湖水环境的同时,也基本满足无锡城市防洪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
洪泽湖入湖、出湖水流泥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洪泽湖为研究对象,以其入湖、出湖水沙资料为基础,对入湖、出湖泥沙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入湖、出湖泥沙的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洪泽湖整治及实施河湖分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韩国民 《治淮》2007,(3):13-14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接上中游15.8万km^2面积的来水,最大入湖流量24600m^3/s,多年平均入湖水量330.4亿m^3,其中80%以上来自淮河干流。主要出湖河道有淮河人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淮河人海水道,多年平均出湖水量342.0亿m^3。入洪泽湖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  相似文献   

11.
该文开展了典型风场下洪泽湖大范围湖流现场监测,详细分析了洪泽湖湖流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受出入湖水量控制,洪泽湖湖流总体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流动。受入湖流和风生流补偿流影响,在局部范围内形成环流。河口区受入湖水流影响,流速整体较大,随河道水流入湖或出湖影响,水体呈现向湖体或河道方向流动特征。洪泽湖表层流速一般在15 cm/s以内,中下层湖流在10 cm/s以内,大部分流速小于5 cm/s。  相似文献   

12.
李晗宇  邓涯  张维  马爱兴  胡颖 《江苏水利》2021,(12):15-19,39
在实测水文、地形和闸涵枢纽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洪泽湖及主要出入湖通道在内的大范围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洪泽湖中低水位下(13.0~14.5 m)湖区水流特性、分流特性和出湖段局部水动力特征等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揭示了洪泽湖泄洪不畅的原因.结果 表明,湖区主流在南侧由淮河口大幅摆弯至三河闸入江,呈明显的吞吐之势;随入湖流量的增加和洪泽湖水位的不断抬高,南北侧分流线逐渐北移,经北侧二河闸及入海水道的泄洪流量占比有所加大,而出湖段水面比降整体有所减小;北侧出湖段二河闸上游引河的河槽狭小,形成卡口区,在中低水位期大幅限制了洪泽湖北侧的泄洪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入湖环境通量大小及时程分布特点研究,是诊断湖泊水环境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的关键。总磷(Total Phosphorus,以下简称TP)是西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指标。通过文献调研和相关研究,分析评估入湖TP的大气沉降负荷、流域面源负荷、底泥释放负荷和引水入湖负荷,分别为0.41 t/a,3.84 t/a,2.57 t/a和4.41 t/a,合计总负荷10.96 t/a。基于入湖负荷的年内分配特征,采用零维TP模型,进行西湖外湖配水过程的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年配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7—10月配水量至100×104 t/d,减少其余月份配水量至20×104 t/d以下,可以满足西湖外湖全年TP浓度达到Ⅲ类水标准。为持续改善西湖水环境,提出进一步提升流域水文水质监测水平、继续推进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提高引水预处理出水标准、探索湖区内源污染负荷控制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四八六年,吴王夫差筑邗沟,引长江水向北流入淮河,其时淮口最低,长江水位高于淮河水位,入淮处曾建有北神埝(即今之节制闸,用以控制邗沟水位)。历史上这一情况曾延续有一千多年。据淮办编写的《淮河史话·评说汴渠》篇中介  相似文献   

15.
1概况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以废黄河为界,以南为淮河水系,以北为沂沭泗水系,主要水体有淮河、洪泽湖、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里运河、二河、淮沭河、废黄河、盐河等。由于自然因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洪泽湖对其防洪除涝起关键性作用。掌握洪泽湖水沙变化趋势及突变点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水沙调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入、出洪泽湖各支流代表水文站1975-2015年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分析入、出洪泽湖水量和沙量分布特征。通过Mann-Kendall(M-K)秩相关检验法和Pettitt突变点识别法研究入湖、出湖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在此基础上,从流域降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库滞沙三个方面分析了洪泽湖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洪泽湖入湖、出湖水量年际变化趋势一致,无明显减小趋势,且无显著突变点。入湖沙量有小幅减小趋势,出湖沙量M-K统计值超过95%显著性水平,有明显减小趋势。入湖、出湖沙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1年。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降雨量变化是水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1993-2015年,入湖水量呈不明显减小趋势则与流域用水量明显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有关。上游水库建设是导致洪泽湖沙量有明显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1991年治淮工程的实施,水库复建和水土保持等措施是沙量突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民黄河》2014,(7):80-83
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梯级泵站提水的最后一级调蓄湖泊,其水质安全至关重要。借助于地表水建模系统软件SMS,根据东平湖的地形、植被覆盖和调水流向等进行网格划分,建立二维水流水质模型,模拟了20种工况下湖区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大汶河入湖流量和CODCr浓度越大,调水出湖口CODCr浓度越高,大汶河入湖口污染混合区范围就越大;当大汶河入湖流量小于5m3/s、CODCr浓度小于27mg/L时,调水出湖口CODCr可以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当大汶河入湖流量小于10m3/s、CODCr浓度小于23mg/L时,调水出湖口CODCr可以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河道必须整治疏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芳容 《人民长江》1995,26(8):25-29
洞庭湖区经过40多年的持续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水利建设成就,然而由于长江泥沙的大量淤积,改变了湖区水情,垸民年年都面临着洪险的威胁,因此必须及早整治洞庭湖河道。其指导思想是:以三峡建库和三口建闸为治理基础,实施“三口控制、南北分流、河湖分家”的方案,让长江入湖洪水与泥沙直接入东洞庭湖,并对四水入湖河道加以疏浚整治,稳定西、南洞庭湖的水情。整治后,可解除四水与江水混流顶托的局面,缓解河湖泥沙的淤积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一、前 言 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巨型平原水库,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堤、灌溉总渠堤等是苏北里下河、渠北、白宝湖地区的重要防洪屏障。洪泽湖下游洪水出路历来不足。历史上里运河大堤曾多次溃决,造成里下河地区大面积毁灭性灾害。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治理,排洪能力由80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13000立方米每秒~1600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尽管如此,洪泽湖的防洪标准不足百年一遇,若遇  相似文献   

20.
王先达 《治淮》2022,(10):4-5
<正>一、概述里运河古称里河,串场河称下河,介于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叫里下河,系由古泻湖逐渐演变而成。 里下河地区地处淮河下游,区内河流均流入黄海。新中国成立初期,里下河地区的范围是:北以废黄河为界,南到通扬运河及栟茶运河(现为如泰运河),西起里运河,东到黄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